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6143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创新与领导行为能力岭南大讲坛企业论坛第五期主讲人:易江(著名经济学家、南华工商学院院长)时间:2008年3月21日地点:清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6楼会议室一、思维创新的四个要求首先我们来看思维创新对我们有哪些要求?从思维创新来看,有四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思维创新要有追问精神。就是对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追问的精神,所谓追问的精神就是从四个方面走出来,我们思考往往可能陷入四个方面的局限。第一个是从先入为主的认定中走出来。我们有一些观点先入为主,认定了以后就以为是这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比如说公平的理解,我们在很多企业讨论我们要公平竞争、我们要实现社会公平,其实仔细想一想,很多人把公

2、平看作是平等,把公平和平等相联系,平等是大家一样多,所以中国在长时间以来实际上是平等的思想根深蒂固。从中国的遗产分配,我们和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是明显的平等分配,有局限但是它是平等的。日本的遗产分配绝对是长子继承制,如果都是女儿只给大女儿继承,而大女儿必须招郎入赘,大女婿作为儿子来继承,所以日本的遗产不是平等分配的。而美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想给谁就给谁,美国的遗产分配,比如说一个影星,将财产一百万遗嘱写上给他的猫,不是平等也不是公平分配。而中国如果是三个女儿,是平等分配的。任何时候我们说到公平,我们理所当然就是平等,平等和公平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说公平竞争,所谓公平就是得其益所得,得到的应该

3、得到,比如说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讲到公平管理,就应该说是张三今天加工零件20个,李四40个,如果管理者都给他们一百块钱,这毫无疑问是平等的,但是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总有一个人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如果给张三200块钱、李四100块钱,李四就会说不公平、不平等,是不平等,但是是公平的,因为张三和李四得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在企业管理中的思维创新,首先要清理我们先入为主的认定。这是第一。第二,走出自上而下的解释。我们很多时候有一些东西从上面传下来,是自上而下的解释,我们就是一种解释,没有想如何真正的去理解。我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这是非常好的方向,就象主持人所说的是一种领导力的方向,但是科教兴国怎么实现

4、呢?如果我们就是空喊这个口号,科教兴国永远就是一句空谈了,所以我们很多人思考要科教兴国,根据中国几千年的经验教训,必须要国兴科教,国家首先要拿出一批资金组织一些人力,对一些高科技的东西组织攻关,对教育进行支持,如果我们仅教科教兴国,最后谈了十多年可能没有效果。现在我们要认识到很多东西必须要重新对自上而下有一些号召,对我们的理解进行创新。第三,走出内心情感的束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情感,但是往往我们的情感束缚我们的思维开阔和走向局限,比如说对小孩的教育,我做过一个很典型的实验,桌子上摆一个杯子,这个人走出去,把桌子摇动把杯子打到地上,三岁半的男孩子在旁边玩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这时的孩子是一个很

5、重要的转折点。我们找到美国、印度、中国的孩子各有十个,一个一个实验之后发现美国的孩子有六个,在杯子打下去之后马上就起来推桌子,他就奇怪桌子为什么动起来了。中国的孩子有七个,马上站出去跑出去找妈妈,说妈妈杯子不是我打烂的。而印度的孩子九个是双手和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概念,三岁半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差别,绝对不是天生的,肯定是在我们的教育方面产生了一些差别。后来我问我们很多的母亲是怎么教育小孩的,他们说小孩出去玩不要出去啊,外面有鬼、有警察、有狼外婆,使孩子没有了追问意识,而是一种害怕,母亲的教育是一种以防万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可能丢掉了99.999%的想象空间。这种内心情感的束缚,也是明显

