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1992223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元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元日一诗中,作者王安石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

2、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1、3是难点。本课的教学1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二、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

3、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从中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诗意的课堂。三、说教学过程(一)“聊”出“年景”“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

4、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中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到啦,过年啦!哦,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老师在评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如让学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随后揭示课题,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二)初读有“韵”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

5、这一文体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读古诗,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扎扎实实读好诗。由“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古诗文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是不够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着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三)巧问促“悟”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在读和想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

6、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大问题,第一问:“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换了?”并要求学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通过这第一问完成了感悟性朗读上的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曈曈日”,可

7、以这样问学生:“春风吹拂在我们脸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着便会提到“曈曈日”的意思,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之一。第二问:“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然一转,以一个追问“咦,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辞旧迎新呢?”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呢?”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

8、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完整性的同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升。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带着感情说。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送给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

9、,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线,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走进诗境,增强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仅仅是学习春节诗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四)走向延伸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句),要求学生按照初读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拓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

10、生“我口写我心”,写出积累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人”的自豪感!四、说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如下:元 日爆 苏 美好喜悦换 符 辞旧迎新清明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清明,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四年级的学生学了一定的古诗词,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需要积极诱导,通过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同时要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

11、,巧妙点拨,最终化解难点。二、 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大意,并熟读成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三、 说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丰富的内涵。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日吗?(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了解传统几日的热情,从而引出清明节 ) 2、播放微课视频,导入古诗清明,尽可能的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3、 介绍“清明”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季。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

12、。 3、作者简介 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杜甫并提,称为“小李杜”。 4、读诗 (1)、依照课本,自学古诗(1分钟 )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2)、 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5、 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B、“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 C、借问:请问D、“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

13、”杏花盛开的地方6、简述诗意:(注意看背景图)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 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欣赏图片) “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断魂”7、思考:在这个节日里按照惯例,家人应该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是踏青游春。可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借酒浇愁A、思念亲人,怀念故友 B、郊游无人陪伴C、踏青却没有找到春天的痕迹7、分组合作,探究、小结。(1)请学生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2)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话叙述诗意。(3)体会作者心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14、弟说课稿一、说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

15、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二、教学理念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2、古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语文课堂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