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044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四试题:第一章 章末达标测评 Word版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953年春在西安市以东发现了距今有6 000年的半坡原始氏族村落遗址近50 000平方千米,内部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个部分。发现房屋遗址46座,还有围栏、地窖、墓葬、陶窑址等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据此完成12题。1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镇江流域 D雅鲁藏布江流域2在该流域还发现有4 000多座类似遗址,其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B人口众多C矿产资源丰富D商品经济较发达解析第1题,从题干信息可知,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西安市附近,西安位于黄河流域。第2题,农村聚落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早期,乡村聚落多形成在自然

2、条件优越的地区,因为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案1.B 2.A(2015济南模拟)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据此回答34题。3古诗描写的自然环境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西南地区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C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D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华北地区4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解析本题通过古诗的语言描述来考查沙漠边缘的乡村聚落。第3题,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可判断,该地多风沙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有人行处没人家”说明该地人口密度较小,而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第4

3、题,由上题得知该地位于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缺乏水源。在缺水干旱地区,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在沙漠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处则形成绿洲,故该地区的聚落呈点状分布。答案3.B4.B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完成57题。5史料中的“市”属于()A村落 B城市 C集市 D聚落6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7人

4、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 B为了繁衍后代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 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解析第5题,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市”是货物的集散和交易的场所,因交易而退,常住人口并不多,应该是集市。第6题,正确理解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人类历史上先有乡村聚落。第7题,聚落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形成。答案5.C6.D 7.A8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B该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大C该地区产业活动高度密集D该地区郊区城市化现象严重解析根据图例可知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3%,乡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反映出产业活动以第一产业为主,聚落以乡村为主,产业活动高度密集是城市的主要特征。答案B9(2015湖南长沙模拟)四千多年前,世界闻名的乌尔古城(其遗址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300千米处)的建立是()A出现在世界城市发展水平较稳定的历史时期B出现在人类社会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之前的历史时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能为其提供较多的农副产品D幼发拉底河能为城市提供灌溉水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出现的条件。

6、城市的出现,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即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了商品生产,出现集市进而演变为城市。答案C10“巢居穴隐原始棚舍固定乡村聚落城市化,”这个居住聚居过程是 ()A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B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C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D人类不断适应、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由原始聚落到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的认识。“巢居穴隐”和“原始棚舍”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聚居方式;“城市化”则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聚居方式。这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

7、不断适应、认识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答案D城市,从文字上讲,“城”是一种防御性的工事;“市”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的“城市”就是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适应人们对生产、生活、防御等方面的要求而集聚形成的。据此回答1112题。1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12城市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社会劳动大分工 现代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A B CD解析第11题,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

8、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第12题,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大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故选C。答案11.B12.C13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读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B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变慢,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

9、要解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并且出现了逆城市化。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少,所以城市化速度降低,而并非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发展不合理,其速度快并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而是由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的。答案B(2015山东淄博模拟)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为69 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 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下表为我国历年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回

10、答1416题。时间(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1992 1996 20002002 20062011 城市人口比重(%)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7.63 29.37 36.2239.09 43.9 51.27 14.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反映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A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B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D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日益重视15题中材料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B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6下列

11、省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肯定超过51.2%的是()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解析第14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第15题,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第16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超过我国的平均水平。答案14.C15.A16.A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A BC D18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解

12、析第17题, 和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第18题,交通便利是造成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主要因素。答案17.D18.D读以下世界某两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1920题。19a城市可能是()A伦敦 B东京 C纽约 D墨西哥20近几十年来,b城的城市化特点主要表现为()A城市中心人口增长迅速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中心日益衰落D城市化速度加快解析读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由图可知a城市的人口自1970年以来持续增长,分析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可知伦敦、东京、纽约均为发达国家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增长缓慢,墨西哥城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代表,进

13、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进入飞速增长阶段。b城市的人口持续下降可知应为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出现时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城市化速度减慢,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但随着再一轮的城市化,其中心区不可能永远衰落。答案19.D20.B二、综合题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城市(填代号),原因是_。(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C城市位于_(地貌)上。(4)D城市适于发展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按目前图中展示

14、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5)按照因地制宜,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_,H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五城市目前都有铁路相通。但A地地处沙漠,D地地处山麓地带。而B地处于大河的沿线,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地处于河口,所以B、C两地的交通更为优越。且B、C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所以最早形成城市的应该是B、C。第(2)题,A、C两城附近有油田,D城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应该是自然资源丰富。第(3)题,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进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第(4)题,D城附近有煤和铁矿,所以宜发展钢铁工业。但该工业易造成大气污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