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8224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15 页序 言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雄奇史诗,它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建国后,长达半个世纪的陕西关中农村、农民的生活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白、鹿两家的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白鹿原上经历了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等事件,家仇国恨,交缠错综。陈忠实巧妙地抓住清末民初这一历史空间作为切入点,以白嘉轩、鹿子霖两家的兴衰反转、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线,透过关中平原在几千年封建历史的终结期间,中华民族的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过程中的出现的大碰撞、

2、大破坏与大组合,铺衍出真实的精彩人生,揭露出民族的秘史。从 1993 年白鹿原发表至今,研究该作品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文学家们研究的方向主要以文学、文艺学和美学为视角,着重于发掘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素质。而笔者则从研究较少的游艺民俗角度切入,对其进行学习与探究。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学者们研究至今,还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由于学者们对民俗的研究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民俗的分类也较为驳杂。王衍军的中国民俗文化中对民俗的定义是: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袭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袭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

3、上的集体习惯。他认为民俗的分类包括: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 1石应平的中外民俗概论中对民俗的定义是: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的1 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第 13 页本科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15 页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他把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类。 1另一方面,关于游艺民俗的定义及分类,学术界也有着不同的见解。乌丙安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俗学的研究,对游艺民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他曾写道:“凡是

4、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是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竞技也不例外。 ”乌丙安先生把游艺民俗分为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竟技与游戏等几类。 2而乌尔沁的中华民俗大观中则是把游艺民俗称之为“娱乐游艺民俗” 。他对娱乐游艺民俗的定义是:娱乐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游戏消遣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样式,它有一定类型性和模式性。他认为娱乐游艺民俗可分为节日娱乐民俗、日常娱乐民俗、竞技娱乐民俗、杂耍娱乐民俗四类。 3与之不同的是,罗曲的民俗学概论中把游艺民俗分为口头民俗学、民间娱乐习俗两类。 4在本文中,笔者对民俗和游艺民俗进行定义及分类时

5、,综合了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白鹿原中所展现的民俗世界,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分类,以供学术界共同探讨。1 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第 15 页2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5第 348 页3 乌尔沁中华民俗大观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0第 304307 页4 罗曲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第 212 页本科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15 页一、民俗及游艺民俗笔者认为,民俗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紧密联系传统与现实,具备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生生不息的生活文化现象。以研究对象的明确程度为依据,民俗可分为有形物质民俗

6、、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游乐技艺民俗四大类。这其中,作为民俗主要分支之一的游艺民俗,在小说白鹿原中有着重要的体现。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游艺民俗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口头的“讲” 、 “唱” ,到民间舞台的“表演” ;从少年儿童的“游戏” ,到成年男女的“竞技” ,都有着丰富的活动趣味和自身的传承渊源。鉴于白鹿原一书中提及的丰富多彩的游艺民俗,笔者将游艺民俗划分为口头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两大类。二、 白鹿原中游艺民俗的解读(一)口头民俗口头民俗就是以口头的形式流传和保存下来的民俗事项。包括叙事民俗(如神话故事、传说

7、等) 、语言民俗(如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音韵民俗(如民歌、歌谣等)三大类。 11叙事民俗以白鹿原中的传说为例传说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物及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白鹿原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有两个,一是关于白鹿原的传说,二是关于灾难的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传说似乎都不注重年代的准确性) ,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1 王娟民俗学概论(第 2 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 172173 页本科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15 页色的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

8、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唧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后,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看擀杖在案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着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 1 “白鹿”这一贯穿全书的灵魂意象,美丽而神奇。首先, “白鹿”被赋予了美和善的神圣光环,成为了道德的载体。 “白鹿精魂”作为崇高的道德理念在白鹿原上久久流传,成为这

9、个地方每家每户持家立身的准则,可称得上是优秀传统美德的综合体。在小说中有两个人是“白鹿”的化身,即圣人朱先生和纯真的白灵。他们的一生都和“白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死后又都化身为“白鹿” 。这一老一少集众多优秀的文化精神于一身,是真、善、美的象征。其次, “白鹿”无疑是原上所有人心中无所不能的救世主,是他们的精神信仰所在。 “白鹿”犹如精灵一般,不时地出现在关中百姓的心目中和梦境中。白鹿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瘟疫祛除、毒虫减绝、万家乐康。它成了原上人的保护神,给他们诸多精神慰藉。原上人对“白鹿”的信仰,显示着他们对自然的崇拜、敬仰,象征着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同时也

