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09492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鄂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林寺桃花 教材分析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

2、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理解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等情感。 课前准备 来源:学科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菲、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来源:学,科,网Z,X,X,K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

3、意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

4、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

5、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五、总结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