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5486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1.中原文化的概念 中原文化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2.中原文化的构成 中原物态文化、中原制度文化、中原行为文化、中原心态文化。 3.中原文化的特点 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文性、散播性。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农耕文化对中原文化精神的哺育 2.中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第三节 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中原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中原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就是中原地区遗留下来的以物质形态为标志的文化遗产。是指中原人在与自然界

2、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它包括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生活资料、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等。 2.中原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经济、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3.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亦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承载空间。它是相对于各民族可传承的物质遗产即所谓的“有形遗产”而言的,大致相当于我

3、们平时所说的精神遗产。 4.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与维护我国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 (2)传承民族精神的途径 (3)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与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5)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中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1.中原文化催生了中国文明的形成 2.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原文化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 (1)自强自立精神 (2)崇文重教精神 (3)重功致用精神 (4)勤俭节约精神 4.中原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资源第二章 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形态 第一节 概 述 1.文化区域 所谓文化区域,即一个区域的人们,

4、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它的形成,既是这个区域文化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与别的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相对的个体稳定性和绝对模糊的融合性特征。 2.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划分 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 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 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为“五方”的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

5、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上) 1.豫中文化区 (1)豫中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 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包并容。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 2.豫东文化区 (1)豫东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崇尚自给自足。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 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

6、下) 3.豫西文化区 (1)豫西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理重道,尊儒崇佛。 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时尚,豁达宽容。 4.豫南文化区 (1)豫南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重,百业并举。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 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5.豫北文化区 (1)豫北文化区的历史渊源 (2)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7、 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 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农、医等家交融。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 第三章 中原文化的主要文艺载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原文艺的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2.了解中原文艺名家及其贡献,理解中原文艺所蕴含的中原文化。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 述 1.中原文艺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2.中原文艺的特点 (1)开创性 (2)引领性 (3)兼容性 (4)先进性 第二节 诗 词 1.诗经所反映的中原文化 (1)诗河文化 (2)神祗文化 (3)婚恋文化 (4)服饰文化 (5)饮食文化 2.中原历代诗词名家及

8、其代表作 3.中原历代诗词所体现的中原文化精神 (1)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关心民众疾苦、大济苍生的民本主义精神 (3)雄放豪迈、义薄云天的英雄主义精神 (4)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精神 第三节 散 文 1.中原历代散文名家及其代表作 2.中原历代散文所体现的中原文化精神 (1)现实主义精神 (2)浪漫主义精神 (3)大气磅礴、雄健豪放的精神 (4)理论上的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节 书画艺术 1.中原书法艺术及其名家 甲骨文;钟鼎文;李斯的小篆;“行书鼻祖”刘德昇;蔡邕的笔论、九势;“楷书之祖”钟繇;“北方书圣”郑道昭;孙过庭书谱;“神笔”王铎。 2.中原绘画艺术及其名家 文人画先驱

9、宗炳;“画圣”吴道子;郭熙的林泉高致;李唐的“大斧皴”等。 第五节 戏曲艺术 1.戏曲的种类和名剧目 2.戏曲中所体现的中原人文精神 (1)蕴含着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2)彰显“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3)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蕴含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3.戏曲名家及其贡献 第五节 民间艺术 1.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 (1)民间歌曲 (2)民间歌舞 (3)民间器乐 (4)民间说唱 (5)民间游艺 (6)民间工艺 2.中原民间艺术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 (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 (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 (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

10、审美特征 (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第四章 中原道家文化 第一节 概 述 1.道家思想的实质 2.道家文化的核心 第二节 道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老子与中原文化 2.道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原先秦道家代表人物 1.老子及其学说 道德经 (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 2. 庄子及其学说 3.关尹与列子 第四节 中原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1.推崇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品格。 2.提倡恬淡素朴、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3.主张用中道和合的原则来处理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节 中原道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1.道家文化在本土的影

11、响与传承 2.道家文化在域外的影响与传承第五章 中原儒家文化 第一节 概 述 1.儒学开山人物孔子 2.儒家文化在中原传播和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儒家的起源 2.儒家文化的流变 (1)先秦儒家文化 (2)汉代的今古文经学 (3)魏晋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学说 (4)唐代儒、道、释的合流 (五)宋明理学 (六)清代乾嘉学派 (七)“五四”以后的新儒学 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主要概念 1.仁;2.义;3.礼;4.智;5.信;6.恕;7.孝;8.悌;9.中庸;10.中和;11.三钢八目。 第四节 孔孟在中原的史迹 1.孔子问礼中原和周游列国 (1)孔子向老子问礼 (2)

12、孔子周游列国 心胸豁达,在郑自嘲为丧家之犬。 陈蔡之间,绝粮七日,三问弟子,弦歌不衰。 自我评价,不无掩饰。 路遇狂人、隐士,不为其劝说所动。 2.孟子见梁惠王 (1)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辩 (2)孟子劝梁惠王 与民同乐 (3)孟子向梁惠王提出的仁政 第五节 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1.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2.汉、唐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3.宋、元时期中原儒家的代表人物 4.中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第六节 儒家文化在中原的遗迹 1.儒家名人的故里、墓祠 (1)子贡故里和子贡墓 (2)子路墓 (3)闵子骞墓 (4)二程故里和二程墓 (5)邵雍祠 (6)韩愈墓 (7)许衡墓 2.祭祀儒家先

13、哲的文庙和学习儒家文化的书院 3.其他和儒家有关的古迹 (1)学堂岗圣庙 (2)弦歌台 (3)子路问津处 (4)孔子击磬处 (5)孔子还乡祠 (6)孔子避雨处 (7)孟子游粱祠 第六章 中原法家文化 第一节 概 述 如何认识法家。法家的成就与不足。第二节 法家文化的产生与流变 1.法家的起源 2.法家的流变 法家的三个学派。 第三节 法家的主要思想 1.尚法 2.尊君 3.强调以法解决现实问题 4.法、术、势结合的统治思想 第四节 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 1.子产;2.邓析;3.子罕;4.吴起;5.商鞅;6.申不害;7.韩非;8.李斯;9.杜周;10.长孙无忌。 第五节 法家思想与当代法治思想的区

14、别 1.法家思想的不足 2.当代法治思想良法 第七章 中原佛教文化 第一节 概 述 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理论创新精神 2.众生平等精神 3.和谐理念精神 4.因果报应精神 第三节 佛教文化在中原的传播与发展 1.汉代初传阶段 2.魏晋南北朝发展阶段 3.隋唐时期繁荣阶段 4.宋元明清衰落阶段 第四节 佛教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渗透 1.对思想界的影响 2.对文学界的影响 (1)词汇内容扩大 (2)语法产生变化 (3)文学得到发展 3.对艺术界的影响 (1)宏伟建筑的模板 (2)雕刻艺术的范例 (3)中原音乐的新声 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 墨、兵等诸家对中原文化的濡养 第一节 概述 1.什么是墨家。 2.什么是兵家。 3.什么是阴阳家。 4.什么是农家。 第二节 墨家文化的产生与影响 1.墨子其人及墨子一书。 2.墨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3.墨家的主要思想。 (1)墨家的政治思想。 (2)墨家的经济思想。 (3)墨家的宗教思想。 (4)墨家的军事思想。 4.墨家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1)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3)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4)墨侠精神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