6、影响我们的思维创新。第四,我们要从区域方位的局限中走出来。比如说我们长期在这个地方,屁股坐在这个地方,很可能就会受到一种局限,视野就不够宽,我们走出这个局限就需要思维创新。举一个例子,上海浦东的发展是思维创新的结果,上海浦东当时有很多经验,怎么去做,但是他们就想到了一点浦东应该怎么定位,他们找到了金融路灯理论,什么是金融路灯呢?金融中心就像是路灯一样,隔远了有些地方就照不到了,有些地方就是黑的地方,靠近了路灯就浪费了。上海经济学界就讨论了,沿太平洋西岸有三大现成的金融中心,比如说新加坡、香港和东京,但是香港和东京之间有着很一个很大的空缺,就是路灯缺失,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个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历史的

7、使命就应该放在上海,上海的浦东就定位于金融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论的支持。这个理论的提出就改变了我们过去简单的模仿三来一补的创新,对上海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带来非常大的作用。那么我们清远的定位,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提出我们的定位,认定之后就对我们各个地方的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这就是追问要从四个方面走出来。追问一:中国为什么原创性不强?中国的原创性不强,但是模仿性不错,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是很值得追问的。两千年前东西方就有一个重大的差别,东西方都追求真,但是西方追求的真是追求真实,实实在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虽然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是西方认为要对事情实实在在的描述,比如说地球是围着

8、太阳转,不管教皇怎么说,地球还是围着太阳转,但是中国从两千年开始就有一个重大的变化,追求真诚,孔子的一些语言,中国儒家的传统是追求真诚来起步的,我们中国的儒家学说实际上是说如何做人的道理。真诚它就有价值判断,就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对你说话的影响,而且你会想这个话会影响什么人、得罪什么人,事实本身就是这样的话,你在表达的时候很可能不敢表达,或者你表达要看他怎么想,而顺着他去表达。两千年以来,中国做人这样的一种知识传递下来了,而西方国家追求真实的知识,这个方面的精神传递了下来。为什么我们不讲真理呢?中国的真一加上理之后,这就变成了真诚的另外一个表达。理是一个“王”加一个“里”,王手里的东西就是最大

9、的东西,所以中国的真理是谁大谁就有理,这就是几千年精神的传递。在开始的起步阶段,应该说东西方没有很大的差别,中国还有四大发明等等,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发现这中间的差距就拉开了,在两种不同的轨道上西方的不断研究自然规律的真实性,所以他们就有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数码技术、网络技术,这些都是从“真实”的角度上,一步步追问下来而得到的。而我们从真诚的角度一步步追问下去,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循环,中国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代和西方的代是有差别的,中国的代是朝代概念,朝代是时间的循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西方的代是时代的概念,是时间阶段的标志,它的时代可以不断的从前人的基础

10、上我们再往前进,不断的逼近更高的真理。我们中国的朝代,总是在不断的循环。这就是中国和西方最大的差别。西方追求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可能得罪人,但是这种得罪在未来就有一个起点,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以真诚为主,本来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去反映意见的,但是一讲话开头就是我向领导做如下汇报,这个汇报实在是忠诚性的理解,而不是真实性的客套,我并不是说他们不对,但是我们要找到根子是在什么地方,我们缺什么东西。西方国家关注逼真性,尽管我们不能穷尽真理,但是不断的逼近真实。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可能了解世界的奥秘,但是必须要知道我所处的位置。但是中国关于忠诚性的话,使我们更多的看别人怎么想,所以思

11、想的解放、思维的创新就受到了局限。从这个角度上,西方的企业家不管你得罪我什么,但是我用的是真才,但是中国的企业家用的是真情,所以我们今天说真情实意,也没有错,但是对创造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西方和中国通过两千年来历史的强化、同化或者内化成各民族的心理积淀,最后形成了相应的淘汰机制。求真实的人、得罪人的人就可能淘汰,而真诚的人就可能会被留下,宰相刘罗锅为什么最后总是说真话的被淘汰了,而表示忠诚的和绅容易受到欣赏,这样历史剧在不断的强化我们,我们还在走这一条路。我们提出要创新,怎么创新呢?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根子,并不是说真诚不对,真诚是非常浓厚的积淀,而真实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按照邓