10、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处境的真实思考。关于灾难的传说出现在作品的第五章:传说又一年三伏天降流火,大如铜盆小如豆粒的火团火球倾泻下来,房屋焚为灰烬;人和牛马猪羊犬全被烧焦,无法搭救无计逃遁自然无一幸免;祠堂里的神轴和椽子檩条又一齐化为灰烬,村庄的历史又一次成为空白。至于蝗虫成精,疫疠滋漫,已经成为小灾小祸而不值一谈了。活在今天的白鹿村的老者平静地说,这个村子的住户永远超不过二百,人口冒不过一千,如果超出便有灾祸降临。 2 对这个传说最深信不疑的人便是族长白嘉轩。在瘟疫、干旱等灾难面前,1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 1718 页2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11、第 40 页本科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15 页白嘉轩带领白鹿村的全体村民一起治病、祈福,最终渡过难关。瘟疫过后, “白嘉轩在思索人生奥秘的时候,总是想起自古流传着的一句咒语:白鹿村的人口总是冒不过一千,啥时候冒过了肯定就要发生灾难,人口一下子又得缩回到千人以下。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第一次经历了这个人口大回缩的过程而得以验证那句咒语,便从怀疑到认定:白鹿村上空的冥冥苍穹之中,有一双监视着的眼睛,掌握着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原上各个村庄人口的繁衍和稀稠” 。 1灾难的发生使白嘉轩相信了这个传说,也由此愈发坚定了他对“白鹿”的信仰,加深了对这方有神灵监视的乡土的热爱之情。作者此番对灾难的刻画,更加确

12、定了“白鹿”在书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2语言民俗以白鹿原中的俗语和谚语为例在白鹿原中,陈忠实恰当地使用了大量语义精彩、富有趣味的民间俗语。例如“海兽” 、 “羞先人” 、 “胡吹冒撂” 、 “雀儿头戴不起王冠” 、 “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 、 “肚子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 、 “露水没籽儿闲话没影儿” 、“嫁出的女子泼出的水,卖了的骡马踢过的地”等。这些充分展现地域文化、构造语言个性的关中俗语,使得白鹿原的语言更贴近生活,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白鹿原第十一章中,一支反革命部队驻扎在了白鹿原,并且强行征缴粮食,鹿兆鹏、黑娃和韩裁缝三人秘密策划后烧掉了白鹿仓的粮台。 “烧疼了尻子

13、的猴儿,急了不管谁都抓”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部队首领杨排长此时着急的心情及霸道蛮横的性格特点。第十二章中写到,白灵在城里上学,又参加革命,白嘉轩应全家人的要求去看望她并想带她回家,白灵却忙于抬尸体而不肯回白鹿原。白嘉轩无奈地回到家,跟家里人说 “咱们为她担惊受怕险忽儿把心熬干,她可是谁也不想,只忙着抬死人埋死人那是个海兽!” 2他这是责怪白灵的离经叛道。所以, “海兽”意为不念家人,不顾亲情,不知孝顺,徒让家人担惊受怕的在外闯荡的人。 “海兽”一词,鲜明地展现了白灵反封建的斗争性格。第十四章中,鹿子霖被自己的共产党儿子整了一番,又丢掉了第一保障所乡约的头衔, “一头蹬脱了一头抹掉了两只脚都没踩住”

14、 ,形象地写出了鹿子霖尴尬的处境。1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 309 页2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 128 页本科毕业论文第 6 页 共 15 页这些具有哲理性、形象性、趣味性特点的俗语和谚语,为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得故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推动情节的戏剧性发展。3音韵民俗以白鹿原中的歌谣为例民间歌谣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的韵文作品。 白鹿原中写到了生活气息浓厚,韵律感强烈,富有童真童趣的儿歌。 “小翠歪着脑袋笑着念起儿歌来:小哥哥,脾气嘎;跟人耍,不识耍;不识耍,拿屁打;打倒地,还要耍 ”;“小翠口里还在念着

15、歌曲儿:狗烧锅,猫擀面,狗择葱,猫砸蒜;一家子吃顿团圆饭 ”。 1小翠和芒娃儿在厨房做饭、聊天,小翠半开玩笑得念出了这两段儿歌,然而却十分认真地向芒娃儿表露出她深深的爱意,也逗得芒娃儿忍不住笑出来,由此缓解了两人因亲密接触引起的尴尬气氛。白鹿原中还写到了紧密联系生产、坚定豪迈、节奏律动强烈的劳动号子。 “有人耐不住寂寞就吼喊起来,四野里由近及远串连起一片嘿哟哟嘿只存吼声而无字词的悠扬粗浑的号子” 。 2大饥馑结束后,在广阔的原野上,男人们辛勤耕作,吼起的号子带动了他们劳动的兴奋感,缓解了在烈日下挥舞锨板的疲劳。歌谣营造特定环境氛围,使得故事情节发展转入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二)民间娱乐习俗1

16、白鹿原中的日常游戏辞海一书对游戏的解释为, “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竞技性游戏。游戏一般都有规则,对发展智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3一般人认为游戏是属于儿童的,而辞海中的定义就超越了儿童的范围。确实,游戏是儿童玩的比较多,但成年人也可以参与其中,体会游戏的乐趣。乡间的孩子把“割草砍柴、浮水、掏雀蛋”看作是最日常的游戏, “他们轻而易举地砍了一根柳树股儿,又折了一堆柔软的柳条儿,捋下皮来,用白生生的柳枝编织蚂蚱笼儿。 ”4在鹿兆鹏、白孝文和黑娃三人眼中,走出学堂砍柳树1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第 234 页2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