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0101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一中2019年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世界某区域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表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单位:m),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用水桶在甲处水井提水,能保证提到井水的最合适的绳长是( )A. 2mB. 8. 5mC. 5mD. l0m2. 图中现象出现时间( )A. 南非开普敦正值雨季B. 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移C. 从波斯湾驶往广州的船舶在北印度洋逆风逆水D. 济南“满山枫叶适霜温,随冷增红艳景屯”【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河流自高处流向低处,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据题干知,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表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

2、距均为5,据图可知,河流大致从西北流向东南,甲所在等高线数值为35米,而甲处潜水面的高度为27-32米,则该处水井的深度大于为3-8米。因此用水桶在甲处水井提水,能保证提到井水的最合适的绳长是8.5米。故选B。【2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季节为河流水补给潜水,应为河流的丰水期。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该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南非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正值旱季,A错误;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迁移,B错误;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夏顺冬逆,C正确;济南“满山枫叶适霜温,随冷增红艳景屯”为秋季,D错误。故选C。河北省张北坝上地区,建有特大型风电站。山

3、区风机布局在山脊、鞍部、沟谷等风力强劲、风向稳定的地方,风电场占地面积大,对捕鼠黄鹰柄息、觅食危害较大。下图为山脊上空黄鹰空中盘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据图推测常影响黄鹰在空中盘旋的风最可能是A. 谷风B. 西南季风C. 盛行西风D. 热岛风4. 风电场对张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扰动,生物多样性会不可逆转地减少B. 风机和风电场建筑群会使鸟类的栖息地破碎化C. 多数植被因受设备放热的影响,分布范围会向高纬度拓展D. 风电场建成后对积雪厚度将产生较大影响【答案】3. A 4. 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热力环流的应用。以黄鷹

4、的盘旋现象切入,考查风向对黄鹰盘旋的影响,体现了对考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方面核心素养的考查。据图可知,黄鹰在天空盘旋主要是受上升气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选项不难判断。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风电场散发出来的热量有限,不会对气候、植被、积雪产生较大的影响。【3题详解】A.根据图中黄鹰盘旋路线可知,黄鹰在空中盘旋依靠的是上升气流,谷风是由山脚吹往山顶的风,属于上升气流,故A正确;B.图示地区位于我国河北省,该地基本不受西南季风和盛行西风的影响,B错误;C.图示地区位于我国河北省,该地基本不受西南季风和盛行西风的影响,C错误;D.图示区域位于山区,城市化水平较低

5、,人口稀少,故而热岛效应不明显D错误。故选A【4题详解】A.人类活动的扰动,会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但是并不会出现不可逆转地减少,A错;B.风机和风电场建筑群使地面被分割,会使鸟类的栖息地破碎化,B正确;C.风机等设备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使气温升高,对植被的纬度分布影响微乎其微,C错;D.风机等设备产生的热量不会使气温大幅度升高,对积雪厚度的影响微乎其微,D错。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山谷风和热岛效应的成因。谷风和山风的形成:白天,山坡附近的气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高,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低气压,在山谷附近上空形成高气压,大气从山谷中心向山坡运动,形成谷风。夜晚,山坡附近的气

6、温比山谷上空同一水平面处低,因此在山坡附近形成高气压,在山谷附近上空形成低气压,大气从山坡向山谷中心运动,形成山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粘土塔”,几乎每一根“粘土塔”顶部都有一块巨石,部分“粘土塔”内部也有巨石出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该处“粘土塔”景观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A. 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B. 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C. 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D. 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6. 塑造“粘土塔”地貌景观主要外力作用是A. 物理风化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重力崩塌作用D. 风力沉积作用7. 几乎每一根“粘土柱”顶部都存在巨石的原因可能是A.

7、 顶部巨石减小风力侵蚀B. 巨石压固土体,增强抗侵蚀能力C. 顶部巨石使下方土体免受雨水冲刷D. 先形成粘土柱,后覆盖巨石【答案】5. A 6. B 7. C【解析】【5题详解】由题可知黏土塔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冰川活动频繁,冰川搬运的沉积物堆积容易形成黏土顶部有巨石,甚至黏土内部也出现巨石,这种不具分选性的沉积现象,A对。【6题详解】由题可知,黏土塔为一个个独立陡峭的黏土柱,顶部有巨石,这种形态最有可能为冰川沉积的黏土物质在流水差异侵蚀下形成的土柱,B对。黏土柱为细腻的黏土,无风化作用,A错;重力崩塌不会形成一个个直立的土柱,C错;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不会出现黏土中部和顶部都出现巨石的情况,且

8、风力无法搬运巨石沉积,D错。【7题详解】由题可知,黏土柱出现的区域为阿尔卑斯山,降水多,以流水侵蚀为主,巨石对减小风力侵蚀的作用弱,A错;巨石重力作用下,泥土容易崩塌,B错;巨石阻挡了垂直下落的雨水,减少了雨水的冲刷作用,使泥土能够保留下来,C对;由题可知,黏土和巨石由冰川搬运沉积形成,顶部和黏土中部均有巨石,无法判定先后顺序,D错。河口坝是发育在河口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貌,是径流在输沙过程中,由于河流与海洋动力及泥沙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沉降在河口附近的隆起沙体。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河口坝的位置变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 甲时期河口坝A. 相对稳定B. 向外海移动C. 向河口移动D. 利于泄水排

9、沙9. 甲到乙时期,河口坝位置变动的原因可能是A. 海平面上升B. 地壳抬升C. 河流泥沙增多D. 降水量增加【答案】8. B 9. A【解析】【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时期,沙坎靠外,位置较低,内坡粗泥沙较多,表明该时期河流的的径流量较大,河流含沙量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说明不是很稳定,AC错,B对;河口坝,一般指河口砂坝,是由于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的。不利于泄水排沙,D错。故选B。【9题详解】甲到乙时期,河口坝距河口的位置越来越近,也就是说入海径流较少,海流动力增强,海平面上升,则海流动力增强,河流径流动力减弱,使河口坝向陆地移动,A对,CD错

10、,B可排除。故选A。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1. 四国中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答案】10. D 11. A【解析】【分析】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10题详解】“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1

11、1题详解】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故选A。【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

12、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该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总量处于最多和最少

13、的时间可能分别为A. 和B. 和C. 和D. 和13.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和时期最接近的国家分别是A. 美国、俄罗斯B. 印度、德国C. 韩国、中国D. 尼日利亚、美国【答案】12. A 13. B【解析】【12题详解】据图可知,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时期不断增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定,但时期人口总数最多,时期人口总数最少,选A。【13题详解】图中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分别是高自然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率,与和时期最接近的国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据此结合选项选B。【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

14、生只要能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并结合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基本概况分析。注意(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2)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并不表示人口数量下降,只有当增长率为负值,即人口降少。(3)抓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17亿、4.03亿。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B. 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C. 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

15、国大D. 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15. 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引进外籍劳工A. B. C. D. 【答案】14. C 15. A【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两个纵坐标的区分,中国读左侧坐标,美国读右侧坐标。2014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0亿左右,美国2亿左右,明显不等,A项错误;2014年,可以参考目前数字,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3倍,中国适龄人口是美国的约5倍,所以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大于美国,因此非劳动人口的比重就小于美国,B项错误;205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约为7.5亿,而美国不到2.5亿,C项错误;2050年中国的非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为(14.177.5)/14.17,约为47%,而美国非劳动人口的比重为(4.032.48)/4.03,约为38%,D项正确。【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