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6223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十则(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间词话》十则(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间词话》十则(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间词话》十则(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间词话》十则(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十则(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十则(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国维 1877 年 12 月 3 日出生。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 1901 年赴日本留学。1906 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 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 3 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 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 年 6 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 50 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整

2、体把握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 ,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具体分析 第一则,作者以“境界 ”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 ,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 “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

3、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 , “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4、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 ) 。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概括: 有我之境: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重在感受情感 无我之境: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重在体悟哲理 王

5、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为什么?(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有我之境” ;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的技巧。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

6、入” “过” “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实这三种境界还远不止在那些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身

7、上,同学们能不能联系或历史的,或现实的,或自己的,或他人的经历谈谈呢? 第八、九则把“境界说”与作家本身的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修身而成“大家” 一是以苏东坡、辛稼轩为例,肯定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决定了词的境界 。 二是推崇“大家”之作,揭示了境界各构成元素的特征 。沁人心脾,指所抒之情应情深而动人;写景必豁人耳目,指所写之景应特征分明,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辞脱口而出,则指言语的自然真切。 第十则把“境界说”与创作者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 ,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

8、乎其外” ,超脱出来, “胸中无物” ,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 其次,以周邦彦、姜白石为例,进行具体评判。 小结 人间词话 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与“写境” 、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等美学问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开创者。 问题研讨 一、文中多次提到“境界” ,其内涵是否一致?应该怎样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 ?不一致。 第一则的“境界” ,是总说。 第五则提到“境界” ,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

9、元素,而“有境界”的作品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 第六则提到“境界” ,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 第七则提到“境界” ,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境界” ,有时也称“境” ,内涵不尽相同。有的指客观景物,有的指情,有的指两者的统一,有的指造诣程度,等等。但就作者感受、读者审美角度看,崇尚真切、情景交融应该是其主要内涵。 二、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著追求。 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 从第十则

10、看,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 精矣,王国维!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大精深:“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 ” 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

11、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

12、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 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知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行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得 诗词境界 人生境界 * *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人间词话 ,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五十之

13、年 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

14、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冯延巳鹊踏枝 ? “花不语” “乱红” ,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孤馆” “闭” ,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

15、凄厉的气氛, “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 )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的诗人吗?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 ,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 “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马,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的心急切,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 、 “白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尝是真的“无我”呢?只是“我”没有直露而已。 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