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1051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版喜欢玩游戏吗?和老师一起玩个游戏,在3秒钟时间内谁先把这个泡沫块贴到黑板上(演示:都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生:因为摩擦产生了吸力知道是什么现象吗?生:(不能回答)她刚才是在头发上摩擦的,老师是用两个手摩擦贴上去的,这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演示,教师把贴有“静电”词语的泡沫让学生摩擦或粘在黑板上)生:有时候碰到铁会电一下生:用湿手碰插头(师:这个是触电了)生:碰一下妈妈会有静电生:电线插板会亮一下生:用手摸电视机屏幕,会有电一下。(出示课件)梳头时,梳子把头发吸引了。生活中还有最大的静电现象,是闪电(出示图片)你能想办法是物体带上静电吗?生:接触金

2、属老师的问题是有没有办法使物体带上静电。生:使劲的摩擦头发这里隐含了一种方法生:摩擦想不想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静电?生:想(出示材料:橡胶棒、塑料、吸管、泡沫板)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用你自己带的材料,你有什么材料?生:铅笔盒生:塑料尺生:头发生:衣服还有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物体带了电?(小组讨论后汇报)生:是不是吸在物体上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轻的物体老师带了了一些材料:绿色的小纸屑。你知道干什么?生:吸一下(被吸起来说明带静电了)小提示:1.任意选择2种物体,快速摩擦。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4.每个实验最好做2-3次。(小组活动)成功的举

3、手(全部举手)你使谁带上了静电?怎么做的?生:用梳头的梳子与摩擦生:泡沫板摩擦头发可以生:用梳子摩擦衣服可以产生静电生:用吸管摩擦头发可以产生静电刚才有的同学的实验现象明显,有些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其实,静电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当中。但是,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静电呢?生:太重了生:()这个问题好像田太难了,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播放录音:正电荷、负电荷)为什么?生:因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贴出词语:正电荷 + 负电荷)为什么摩擦可以使我们感觉到静电呢?(播放录音:外界影响摩擦)听懂了吗?为什么物体摩擦后就能带上静电了呢?生:外界影响,比如摩擦如果物体带上了同种电荷,可能会

4、怎么样?生:会弹开换一个词生:排斥用什么办法可以使物体带上同种电荷呢?(小组讨论)生:两种东西,摩擦一样的东西,带上同一种静电(出示材料与操作说明)第一个实验:两条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手拿没有红点的那一端,用皮毛朝一个方向摩擦橡胶棒,把其中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第二个实验:两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手拿没有红点的那一端,用丝绸朝一个方向摩擦玻璃棒,把其中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实验小提示:1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2每个实验多做几次。3. 先预测后实验,注意及时记录。(分组活动后汇报)生:玻璃棒会互相吸引,橡胶棒会互相排斥生:两个都是互相排斥的(用举手表示排斥或吸引的情况)有的玻璃棒

5、互相吸引,大多数同学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可能是跟大家的操作有关。老师昨天也做了这个实验,看一看(放录像:两个互相摩擦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科学家研究结果:物体带有两种电荷,像叫正电,像叫负电。(板书:+ + 互相排斥)如果,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会怎么样呢?(教师讲述实验方法:两个同学同时摩擦)(学生活动后汇报)生:相互吸引生:排斥又有不同意见了,跟我们的操作可能有关系。再看看老师的实验结果(放录像),这么多的重复实验说明了什么?(师生一起得出)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板书: + 互相吸引)出示:一条塑料绳,用丝绸摩擦一下,看到什么?生:互相排斥说明带的是同种电荷

6、。如果,想知道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有什么办法?生:用靠近,看吸引还是排斥请一个组快速摩擦出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演示:捏一下刚才排斥这的塑料绳)不排斥了,到哪里去了?生:到老师的手上了(握手,有没有点觉到被电)说明静电有什么特点?(图片出示电流动点亮小灯泡的原理)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不同物体互相摩擦,可能会互相吸引或排斥回家试试:用梳子摩擦头发后,靠近水龙头留下来的细细的水流喜欢玩游戏吗?和老师一起玩个游戏,在3秒钟时间内谁先把这个泡沫块贴到黑板上(演示:都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摩擦产生了吸力知道是什么现象吗?(不能回答)她刚才是在头发上摩擦的,老师是用两个手摩擦贴上去的,这是生活中的静电

7、现象。(学生演示,教师把贴有“静电”词语的泡沫让学生摩擦或粘在黑板上)有时候碰到铁会电一下用湿手碰插头(师:这个是触电了)碰一下妈妈会有静电电线插板会亮一下用手摸电视机屏幕,会有电一下。(出示课件)梳头时,梳子把头发吸引了。生活中还有最大的静电现象,是闪电(出示图片)你能想办法是物体带上静电吗?接触金属老师的问题是有没有办法使物体带上静电。使劲的摩擦头发这里隐含了一种方法摩擦想不想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静电?想(出示材料:橡胶棒、塑料、吸管、泡沫板)除了这些材料,还可以用你自己带的材料,你有什么材料?铅笔盒塑料尺头发衣服还有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物体带了电?(小组讨论后汇报)是不是吸在物体

