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395500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 理 人 教 版 精精 准准 高高 考考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 修 三 考 情 概 览 考纲解读全国近三年考题 统计 命题趋向 考试内 容 核心知识 点 区域存 在的环 境与发 展问题 及其产 生的危 害,以 及有关 的治理 保护措 施 荒漠化的 成因,荒 漠化的防 治措施 2015山东文综5 、6题8分 2014广东文综3 题4分 2014课标, 36(2)、(3)、(4) 题,18分 内容探究: 1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 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 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 化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2常结合示意图或统计材料 ,考查森林在不同区域环境 下的生态效益或者考查森林

2、对地下水及生物的影响。 形式探究:多以综合题形式 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 分值为8分左右。 热点探究:西北地区、南美 热带雨林。 森林的环 境效益, 热带雨林 被破坏的 原因、危 害和保护 措施 2016课标36题 (3)6分 2015年安徽文综 35题34分 2014年课标7 9题12分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 点 突 破 知 识 梳 理 (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发生在_、_地区 及一些_地区的土地退化,是 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_相互作用的产物。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3、 气候变异 过度的经济活动 2过程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_和 _。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点拨: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 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 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 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 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 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 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 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1)植被景观:

4、图中为_,为_, 为_。 (2)年降水量:图中A为_,B为_,C为 _。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 和_也随之减少。 温带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400mm 200mm 50mm 载畜量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使脆弱 的生态环境_。 点拨: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 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气候的干旱使许多 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气候异常 失衡 (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_、_的过度使用 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5、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_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口激增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过度开垦 核 心 研 析 1荒漠化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 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如下图: (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 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 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 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 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

6、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 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 质土壤地区,特 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 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 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化、沙化 2.水土流失成因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 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 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 明显。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 、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 件。它

7、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 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 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 ,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 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 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 ,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 失越严重 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 ,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 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 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 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 、乱砍滥伐等。 阅读图文资料

8、,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 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 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 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 米高度范围内。 针对训练1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 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 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 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 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 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

9、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 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 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 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 车安全。 解析 第(1)题,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 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 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 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 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 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 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 少,沙源裸

10、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 沙。第(3)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 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 沿线的基础设施。 知 识 梳 理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_,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 _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环境。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防治 措施 日渐丧失 持续 生存 潜在荒漠化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2)原则:坚持维护_与提高_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 (2)利用_和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11、;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 (5)_。 生态平衡 经济效益 水资源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农 林 牧 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点拨:荒漠化防治中应以“防”为主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 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 ”是片面的。 核 心 研 析 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 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 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 无序增长 干旱的 内陆地 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既要考虑上

12、、中游的开发,又要 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 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 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 3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宜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 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 凝土工程措施等 将所发生的水土 流

13、失状况控制、 固定,使其不再 继续发生和发展 采取种树种草、 封山育林等植被 绿化的方法进行 治理 应用农业生产耕 作中的农业技术 手段,如土壤培 肥、品种改良、 塬面改造、间作 轮作、套种耕种 、提高复种指数 等 特别提示: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针对训练2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 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 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 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 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 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 因。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

14、绿色长城” 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 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 基本特性。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 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 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 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 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 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 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 口增长。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 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 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 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 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解析 读图时,注意比较“绿色长城”以北 地区(20N30N)和以南地区(10N20N) 的纬度差异,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判定 气候类型的差异,确定图示“绿色长城”位于 两个气候区的过渡带,同时也是土壤、植被 和自然带的过渡带。第(1)题,图示“绿色长 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