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340826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难读懂等特点,结合考生在做题时耗时长、正答率低的情况,本部分准备从以下方面突破:首先,明确高考怎么考;其次,再了解选项“6大命题手段、8大设题陷阱”情况,把握高考方向与命题规律;然后,根据高考命制选项特点,运用“微课堂”来教会考生运用“三步法”读文本,特别是第二步“微观勾画”法,“勾画”出高考命题点,节省做题时间;最后,掌握“三比”解题法,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前两步属于高考命题解读过程,是后两步的基础;后两步属于高考题的解答过程。(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

2、,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

3、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

4、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

5、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

6、,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B解析 本题从偷换概念的角度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原文第二段中说“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意思是早期小说和传统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故B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与原文不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

7、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C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可知。同时“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意味”的因果关系错误,且“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的应是“小说家”本人,而非“人们”。3根

8、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最后一段中“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

9、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可见虚构对于现代小说的重要意义,所以B项“现代小说家尝试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文、史、哲类跨越。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科学技术(2012年)等。(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10、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准确把握。了解了高考论述类文本怎么考,不等于做题能得分。对于论述类文本,不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手段及设误类型,就不知道读文时读哪些内容,做题时也茫然。因此本栏目从高考命题人设置选项常用的六大命题手段和八大设题陷阱的角度解读高考“考题怎么命”。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说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

11、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也就是命题者改造原文,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干扰项”。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3.调(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

12、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了解了命题手段还不够,还要掌握命题人运用六大命题手段会设置哪些“干扰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设题陷阱”,才能更准确地排除错误选项。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在以下几方面设置陷阱。偷换概念类型解读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

13、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选项特征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意思。 (2016高考天津卷T5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文本信息: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

14、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判断:错理由:“是文化消费的体现”错,原文表述为“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所以这两个概念的大小不同,说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偷换了部分与整体的概念。无中生有类型解读即原文无此信息。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选项特征(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2)选项句中的

15、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同位置。 (2016高考山东卷T6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文本信息: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判断:错理由:原文只是说到了“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没有提到古体诗“逐渐走向衰微”,因此属于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类型解读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选项特征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