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2124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地理人教浙江专用选修五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考要求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2原因(1)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加之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3分布我国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西部有六大地震带,东部有七大地震带,总体上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4预报:地震监测系统。我国地震成因及分布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

2、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特别提示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灾情却比西部严重的原因灾情的大小除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外,还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关。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密度小,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灾情轻。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建筑物密集程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密度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灾情重。读“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

3、西轻?答案(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2)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泥石流(1)类型:包括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2)分

4、布分界线: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3)原因自然原因:多山、森林覆盖率低、暴雨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工程建设)。2滑坡(1)形成原因内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2)多发时间:每年的68月。(3)分布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特点:东部稀疏,西部稠密。我国滑坡分布极密集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泥石流

5、与滑坡的形成机制1泥石流的形成机制2滑坡的形成机制特别提示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具体如下:(1)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2)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的山体多;(3)降水集中,多暴雨;(4)开垦、开矿、破坏植被。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该省灾害点数为,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地区处

6、和地区处。(3)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解析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答案(1)西南区西南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这些地区遇上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可能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

7、崩、滑坡和泥石流(2)四川省102西部一、二级阶梯交界东部二、三级阶梯交界(3)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教材P51活动提示1.河北省、台湾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属于多地震地区;湖南省不属于多地震地区;黑龙江省地震较少。2根据自己家乡所在省(市、区)与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位置对照来判断。教材P53活动提示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山沟内有轰鸣声;河流洪水急剧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等。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降水持续时间长或有暴雨;地表有疏松碎屑物质;地表坡度大或沟谷发育;植被破坏或稀少等。3泥石流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

8、成很大的危害。教材P55活动提示修路使岩体下部遭到破坏,岩体上部因失去支撑而诱发滑坡;依山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会使上部岩体的重量增大;土石体中存在断层使岩体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长时间暴雨既会增加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又对岩体运动有润滑作用。1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其分布特点是,灾情分布特点是。(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3)从图中看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分布及

9、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第(1)题,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其规模是西部大于东部,但灾情却是东重西轻。第(2)题,地震、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第(3)题,地震多发区,往往引起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若暴雨集中,则很容易引发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就很典型。答案(1)地震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西多东少东重西轻(2)泥石流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疏松(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

10、使泥石流突发。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滑坡灾害危险性因素分析与评价坡度与滑坡次数的关系(某地区)(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解析由图示分析可知,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素是坡度。坡度在2035时最易发生滑坡,而坡度小于20或大于40的地区发生滑坡的几率较小。因此,大于20的山地丘陵地区应加强对坡地的保护,避免开垦耕种。此外,一些工程建设项目要避开地质

11、脆弱地带,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可进行工程护坡。答案(1)自然因素:坡度;人为因素:土地利用。(2)关系:坡度为2035时,最易发生滑坡;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几率较小。措施:坡度大于20的山地丘陵地区,应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避免开垦耕种;应避免在地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等工程建设;在滑坡易发地带河流两岸建设护坡工程。1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10年6月3日中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连续发生8次3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3次,6月3日13时35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33.3N,96.3E)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7千米。 (1)许多自然灾害

12、往往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请说出该地地震可能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2)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与该地相比,在地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损失比该地大得多,但人员伤亡少得多,试分析日本经济损失大而伤亡人数却少的原因。解析答案(1)滑坡、泥石流、火灾、瘟疫。(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故经济损失大;防范意识强,基础设施抗震性强;灾中应急措施有效,灾后救护措施得力,故人员伤亡少。2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

13、原因。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图1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2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解析第(1)题,

14、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先从整体上来描述,如分布广泛或分布不均等;再描述其变化趋势,如东多西少或从东向西递减等;然后描述局部地区(极值区)的方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趋势是西多东少。第(2)题,从图中看出每年的夏季都有滑坡、泥石流发生,总体上是68月发生次数最多。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时,首先要明确其成因机制的因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坡度大的沟谷、充足的碎屑物质或堆积物、充足的水分等),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形成机制。答案(1)云南滑坡 、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2)68月份。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