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134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心小学 王鑫教学评优:2009.3 市中区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2009.4 枣庄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2010.1 枣庄市课改标兵2010.11 枣庄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对象2011.4 市中区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12.9 市中区素质教育先进个人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规范书写“狱、酷、刑、泰、摊、隶、耗、蒸”8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横祸、嘱托、游历、残生”等。区分“发愤”与“发奋” ,读准多音字“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要复述课文。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指导学生在读中

2、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在朗读、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提高阅读、品味、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难点:反复朗读中在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

3、体把握文本的能力。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场景描写衬托人物的精神。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 1)收集司马迁 、 史记相关资料。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几课我们认识了海伦.凯勒、阿炳、郑和这三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板书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

4、习。1.介绍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 史记的作者。2.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3)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600 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3.检查生字识、写。预设:(1)音:(“刑”为后鼻音 “耻辱”都为翘舌音 “横”为第四声。 )“横”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二声,那么,什么时候读四声,什么时候读二声。读 hng 表示什么意思,读 hng 表示什么?(意外的,不寻常的)意外的财富就是横财,意外的死亡就是横

5、死,所以到底读横还是横,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了呢?(根据意思。 )(2)意:问一问,你最困惑的是哪一个词语。说说隶字:(出示(隶书)字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隶字,又叫隶书,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我们今天流行的字体一般是楷书,我们语文书上的字都是楷字。泰山:(出示课件:看泰山介绍,皇帝封禅为什么到泰山,用“泰”组词,(稳如泰山、处之泰然、国泰民安)为什么到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3)形:(哪个字最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酷” (左边不是 “西”一横不能少,因为与酒有关,本义(酒味浓; 香气浓)这儿用来形容刑法 ,这残酷的刑罚就是腐

6、刑,就是把男性的的生殖器割掉,让男人男不男,女不女。 )4.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1)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入狱 酷刑 耻辱 摊开 隶字 耗尽 飞来横祸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记一记,写一写狱 隶 耗 横 泰 鸿 酷刑 耻辱5.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

7、么?司马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3)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4)交流:第一段:(第 1、2 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第 3 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三段:(第 4 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7.借助词语复述课文。(1)出示课件:通过词语训练,把握课文的脉络,为复述课文做准备。“四处游历、嘱托、专心致志、飞来横祸、了此残生 、鸿毛、辉煌巨著 史无前例 重于泰山”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8、?结果怎样?年轻时代的司马迁( ) , 后来司马迁牢记父亲的( ) ,正当( )完成史书时,一场( )降临他的头上,他( ) ,想( ) 。可他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比( )还轻,最后,司马迁终于完成( )的( )史记(2)指生读词语,然后借助词语能简要复述课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感受发愤的条件(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1.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组织交流:(1)龙门:读出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

9、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读相关内容。读出思考:a 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他在想什么?(理想)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 。-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2)四处游历:读出内容:20 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

10、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读出思考: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四)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1.指导朗读:(1)指导读好父亲的话:(2)走进司马迁的内心:(3)读出父子情深(引读):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 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4)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 “发愤”的动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 (呈现) ,用了-整整 18 年的时间,在他-60

11、岁时,终于完成了 -一部 52 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 18 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 52 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四、课后作业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探究发愤的过程1.复习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 12 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拼搏、勤奋、用功、努力、勤勉、勤劳、勤恳、勤苦、辛勤、勤奋、发奋)(那好,我们现在继续探究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2.课件出示学习指导万般

12、情怀言辞中。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3.集体交流,展示提升。(1)交流:儿童和少年时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司马迁热爱历史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相机板书:黄河 英雄故事 努力读书 四处游历 广交朋友师: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必要时范读)(2)交流:父亲去世后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司马迁牢记父

13、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上面那些词可以看出司马迁很努力?(“每天”和“忙着” )父亲的嘱托是什么呢?学生答后课件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父亲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父亲的愿望强烈不强烈?从话中的那个词可以看出来?(千万)a 父亲是怎样吩咐的?谁来读一读。读时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b 他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 ,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c 指导朗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

14、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 (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 ,(1)儿童时受到了哪些感染和熏陶。(2)少年时做了哪些事情。(3)父亲去世后又做了哪些。(4)受到酷刑后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交流。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d 让我们一起读。 (3)重点交流:受到酷刑后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勤奋学习的司马迁,但是我们的课题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为什么不用司马迁勤奋写史记 那?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司马迁为什么

15、会“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哪?(飞来横祸、酷刑)课文中的“酷刑”实际是“宫刑” ,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所以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课件出示:a 逐句理解“ 有的重于泰山 ”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b 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成陈述句。小结:司马迁的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