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91741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dma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覆盖增强技术方案 2 目录 1 方案背景 2 相关技术方案及原理 3 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4 总结 3 一、方案背景 总所周知,网络受自身频谱功率特性、功率和干扰等因素的限制,单 站无法实现宽阔区域内的远距离良好覆盖。且目前运营商网络覆盖已逐 步向广阔的地理区域和低话务、低数据业务的市县郊区、乡镇、农村及 道路拓展,在满足一定覆盖效果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单站覆盖面 积的增加,减少基站数量,降低运营商建维成本,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实施远距离覆盖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根据个人工程项目设计规划经 验的总结,罗列出几项网基站的增强覆盖技术进行介绍,为以后的网络 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4 目录 1

2、方案背景 2 相关技术方案及原理 3 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4 总结 5 二、相关技术方案及原理 为实现网络基站的单站覆盖效益的提高,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 入手,将各种技术和实施手段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实现最优效果。归纳 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优化上行链路 2.设备选型 3.多天线分集接收 4.增强下行辐射 5.提高发射功率 6.多同步发射增益 7.天线相对挂高 8.天线选型 6 2.1优化上行链路 在覆盖方面主要是上行受限,对于广覆盖,往往是上行链路覆 盖受限,因此要实现超远距覆盖首先要提高上行覆盖能力,本文归纳出 两种优化上行链路方案,如下介绍 第一:设备选型 广域覆盖场景中,

3、为实现上行链路的增强,除加大发射输出功 率外,还应在各设备接口间尽量减少连接损耗,因此在设备选型时优先 考虑使用方式,降低天馈损耗,提高覆盖。 (射频拉远)就是将基站的射频模块和基带模块在物理上分离 开来。基带模块仍旧在基站机柜内,而射频模块用光纤拉至远端,与天 线子系统直接相邻,与传统宏基站相比较,链路中可获得功率提高2 3(100米馈缆损耗约6,此处以50米计算),从而改善了上行覆盖性能 。 7 第二:多天线分集接收 核心:多天线接收分集技术的核心是将降低对解调所需的要求 ,从而提高网络上行覆盖能力。 原理:多天线接收技术通过利用不同天线分支信号衰落的不相 关性和干扰的不相关性,来克服无线

4、信道衰落的影响,及提高信噪 比。多天线接收分集带来的增益与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和信道多径情况 密切相关。 (1)增益与天线之间的相关性 当接收天线分支互不相关时,多天线接收分集带来的增益最显著;当 接收天线分支部分相关时,多天线接收分集带来的增益相对减小。工 程实施中多使用双极化天线,接收天线分支部分相关,故该部分的增 益相对较小。 2.1优化上行链路 8 (2)增益与信道多径情况相关性 信道多径情况与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功控,软切换等技术的采用有关。通 常对于低速且多径数目较少的场景,多天线增益尤其明显,典型无线场景下的 增益四天线增益如下图所示: 2.1优化上行链路 根据多天线分集接收技术原理,

5、在超 远距覆盖中考虑使用两天线,四天线, 六天线等多种多天线接收分集组合提高 了各种业务的上行接收灵敏度,以四天 线接收分集为例,在链路预算过程中以 相同的传播环境下,上行接收灵敏度比 双天线接收分集提高约2.5,对应单站覆 盖半径可以扩大13%。 比较多天线分集接收增益中,天线越多 接收性能越好,但超过6天线接收增益就 很小了,综合考虑工程实施及投资成本 ,建议使用4天线。 图1:四天线增益 通常同一扇区的不同天线之间要 求的工程隔离多采用水平隔离,隔 离距离在10到20倍的波长。对于 ,上行1950M,波长为0.15米。 因此要求1.5到3米的水平隔离距 离。 9 2.2增强下行发射 远距

