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583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赵晓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摘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现代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并对当前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之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做相应的讨论以及我国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对策的建议。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 创造性思维 挑战杯 高校 NOC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之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高校是新知识,新观念的发源地,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知识经济到达的今天,学生创造

2、性思维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落实将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成败,各高校均将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目前高校培养协作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不管是科学规律的发现,还是科学技术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全部成果都是创新的结晶。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创造性的实践和创造性结果的实现。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的突破,以全新的思路来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开拓意识新领域的思维方式,其具备以

3、下特征:(1). 独创性。这样的思维是一种超越固定的、原有的思维方式,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提出一般人所不具有的、不寻常的新观念及新理论。(2). 综合性。 这种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思考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新的理论以及在思考过程中对若干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产生新创意或得到新结论。(3). 发散性。人们在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能做到思维不拘一格,从少量的信息中提炼出众多的信息,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22.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势及意义2.1 传统课堂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制约由于传统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的落后在

4、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大多以教师教学为中心,采用灌水式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教师的跟班,是书本的奴隶。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和创造性。(2)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多数高校目前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学生通过听课吸取知识,通过考试、考查检验所学内容。大学的实验仍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居多。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3)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不匹配。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有的教材甚至几十年不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没有进行合理调整与构建。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

5、养。(4)教学评价体系陈旧。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试为中心,只重视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评价(如考试、考查)而忽视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动发现、探究、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轻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过程的评价,严重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2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对课堂教育的缺点的有力补充,涉及校内校外,内容丰富多彩,如,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报、社会调查和研究、科技竞赛、科技作品展示、大学生专利和模拟公司等。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与其他科研活动不同的特点。(1)重视学以致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深入,

6、通过参与活动,能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技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信息,了解本学科的相关进展,接受最新的前沿科技,开阔眼界;通过具体的科技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相结合。3(2)重视成果转化。只有让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不断实现社会化、产业化,才能体现出实际价值。这就要求科技创新活动要有转化成生产力的品质。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局限在校园中,还可去企业、科研院所、中小学和社区,并在其中发现、提炼和实施更有转化价值的项目。(3)重视品质培育。在

7、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明确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又能把握好创新型人才的品质向度。坚持对创新主体的品质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综合能力与创新品格的人,是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初衷。(4)重视团队精神养成。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很多项目是讲究团队协作的,只有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2.3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用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能

8、够有机地将课堂教育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对发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开展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大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对于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为、有所得” ,由于参加活动需要有多方面的能力,故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建立的影响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思维是对原有方法理念的突破,其前提就是要对原有的知识深入理解,只有对知识掌握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谈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开展课外科技活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很多帮助同时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次我们知道任何科研活动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

9、成的,需要借鉴讨论,用别人的东西来完善自己,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培养自己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梳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思考对问题经行加工和升华,这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所必须经历的步骤。再次,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要求学生转变以往的思维,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整合加工。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的身份及传承知识的角色,逐步转变为4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样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最后,科研活动是需要灵感的,所以就要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自己善于捕捉灵感的能力,有很多大发明,发现,是科学家在长时间工作及科技活动后的灵光闪现,

10、最伟大的科学家总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能够捕捉灵感对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论文的发表、竞赛和展示的获奖及专利的授权与转化,使大学生增强了成就感、自信心和就业、创业的竞争力。2.4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成功范例在我国,大学科技创新教育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9 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31 所高校联合召开了第一届“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技术交流会,标志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进入系统发展的轨道。如今, “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有近千所高校参与。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

11、育技术协会发起举办的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 NOC”) ,从 2009年至 2011 年,已发展成有 8 个种类、16 个项目、230 多所高校、近千名选手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其他全国性科技活动层出不穷。由于这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开放性,使其选材广泛,题目来源丰富,激励学生用开放的思维去思考。对于科研资源丰富的高校,学生可以从老师科研项目中激发灵感,从而获得好的研究题材。普通院校的学生选题大多来源于生活,比如,现在人们丢手机的现象很普遍,故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选题手机防盗技术。良好的选题需要题材的新颖和社会关注度。新颖是成功作品的前提,社会关注度是成功作品的重要因素。在完

12、成作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挑战杯” 、 “高校 NOC”等活动的选手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新,以新的思维和角度去看待原有的东西,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挑战杯” 、 “高校 NOC”的作品体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其中很多作品已经应用于实践,且在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六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二十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获奖学生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几乎 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北京中星5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南京航

13、空航天大学 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他们将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成功的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领域,带来了个人的成功和良好的社会效益。3. 目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不足及对策3.1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及教育体制存在的束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1)主动参与学生少。我国长时间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学生是为了考试获学分而学习,怕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浪费时间、钱财和精力,严重影响大学生主动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缺少指导教师

14、。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全国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在一些普通院校和单科性大学发展仍然很慢,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学生对科技创新缺乏基本功,找不到切入点,需要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而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辅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3)缺乏物质支持。由于大学生本身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学校和其他相关部门应给予经费支持。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科技创新活动难免走弯路,造成财物的浪费,各方投入的积极性不大。所以大学生很难在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有所作为。(4)组织工作浮躁。由于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指定组织者本身缺乏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使得这些活动疲于应付,现在很多高校校内已没

15、有搞辅导、初赛和答辩,学生有项目愿意交来就帮交上去了事,学生得不到创新过程历练,如“挑战杯”等。3.2 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深刻分析,使得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更好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提高认识给足政策。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6要性,学校应该把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2)完善机构悉心组织。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内涵丰富,牵涉面广,需要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部门、团委、学生会等协同工作,在学校创新教育管理中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创新学院、科协

16、、创新中心、模拟公司等) ,由这些机构组织各种创新团队和相关指导老师,建立一个高效务实的活动组织管理机构势在必行。(3)增强投入放宽限制。并对其中的财物投入和项目辅导放宽限制,如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既可以解决财物问题,又能增加与产业结合的机会。4. 总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朝气,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体,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使其拥有更强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参考文献:1. 崔彬,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 2009.62. 董亚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3.83. 陈进,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4. 宋之帅,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105. 赵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学报,2002.26. 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