(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4131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Ⅰ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通练三传统书法主题解说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从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字书写到古代哲学精神的外化,都承载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审美特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在本体特质、功能定位、品评标准以及理论阐发等方面,中国传统书法均体现着“至美尽善”的崇高理想,书写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以及生命表象与自然融合的精神会通。一、(2018东北三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

2、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

3、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

4、、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始终重视形神关系、持续解读形神关系,也就逐渐成为中国书论、画论、艺论、文论,乃至整个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中国书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具有中国文化思维共有的“三易”质地,也就是说,在总的方面它诠释了“简易、变易、不易”的思维。西汉易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个“三易”思维,“简易”不是简单化,而是统摄、宏观、浑一地在各种关系的综合把握中看问题,是统摄提升具体而又庞杂的现象,简化、转化为总体感觉的能力。“变易”不能乱变,要根据你

5、创作的具体情况去实现符合规律的变化发展,但又要有“不易”精神,执守本质、执守原则、执守规律。字体和书风就是“不易”,经典和传统就是“不易”,碑帖和程式就是“不易”。在“简易”思维和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和“变易”的关系,是书法创作之精要,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之精要。(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法以特有的形态,体现着中国人既规范又潇洒的人格价值,体现着中国人既守格又破格的文化精神。B汉字书写经历了描摹事物到音指与象指结合,再到书与画实用功能分离,最后书与画艺术审美重又结合的过程。C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比其他纸

6、笔拥有更丰富的语汇,在书写和表达内容上空间也更阔大。D中国书法的特征与西汉就总结出来的“三易”思维有着紧密联系,“三易”思维完全可以诠释中国书法这一文化现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提出观点,汉字书法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人们在汉字的变化与布局中能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B文章第段逐层递进论证,汉字书写元素的多形态多方向性笔划特性,比书画同源的造型特性对我们的文化思维和艺术思维产生的影响更广泛。C文章第段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演变过程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重形神不仅是书论、画论、艺论、文论的特色,更是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特色。

7、D文章第段进一步论述了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中国文化发展,都要在“简易”思维和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和“变易”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汉字没有飞扬的线条和变化的布局,我们也许不会从中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B简化、抽象、变形,再演变为符号,是汉字由象形的图画开始演变必经的过程,这其中也有审美层面的追求。C汉字的多形态笔法、多方向性写法,促使了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等许多观念在现代逐步发展起来。D对形神关系的重视,对“三易”思维的总结体现着中国文化思维的独特性,这一独特性也可以在汉字书法中得以体现。二

8、、(2018吉林10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

9、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颍川庾氏等。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

10、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即书法艺术也应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钟繇擅长的字体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对于新兴的草书他是不接受的。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

11、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所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

12、达到高峰。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C第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3、)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答案精析1BA项原文中的“或”是选择关系,选项中两处“既又”改成了并列关系。C项原文是说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而有丰富的艺术语汇,在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上空间阔大。D项原文是说中国书法的特征在总的方面诠释了“三易”思维。2B无中生有,没有作影响的比较。3C原文是说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等许多观念进入了汉字书写。4DA项“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错,书法包含在艺术之内。B项“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错,前面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C项强加因果关系。5B“论证了草书的危害”错,应是论证了书法脱离儒家思想的危害。6B“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错,应是王羲之的道家思想逐渐被儒家思想消解和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