8、上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轻的物体老师带了了一些材料:绿色的小纸屑。你知道干什么?吸一下(被吸起来说明带静电了)小提示:1.任意选择2种物体,快速摩擦。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4.每个实验最好做2-3次。(小组活动)成功的举手(全部举手)你使谁带上了静电?怎么做的?用梳头的梳子与摩擦泡沫板摩擦头发可以用梳子摩擦衣服可以产生静电用吸管摩擦头发可以产生静电刚才有的同学的实验现象明显,有些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其实,静电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当中。但是,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静电呢?太重了()这个问题好像田太难了,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播放录音:

9、正电荷、负电荷)为什么?因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贴出词语:正电荷 + 负电荷)为什么摩擦可以使我们感觉到静电呢?(播放录音:外界影响摩擦)听懂了吗?为什么物体摩擦后就能带上静电了呢?外界影响,比如摩擦如果物体带上了同种电荷,可能会怎么样?会弹开换一个词排斥用什么办法可以使物体带上同种电荷呢?(小组讨论)两种东西,摩擦一样的东西,带上同一种静电(出示材料与操作说明)第一个实验:两条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手拿没有红点的那一端,用皮毛朝一个方向摩擦橡胶棒,把其中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第二个实验:两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手拿没有红点的那一端,用丝绸朝一个方向摩擦玻璃棒,把其中一根橡胶棒

10、放在支架上实验小提示:1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2每个实验多做几次。3. 先预测后实验,注意及时记录。(分组活动后汇报)玻璃棒会互相吸引,橡胶棒会互相排斥两个都是互相排斥的(用举手表示排斥或吸引的情况)有的玻璃棒互相吸引,大多数同学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可能是跟大家的操作有关。老师昨天也做了这个实验,看一看(放录像:两个互相摩擦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科学家研究结果:物体带有两种电荷,像叫正电,像叫负电。(板书:+ + 互相排斥)如果,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会怎么样呢?(教师讲述实验方法:两个同学同时摩擦)(学生活动后汇报)相互吸引排斥又有不同意见了,跟我们的操作可能有

11、关系。再看看老师的实验结果(放录像),这么多的重复实验说明了什么?(师生一起得出)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板书: + 互相吸引)出示:一条塑料绳,用丝绸摩擦一下,看到什么?互相排斥说明带的是同种电荷。如果,想知道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有什么办法?用靠近,看吸引还是排斥请一个组快速摩擦出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演示:捏一下刚才排斥这的塑料绳)不排斥了,到哪里去了?到老师的手上了(握手,有没有点觉到被电)说明静电有什么特点?(图片出示电流动点亮小灯泡的原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不同物体互相摩擦,可能会互相吸引或排斥回家试试:用梳子摩擦头发后,靠近水龙头留下来的细细的水流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

12、知识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解释的方法,包括做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希望能给学生一些启示。这些解释都能让学生认识到:因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北极圈始终都处于阳光照射中,即便地球自转也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会出现白昼现象。学生的表述也许不会这样严谨,但如果学生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表示出极昼现象就可以了一节汇报课只有简短的40分钟,但是之前的准备却是一段漫长的过程。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说一堂好的课是慢慢磨出来的,需要较长的时间。从第一次的试讲到最后一次的汇报,我学到了很多。这节汇报课有得有失,下面就是我对这次汇报课的反思。一堂成功的课,精

13、彩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这节课的导入,我尝试了几种方式。有从复习引入、南极地区的探险史导入,可是效果并不好。最后我选择了从实物地球仪和形象图片(南北极风光)入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张“南极午夜的太阳”图片主要是让学生感到奇怪,午夜明明是夜里12点,怎么可能还有太阳呢,从而引入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了这堂汇报课后,我觉得把最后一块的内容“我认识了地球的运动”提到最前面来讲。这样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同时学生对整章的知识也有个大体上的认识。极昼和极夜的概念也要强化一下,北半球夏季会出现极昼,而北半球冬季会出现极夜。可能有些学生对这2个概念中的季节会比较模糊。课前,学生也收集到

14、了一些有关南极和北极的资料。通过每个小组的汇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这堂课的热情。学生这堂的材料准备得也很齐全,这也是实验开展的有效条件。换句话说,材料的有效准备是实验探究的基础。用到的直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在纸板的一面涂上黑色,另一面涂上黄色。纸板的中间剪一个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圆。整堂课有1个实验探究,利用地球仪、手电筒和硬纸板来观察南极圈和北极圈的现象,学生对实验活动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地球仪倾斜地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纸板中的圆刚好经过南极圈和北极圈,南极圈和北极圈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整堂课上下来也是比较顺畅的,各个环节之间也能够做到环环相扣。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上,我觉得基本已经达到。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能主动配合老师活动,有比较高的热情。绝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的举手发言。无论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还是在小组实验的时候,组员都能够参与到自己小组氛围中去。在整堂课上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注意,口头禅要尽量避免,在多媒体的制作上面应该更加精细,图片应该更加生动(最好是动态的图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这些细节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的。课前,我放映了科考队去南极考察的一些画面,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科考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