6、离覆盖境况下,为实现上下行两路的平衡,尤其在重点的边缘覆 盖区域。为了提高移动台的接收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的下行发 射能力,提高基站下行覆盖半径。 (1)提高发射功率 和接收分集技术类似,增加发射功率也是一种抵抗信道衰落、提高链路 性能的有效技术。基站天线与的距离和路径相同的情况下,单方面提高发 射能量,达到端获得更大的信号能量,从而提高接收增益。实际工程实施 过程中,综合考虑公共区域辐射量最大值0.4和设备性能,将设备发射 功率从传统20W(43)提升至60W(约47.8),从而提高单站覆盖半径。 10 (2)多同步发射增益 多同步发射增益其核心是利用发射分集原理来达到下行段的接收增

7、益 ,发射分集原理为:和接收分集技术类似,距离为信号波长数倍的多路 相同信号与之间的多径信号的衰落是完全独立的,在保证多路信号的发 射延时小于1/4时,衰落相互独立的多径之间的能量叠加之后可起到提 高的下行接收增益。尤其是在远离基站时,增益明显。不同数目的叠加 为下行链路带来的增益如下统计: 2.2增强下行发射 数目下行链路预算增益() 25.8 38.2 11 远距覆盖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发射增强技术,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 用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为1.0米)的2个对应2根天线独立发射相同信 号来实现发射分集,以达到发射增强的效果,当然也可以使用更多数 量的,但其综合考虑成本、运维及施工安装的难易程

8、度,建议仅选择 2个的形式即可,相比较单天线单而言,可以带来下行链路56左右的 改善效果,增加了下行链路的覆盖范围与和用户容量。 2.2增强下行发射 12 (3)天线相对挂高 2.1G频段的频谱特性决定了进行覆盖时,覆盖距离主要是视距覆盖,受 地球球面曲率、无线传播衰减限制。考虑到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天线高 度和视线距离的关系如下式: 其中,R 是视线距离(),即天线发出的直射线与地球表面相切的点与 天线之间的距离,h是天线海拔高度(m)。 2.2增强下行发射 根据天线高度和覆盖距离的关系得知, 网主要覆盖范围都是视距传播,因此天线 高度将是覆盖范围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天 线架设得很高时在近端容

9、易形成覆盖盲区 ,结合工程现行工艺及可行性,建议尽量 将天线相对挂高置于40-60米,同时选用 具备零点填充特性和不预置下倾的天线, 从而实现天线挂高对覆盖距离的支撑。 图2:天线高度与水平覆盖距离 的关系图 13 2.2增强下行发射 (4)天线选型 选择定向天线 根据定向天线在特定方向增益远大于全向天线的特点,定向站 的特定方向覆盖半径远大于全向站,故在天线选型上,应尽量以 定向基站为主。从而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保密性; 增加抗干扰能力,提高无线覆盖的距离。 选择窄波瓣、高增益天线 定向天线的实际增益与天线垂直和水平角波瓣度有关,一般来 说,一定的垂直波瓣下,水平波瓣宽度越小,增益

10、越大,覆盖距 离越远,但覆盖区域越小。 综合考虑天线挂高对天线特性的要求和天线选型,在超远覆盖场 景中建议选用窄波瓣、高增益、具备零点填充特性的定向天线, 如:电调/2130天线。 14 目录 1 方案背景 2 相关技术方案及原理 3 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4 总结 15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为验证超远覆盖技术的实地应用所带来效果,特在云南德宏州瑞丽边境 口岸目姐区域进行试点, 在覆盖目标区域内,根据使用增强覆盖技术设置 前后的测试对比来验证各项覆盖指标。 1.试点区域环境特征 本次试点选择为瑞丽边境口岸区的木姐口岸区, 区域东西长约2.4,南北 宽约3,平均海拔约820m,如下图所示: 图3:

11、木姐区域地理环境图 由上图并结合实地勘察可知,该区域属于一 个河流冲积平原,海拔略有起伏,属准开阔 地的郊区(乡镇)场景,特征照片如下: 16 2.方案实施计划 经过现场勘查,本次选定瑞丽攀钢大厦,瑞丽坉宏 ,瑞丽贺闷3个现网基站作为本次试点基站;通过对现 网基站的调整来验证增强技术的效果。现网基站参数 设置如下.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调整前 站点小 区 合 并 方位角俯仰角 设备型号 设备发 射功率 (w) 天线类型 单扇 区天 线数 量 天 线 相 对 挂 高 上 塔 S1S2S3S1 S2 S3 攀钢大 厦 否25 16 0 26 0 279 分布式 B8700 20/20/ 20 1

