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其建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90919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其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其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其建议.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NO26 摘 要:现代诗歌在文学中一直是一颗璀璨的星星,而在语文 教学中被边缘化。在语文教学中,它是一个难点,却不是重点。 其中有诸多原因造成,现代诗歌成为语文教学被疏远的内容。 关键词:现代诗歌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美育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美、理 解美、鉴赏美、创造美。诗歌教学和考核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 中的一个难点。 一、新诗的界定 中国的新诗产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旧体诗歌而言 新诗不仅在语言上采用白话,也有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 学结合的产物即有中国的赋比兴又结合了象征的手法,结构上 韵律继承和发展,新诗在中国文学上占领了重要地位。现代诗 歌是语文教学

2、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二、诗歌教学的意义 诗歌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在中学阶段,学生正接触各式 各样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而诗歌更贴近人,以独 特的美的形式去洗涤学生的心灵。同时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 作品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说“一切纯文学都要 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 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 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 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 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由此可见诗歌在中 学的教学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现代诗歌继承的是中国的古 典文化

3、,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美的。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在 文学教育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古典诗歌是基本, 是根本,现代诗歌是发展,是更新。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是一 脉相承的。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本质还是有好多相通的东西。它们都侧重以形象来反映诗 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它们都是抒情的最好的文学形式然而在 情感的表达上,往往以讴歌大自然,赞美生活,热爱祖国,颂 扬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与理想,宣 扬努力、勤奋、踏实的生活,活在当下等为主旋律,将真善美 展现在读者面前。在阅读的过程中,带动读者联系现实生活,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鉴赏品味的同时,引起生活

4、态度的共 鸣。在想象再创造的同时,将这种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情绪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及情趣。 三、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1、教学的问题。教师的素养不高,对于诗歌的兴趣不 大。 叶圣陶先生早年就说:“教师欠缺修养功夫,教育事业的 根本就得了病。”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知识有充分 的把握。在上讲台之前要做好备课,能在讲台上充分展现课文 的重难点。然而在新诗的教学上,重难点只是围绕考试的,很 多教师对新诗的把握并不全面。除外对新诗的知识学习纯粹出 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大多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这方面的爱好, 所以知之甚少。而这方面知识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在教授时底气 不足,容易

5、流于表面。 同时因为考核中新诗的比例在少数,教 学一般和评价机制挂钩,导致了教师对新诗的教学态度并不积 极,有些教师甚至是忽略了这个教学环节。为了教学任务大量重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其建议 陈薪羽 视古诗词的教学忽略新诗的教学,造成了新诗教学现状的缺失。 课堂教学上教学方法不合适,缺乏有吸引力的引导。大 部分老师形成了新诗解答题讲解的模式。课堂往往以中考题的 重难点为突出点,而未形成真正培养学生情操的课堂。在教学 形式上,过于传统重复单一,学生未能身临其境去感受诗歌的 美。新诗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是对具象的抽象化处理,通过带动 读者的联想或想象,将意象的内容变得广泛而深刻。当教师把 这理应

6、让学生通过品味诗歌内容而慢慢琢磨出只可意会的感悟 过程变得具体化,刻板化,就不免是对学生理解再创造的一种 扼杀,是对他们富有创造性的理解和想象的一种束缚。凡此种 种,学生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而处于被动 接受的地位。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 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这 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美育规律,扼杀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 趣,也淹没了现代诗歌的独特意韵这种机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 降低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情趣,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

7、掘与提 升。这种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诗歌鉴 赏能力的形成。 2、教学建议。诗歌是需要反复吟诵的,而美读,是诵读 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读出情趣、读出韵味的诵读,是声情并 茂、抑扬顿挫朗读作品的方法,它可以把作者隐含在“字里行 间”的思想感情统统表达出来。美读最早是叶圣陶先生所提倡 的,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 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课文内容与情感体验有机 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美读”,去感 受文本,体验情境,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师及学校,创造出赏析诗歌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在 课后言传身教,多举办一些诗歌的鉴赏活动

8、,激发学生重视诗 歌,引导学生的兴趣,创造出诗歌创作的氛围。学校可以创办文 学社和诗歌相关的一些社团,并组织活动,给学生创造氛围。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对着整个教学的实施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作文可以放宽文体,中考作文可以写诗歌。 同时中考中诗歌鉴赏题应多样化,这样能让学生和教师对诗歌重 视起来,从而促使新诗的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养,评价机制的完善更助于学生去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参考文献: 1朱光潜.天资与修养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光潜.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全集 3M.安徽 教育出版社,1996. 3戴如潜.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M.济南:山 东教育出版社,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 5蒙玉美.朗读与诗歌教学J.广西教育.2008(11) 6刘真福.建国以来中学教材新诗教育的发展选篇论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8)。 7朱自清.论诗学门径J.中学生,1931(15).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玛瑙学校) 语文教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