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0953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3古诗三首石灰吟人教版2014(课前,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师:请看老师用洁白的粉笔写字。(板书:石灰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师:知道石灰是一种什么东西吗?生:是一种建筑材料。师:对。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洁白的石灰。“吟”是什么意思?生:吟咏。师:石灰到底有什么值得吟咏的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看看吧。先看本诗的作者是生:明代的于谦。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于谦?(指名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播放课件:简介于

2、谦。)(生齐读资料。)师:你对于谦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生:我对于谦产生了敬仰之情。师:让我们走进这位可敬的诗人的诗作中吧。请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诗。(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需要注意?生:“凿”字容易写错。(师板书“凿”)生:不要把“粉骨碎身”读成“粉身碎骨”。师:提醒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生齐读两遍“粉骨碎身”)生:“焚烧”两个字要注意。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板书:焚烧)这两个字都带有“火”字旁,但因为字的结构不同,“火”字旁的写法就不一样:“焚”字是上下结构,“火”字写得舒展;“烧”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火”字旁就要注意让

3、位了,把最后的捺笔变成了点。生:“锤”字笔画多,也应当注意。(师板书“锤”)师:“锤”就是生:用铁锤砸。师:没错。“凿”呢?生:用钢钎来钉、挖。师:预习得真好。诗中“锤”“凿”是用“千万”连起来的,表示生:砸的次数多,挖的次数多。师:对。那么以前我们积累过哪些带有“千万”的词语呢?(生说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丝万缕、千门万户、千山万水)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诗中有个词语“清白”(板书)为什么是带三点水的“清”,而不是“青”呢?生:因为诗中的“清白”指的是高尚的节操;“青”表示一种颜色。师:哦,“清”本意是水清澈、纯洁,没有污点。在诗中“清白”指高尚的节操。同学们真会学习。师

4、:本诗是一首七言诗,下面请同学们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诗)师:他读得怎么样?生:诗中天然的词语都没读破,但有些地方该停顿久一点。师:请你来试试。(生读诗,节奏有变化,语调的高低起伏也处理得当。)师:我们也像他那样读诗。(先自由练习,再齐读。)师: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画面吧。(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指名学生说说他想象到的画面。)生:我看到石灰被人们千锤万凿从深山里采出来,又被送到石灰窑里焚烧。师:理解得不错,你还可以看得细一点。生:大火熊熊燃烧,可是石灰却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师: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诗句。(学生读诗)师:你的朗读好像使我们感到石灰受到的

5、“千锤万凿”很温柔,并不费力呀。(做出温柔举起铁锤往下砸的动作,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石灰石是一种很坚硬的石头,要开采它,非下大力气不可。你还想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锤”和“凿”的力度明显增加。)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指名一学生评价)生:他读出了石灰经受的“锤”和“凿”力度非常大,而且使人感觉次数非常多。师:说得好。从这句诗中,我们感受到石灰石受到的折磨生:非常大。生:非常多。生:非常残酷。师:是啊,石灰石真是被折磨得支离破碎、骨肉分离啊,痛苦吗?生:痛苦。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师板书:千锤万凿)师:紧接着它又被运到窑里经受生:熊熊烈火的焚烧!师:请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

6、到熊熊的烈火中去吧!(请一名学生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抓住了“烈火焚烧”的感觉来读,读得好。(板书:烈火焚烧)师:可是石灰石对“烈火焚烧”是怎样的态度呢?生:若等闲。生: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若等闲)师:请再读这句诗。(学生齐读。)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相信同学们能像刚才那样细细品味,能深入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第三句少了一个“浑”字)生:老师,第三句少了一个字。师:哎呀,怎么少了一个字呢?是什么字?生:“浑”字。(课件出现“浑”字)师:“浑”是什么意思呀?生:是“全”的意思。师:你们还能找出其它的近义词来解释“浑”吗?生:“都”“尽”“皆”“俱”师:说得好,同学们

