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9009266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综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1、新中国的成立

2、(条件、时间、标志、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 2 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 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2 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三、“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 (1 1)历史条件)历史条件 A A、军事上:、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B B、人心上:、人心上:全国

3、人民热烈拥护;全国人民热烈拥护; C C、政治、思想、理论上:、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D、组织上:、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9; 地点:北京; 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 2)时间标志:)时间标志:1949.10.11949.10.1;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3 3)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A 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 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 C 、为

4、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牢固的基石。 “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有特 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 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制度 从制度类型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属 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 协商制度,属于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属于政党执政、参与政 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5、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 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民族政策,其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1 1)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 A A、确立标志:、确立标志: 19541954年年9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B B、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 C C、特点:、特点: 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D、意义:、意义:

6、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保障。供了保障。 共同纲领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行 代行 (2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确立和发展: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人民政

7、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目的是什么? 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 (3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民族分布特点1、实行原因 大杂居 、小聚 居 2、建立法律依据: 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3、概况:三级机构;五个自治区。 4、评价:是根本政治制度;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小结:一个大典、两部宪法 三大制度、四次会议 一个大典开国大典 两部宪法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

8、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 1)中共)中共“ “八大八大” ”的探索(的探索(1956.91956.9)-良好开端良好开端; ; (2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重大挫折; ; A A、文革的发动:、文革的发动: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B B、文革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有哪些主要表现?、文革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有哪些主要表现? 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 倒退; 全国人民代表

9、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遭到破坏;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 机之中。机之中。 “左倾”错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 1)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978.12)-重大转折重大转折; ; (2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 A、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 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人民代

10、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 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构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11、和平统一的方针 政策;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 (2 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含义的含义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 “一个国家一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两种制度两种制度”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社会制度,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 本主义制度。本主义制度。 (3 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香港、澳门的回 归归 1 1、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的历程: 中英会谈 1982

12、联合声明 1984.12. 胜利回归 1997.7.1. 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 区基本法 1990 2 2、澳门回归的历程:、澳门回归的历程: 联合声明 1987.4. 胜利回归 1999.12.20. 探究: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 ? 前提条件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渴望回归 3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港澳、中国、国际港澳、中国、国际)P75P75 (4 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实现

13、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 1992年l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达成“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 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 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有利因素:有利因素: 强大的祖国;强大的祖国; 正确的方针;正确的方针; 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信念; 交流的加强;交流的加强; 国际的公认。国际的公认。 不利因素:不利因素: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台湾岛内

14、的分裂势力猖獗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阻力又是什么? 1、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民主集中 社会主义民主协商 A. B. C. D.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课堂练习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

15、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 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6.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8、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自治区 1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改变了“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