12、865 1/1/ 1 51是 瑞丽贺 闷 否0 17 5 27 0 718 分布式 B8700 20/20/ 20 1865 1/1/ 1 55是 瑞丽坉 宏 否0 11 0 23 0 707 分布式 B8700 20/20/ 20 1865 1/1/ 1 33是 (1)现网无线参数统计 17 (2)调整后无线基站参数统计 调整后 站点小 区 合 并 方位角俯仰角 设备型号 设备 发射 功率 (w) 天线类型 单 扇 区 天 线 数 量 天 线 相 对 挂 高 上 塔 S1S2S1S2 攀钢大厦是2516027分布式B870060/20变调/18652/151是 瑞丽贺闷是17527018分布

13、式B870060/20变调/18652/155是 瑞丽坉宏是11023007分布式B870060/20变调/18652/133是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18 (3)网优工程师后台合并后小区设置及设备参数调整如下 :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参数字段值 47.8() 37.8 () -3 () 2() 6 6 初始数1 最大数10 小区半径3.5 (4) 根据合并后情况调整对应邻区关系 19 3.测试验证 (1)基站参数调整前测试覆盖情况如下图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图4: 分布图 由于木姐市区地势较高,区域中心建 筑物密集,阻挡较多,室外在-95以下 ,图中紫色部分为脱网区域,黑色部分 接收在-

14、105以下,基本无法建立业 务。 (2)调整前H业务测试情况: 覆盖区室外基本在-95以下,大多地 方在-105以下,H测试时基本无法进行 连接。 20 (3)调整前测试: 在覆盖区选择4个较重要的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测试点 语音电话拨 打次数 语音电话接通 次数 接通率备注 手机店1500%处于脱网状态 手机店25120%在-110以下 手机店35360%在-105以下 市场500%处于脱网状态 21 (4)基站调整后测试覆盖图如下: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图5: 分布图 基站调整完成后,覆盖区域平均接收90占占87%,接通率100%,掉话率为0; 无脱网现象

15、,可以正常完成业务,整体覆盖效果明显提升。 (5)调整后H业务测试: 调整后,攀钢大厦覆盖区域H业务下载速 率均保持在2以上,覆盖良好处能达到3 以上;瑞丽贺闷覆盖区域H业务下载速率 一般保持在1以上;瑞丽坉宏覆盖区域由 于阻挡较为严重,衰减较大,覆盖较弱导 致H业务下载速率一般在1以下。 22 (6)调整后测试: 调整后,对调整前测试点,进行复测,测试结果如下 :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测试点 语音电话拨打次 数 语音电话接通次 数 接通率备注 手机店155100% 手机店255100% 手机店355100% 市场55100% 23 4.测试结论 调整前、后测试对比情况: 三、技术方案应用案

16、例 测试情况对比 指标 90占 比 105占 比 H业务下 载平均速 率(M) 接通 率 接话 率 脱网 区域 95覆盖距 离() 1平方公里节约基站 比 调整前22%67%无连接38%9%50%1.8- 调整后87%97%1.8100%03%3.426% 本次试点中发现,坉宏基站因地势较低,天线相对挂高仅32米,天线选型 仍利旧了1865天线,故影响了整体覆盖效果;但根据测试对比统计,单站 覆盖距离提升1.6,达到3.4;95覆盖率提升65%,单位面积节约基站比例 达26%,覆盖效果明显改善,已基本达到超远覆盖目的。 24 目录 1 方案背景 2 相关技术方案及原理 3 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4 总结 25 综合原理分析及案例应用实测结果,验证了覆盖增强技术在 平坦、宽广的地理环境下;低速数据业务需求的郊区、乡镇、 道路等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实现单站覆盖面积的增加, 减少基站建设数量,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