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887799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检测题语文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3题。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

2、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

3、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

4、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B. 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C.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D. 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 全文围绕为

5、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C. 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D. 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B.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C. 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D. 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6、,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张尚洁“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

7、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

8、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又剩了她一个人。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

9、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

10、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又剩了她一个人。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

11、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

12、急切。B文章插叙了小时候一家挤在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和家长会时“她”等待妈妈的自行车和老布鞋的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C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D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5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文中画线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体验?(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从哈佛大学到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的吸引力无需衡量;从扬名美利坚到报效祖国

13、,不计得失的人生续写壮美的诗篇。”从2009年开始,在留美博士后王俊峰的带动下,8位在美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于八年前相继归国,扎根合肥科学岛,潜心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现在,合肥科学岛上不仅有这八位哈佛归来的博士后,还有几十位“海归”科学家,他们不计名利,一腔热血,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只想为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合肥在线)材料二:近期,“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话题广为流传,堪称继杨振宁、李政道后,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祖国的又一段佳话。在我国历史上,已有两次留学生“归国潮”,分别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三次“归国潮”便开始孕育,“八剑下

14、哈佛”便是典型案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研究结果显示,自2008年“”【注】启动以来,我国正在由高端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最主要的高端人才回流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是指同一时段内,留学回国人数占出国留学人数的比率。留学人员回流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出海外留学人员的流动状态,是测算留学回国人员规模的主要统计方法。图1:第三次“归国潮”回流率统计图2:2013-2016年出国留学与回国人员统计除了回流率,2010年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长率与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逆转”。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 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以

15、及招聘兄弟会发布的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4.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该报告显示,导致留学生回国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因此造成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归国的现象。报告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摘编自2017年9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材料三:虽然不少與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10年前,我国出国留学,基本上还可以界定为“精英留学”,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者主要是到国外名校攻读本科以及研究生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