7、积累的词语真不少。那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生:即使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板书:粉骨碎身 浑不怕)师:大家看,“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石受到的折磨与摧残真是到了极点啊。然而这一切石灰都不怕,它怕什么呢?(学生思考)生:怕失去清白。师:你真会思考!所以,它要在人世间留下生(齐):清白!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生读诗句,语调铿锵)师(指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多么像人世间的一些不幸遭遇啊,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哪些人世间的不幸遭遇呢?生:地震。生:洪灾。生:失败。师:这些灾难确实很不幸。请联系作者于谦的坎坷人生想一想,谈一谈。生:带兵打仗,生命有危险。生:不和奸臣同流合污,

8、遭小人陷害。生:被皇帝怨恨。生:被罢官,被关进监狱。生:被杀头师:这一切,都是人世间的大不幸啊!然而,诗人对这一切不幸遭遇的态度是生:浑不怕。师:那么他怕什么呢?他要生(齐):留下清白在人间。师:好!这“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生:高尚的节操。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己的“清白”呢?(学生思考)师:假如你是一名官员,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生:我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事,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师: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你长大后,一定也是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与学生握手)师:假如你是一名军人,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生:我会尽职尽责保卫祖国。师: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就交给你了,谢谢!(与学生

9、握手)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怎样留住你的清白?生:我会关心病人,救死扶伤。师:人民的健康有保障了,谢谢你!(与学生握手)师:假如(指名学生回答)生:假如我是一名商人,我会诚信做生意,把赚来的钱拿去做慈善事业。生:假如我是一句警察,我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安全。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关心热爱学生,把我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师:好!我又有了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同行!(鼓掌)师(课件出示配图石灰吟):同学们,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代写的,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开始思考人生价值的时代呀,当他看到石灰的生产过程时,深有感触,就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假如你

10、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指名学生,学生读诗。)师: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于谦。长大成人并且为官多年的于谦,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又想起了少年时代写下的这首诗,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诗)师:请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生:他读出了于谦的感慨。师:请你也来读读。(生读诗)师:好深沉啊。于谦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功劳,可他却遭到争权夺利的朝廷的迫害。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石灰,想起了少年时代写的这首诗,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师:请大家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慷慨激昂。生:他读得铁骨铮铮。师:说得好。于谦的生命就要结束

11、了,可他这一辈子没有白活,他在人世间留下了生:清白!师:对!因此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视死如归!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读全诗。(学生读诗)师:现在于谦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今天我们不但要学习他的诗,也要学习他的精神。同学们,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他的诗?生:崇敬之情。师:请读吧。(学生读诗)师:真是人如石灰,石灰如人啊。于谦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我们来看看其它一些托物言志的诗。(课件出示咏煤炭红梅墨梅)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托物言志的诗?生: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看来平时诵读的诗都走进你们的心中了。让我们也来托一样事物,写一写自己的人生志向,好吗?(学生思考、讨论、动笔写诗句)生:我想做个像胡杨一样的人。“咬定沙漠不放松,绿化大地建奇功。烈日炎炎我不怕,流芳千古史册中。”(鼓掌)师:真是个坚强的人啊。把你的人生志向写得像诗一样美。生:我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皑皑大雪皆不怕,一缕花香斗严寒。风雪交加愈红艳,留得芬芳满人间。”(鼓掌)生:我想做像黄牛一样的人。师:啊,黄牛走进你的心里去了。生:虽然牛吃的是草,但做的是最辛苦的工,我喜欢牛。“天天辛苦不放松,吃了青草又开工。田地留下血和汗,农民怎不爱心中?”(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师:诗句流畅,押韵好,意思明白。老师也想和你一起读读这首诗。(师生一起读黄牛)师:老师的感动已经在心中。生:老师,我也写了一首粉笔。“身小色白一粉笔,一挥过去少半根。化作粉尘全不悔,要留真情在人间。”(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师:真美!真令人感动!真是人生如诗,人生如歌,人生如画呀!看来,于谦这首诗已经走进我们心中了。现在,让我们把这首心中的诗默写出来好吗?(学生默写石灰吟;欣赏学生默写的诗;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下课铃声响起,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