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96054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锦绣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_4923980.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试题卷来源:学+科+网Z+X+X+K(九上全册,九下一、二、五单元,本卷满分120分)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锃亮(zng) 煞白(sh ) 龙吟风哕(su)B恣睢(su) 褴褛(ln) 吹毛求疵(c)C旁骛(w) 窘迫(jing)面面相觑(x)D啮齿(ch) 抽噎(y)抠字眼儿(k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萧索 荣膺 从荣不迫 郑重其事B沙哑 流畅 锲而不舍 鸭雀无声 C纯粹 留滞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D嬉闹 篷蒿 对答如流 休养生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

2、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周密的部署。B学校正积极筹备运动会,各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分工。 C一年前我们种下的观赏竹已长得郁郁葱葱,婆娑竹影与万竿翠竹相映成趣。D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可以说是达到妙手回春的地步了。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年仅26岁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将会出现鼎足三分的局面,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来源:学科网B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和法国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都是演讲辞;一篇通俗浅显,循循善诱,一篇富有战斗激情,热情颂扬。C智取

3、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叙述了晁盖、吴用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D孔乙己是鲁迅在1919年创作的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九一八”三周年之际,鲁迅先生发出振聋发聩的责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新浪、百度、网易等各大网站的代表纷纷表示,要培养抵制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B 纵观世界各地,很多知名景点,都会为游客专门开辟一块露营地,享受一下身处世外来源:学科网Z-X-X-K桃源

4、。C集日常生活服务照料、家人亲情关爱以及紧急联动救助三项服务于一身的一款智慧养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试题卷(一)(第1页,共6页)老手机逐渐在杭州的老人手中风行。D报告显示,经过十年的耕耘,中国网购市场已经呈现出主流品牌网销化和主流消费网购化的趋势。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4小题)(4分) 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田家少闲月, 。夜来南风起, 。(观刈麦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5、兼, 。(鱼我所欲也)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蜕化,日常语言日渐贫乏。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平庸乏味的生活用词,也让母语来源:学.科.网Z.X.X.K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

6、中日渐消褪。(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2)媒体报道,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网友争议。若你作为网友,你赞成这一做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8下面是对某大学理工学院50名大三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材料一:在记者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中,几乎所有人在第一题“你认为课外阅读必需吗”的答案中,选择了“非常必需”或“必需”,分别占46%和50%,仅有两位同学选择了“不是很必需”。不少同学在“阅读心得或感受”中表示,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能“拓

7、展知识面”、“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44%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只有40%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其他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旅游”、“体育运动”、“交友”等。材料二:调查显示,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大学生不到半数。52%的 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1小时0.5小时。而阅读的时间段以“睡前”为主,占68%。另外,18%的学生会在“上课时”读课外书,14%的学生选择在“早上或中午等其他时段”进行课外阅读。材料三: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碎片化阅读正在校园

8、流行。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譬如,通过微博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就占调查的八成以上“信息量大、阅读方便、更新速度快”是大学生热衷微 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试题卷(一)(第2页,共6页)博的原因。而时间的碎片化也直接助推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1)材料一、二反映出大学生阅读的哪些现象?(2分)(2)针对材料三,请你谈谈碎片化阅读的利弊。(2分)(3)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

9、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 , ;每次阅读, ,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一)闲读梧桐余秋雨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

10、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

11、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抖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

12、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来源:学科网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试题卷(一)(第3页,共6页)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

13、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注释】嬗(shn):更替。9“我”窗前这棵梧桐树有什么特点?根据全文,简要概括。(3分)10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5分)(1)文中划线句将梧桐树比作“伟丈夫”和“少女”,这两个比喻为什么可以矛盾地出现在一个长句中?(3分)(2)文章结尾写一个红衣少女雀跃在小径上,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意味?(2分)11本文题为“闲读梧桐”,却多次写到“外祖父”,其作用是什么?(4分)12通过对“梧桐”的一次次“闲读”,作者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请概括回答。(4分)(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取之于蓝,而

14、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导师和前辈。我理解这句话的真意是鼓励青年人在事业上超过前人。来源:学+科+网Z+X+X+K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愚昧时代,发展到今天征服太空的文明时期,每一个世纪、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大都在青壮年时期功成业就。他们年轻,稚气未脱,阅历浅,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超过先哲,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戏剧。而他们的学生也像他们一样,又超过他们,推动人类的进步。就这样后浪推前浪,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广义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早在求学时代,就攻读了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全部著作,吸取了经典力学的精华。他非常敬重牛顿,但从不迷信前人。他敢于( ),敢于( ),终于指出了牛顿力学的错误。不错,正如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爱因斯坦是喝牛顿奶长大的。”从向牛顿学习这个角度说,他出于蓝;但他敢于向牛顿挑战,为人类的进步,打倒作为偶像的牛顿,他胜于蓝。来源:学+科+网Z+X+X+K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科学家,早年求学于著名画家佛罗基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从画蛋开始,稳步攀登绘画艺术高峰。他虚心向老师学习,但也注意摒弃老师错误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不到四年时间,就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