12、小平所说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解放的一个突破点。只要做到这一点,思想创新就会找到我们正确的道路,这是第一点。追问二:中国为什么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中国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追问。实际上这一句话有它的道理,东西方都有他们的法律,但是法律的本质是不同的,西方追求的法律是实现权利和义务,所以他们经常讲的是人人生而平等、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如果你要追求幸福,你就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进行调节。而中国不一样,几千年来中国的法律更多是追求政治的稳定。权利和义务是关于人的财产、人格方面的等各个方面的东西,所以资本主义革命,在拿坡仑之后,他讲他重要的贡献就是制订了拿坡仑法

13、典,把过去封建社会不注重权利和义务,变成了重视权利、义务,所以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是民法。中国的法律追求政治平等,过去追求皇权稳定,是追求刑法的重要性,杀一儆百、杀鸡给猴子看,中国的刑法很发达,无民法可依。现在我们宪法做了一个很重要的改进,私人财产的保护和物权法的出台,是真正的弥补我们无法可依的情况。但是我们有法不依是什么呢?西方法律他们具有神圣性,圣经是由旧约和新约构成的,旧约人和上帝签约,而新约和人上帝的儿子耶稣签约,上帝是永恒不变、永恒存在的,全能全善的,所以对他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坚持法律的神圣性和可持续性。而中国的管理者认为最高的管理是心服口服,所以认为刑法管理是低档次的,但是是必要

14、的,所以一般人说刑不上大夫,刑法是等而下,是给老百姓的,高尚的人是不用刑法的,是靠高尚、崇高的道德价值来约束的。其次,思维创新要有辨析能力。思想创新的第二个能力,就是需要有辨析能力,要对一些东西进行分析、分辨。我们现在也在讲一些概念,但是概念不是简单就概念而概念,而是要跟概念的关系进行整体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讲国家。国加家,概念就改变了,如果光讲国的时候,我们知道国在西方看来它是城邦的概念,中国的国是家国概念,这是非常大的差别。西方的国是城邦概念,城和城是联系在一起,城市又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所以市场经济在西方国家是有一个深厚的认同。一个市场和一个市场联系起来,就成为一个联邦。为什么西欧很容易成为

15、共同体,很容易货币统一,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都是城邦性的,我们把贸易搞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我们可以得到幸福,所以他们可以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而中国的国,最早是不同的家族争斗,比如说刘邦胜了,天下姓刘了,刘家就变成了家和国,实际上中国是一个家、国的概念,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没有根基的,我们更多是封建的东西比较多,家不需要做市场,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市场是平等交换的,所以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思想创新,如果人不创新就很可能回到封建思考的历史,很可能会走向计划经济的旧路。为什么提出思维创新,就是因为看到我们封建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家族自上而下的管理也是传统,我们要改变它也只有三四十年时间。第三,

16、思维创新要有宰制性类比能力。第三个能力就是宰制性类比秤砣原理。经常很多人到外面参观学习,人家说到新加坡去,哎呀,新加坡不错,衣服领子三天不洗也不会脏,其实对任何地方的对比都要进行宰制性,宰就是主宰的意思,制就是主要的对国家影响最大的制度,这种宰制性对比我们叫它是秤砣原理,影响就象是秤砣一样。比如说我们称一样东西,秤砣离这个东西很近,如果很重秤砣就远了,所以对宰制性的东西随着时间越远越起作用。哪些东西对未来的影响是宰制性的呢?第一个是土地,西方和中国的差别,我们中国具有宰制性的差别。西方国家的土地是私有的,所以到香港去看,香港最好的是半山,私家道路、私家宰制,私人的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我们国家的土地,1949年以后最大的变化,那就是国家和集体的,这个差别在经济学上解决了两大矛盾,经济学认为人类经济发展两大根本性的矛盾,第一是私人所有和社会化大生产活动,私人谁拥有这一块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