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18727694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 n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n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n传递函数 n系统动态结构图 n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n信号流图 n小结 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学习重点 v传递函数的意义 v简单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 递函数的列写及计算; v非线性模型线性化; v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变换与化 简; v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 的推导与计算。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

2、原理课程组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 (1)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 (3)结构框图 (4)信号流图 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编写系统微分方程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2.将系统分解为各环节,依次确定各环节 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根据各环节的物理 规律写出各环节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求出系统的微分方程。 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1 RC 电路 取u1为输入量,u2为输出量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1 RC 电路

3、取u1为输入量,i为输出量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例2-2 RL电路 取u为输入量,i为输出量 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比较例2-1和例2-2的微分方程形式, 可知: 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同一物理系统,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本质:抽象性 1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3 直流电动机电枢电路 取ud为输入量,n为输出量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1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4 机械位移系统 取f(t)为输入量, x为输出量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12东北

4、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1.非线性特性 n本质非线性 n非本质非线性 2.非线性特性线性化 作某种近似,或者缩小一些研究问 题的 范围。 3.小偏差线性化方法 1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例2-5 发电机激磁特性 1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的数学处理: 1)将具有一个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 ,在其 静态工作点展开成泰勒(Taylor)级数,然后略去二 次以上的高阶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代替原来 的非线性函数。 忽略二阶以上各项,可写成 1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

5、模型线性化 2)对于具有两个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设输入 量为x1(t)和x2(t) ,输出量为y(t) ,系统平衡工作点 为y0 f(x10, x20) 。 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Taylor)级数得 忽略二阶以上各项,可写成 1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例2-6 可控硅整流电路 取三相桥式硅整流电路的输入量为控制角 , 输出量为整流电压Ed 1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式中: E2 交流电源相电压的有效值; Ed0 时的整流电压。 线性化处理,令 得 式中 1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说明

6、:通过上述讨论,应注意到,运用线 性化方程来处理非线性特性时,线性化方 程的参量与静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不同 时,参量的数值也不同。因此在线性化以 前,必须确定元件的静态工作点。 1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7 RC电路 当u1为输入,u2为输出时: 2.3 传 递 函 数 1、 定 义 2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对于n阶系统,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 形式为: 2.3 传 递 函 数 2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得: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传递函数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

7、换之比。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7 RC电路 (1)当u1为输入,u2为输出时: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7 RC电路 (2)当u1为输入,i为输出时: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8 RLC电路 取ur为输入,uc为输出,得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8 RLC电路 取ur为输入,uc为输出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9 机械位移系

8、统 取外力f(t)为输入 位移x(t)为输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例2-9 机械位移系统 取外力f(t)为输入 位移x(t)为输出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2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n 一般有nm n同一个系统,当输入量和输出量的选择不相同 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传递函数。 n不同的物理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2.3 传 递 函 数 n传递函数表示系统传递输入信号的能力,反 映系统本身的动态性能。它只与系统的结构 和参数有关,与外部作用等条件无关。 3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传递函数的另外两种

9、常用形式: 时间常数形式 根的形式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3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3 2.3 传传 递递 函函 数数 n系统的特征方程 n系统的阶数 n系统的极点 n系统的零点 3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暂态特性 (1) 比例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3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比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2.3 传 递 函 数 3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 惯性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当 时 3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2.3 传 递 函 数 求拉氏反变换得 3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10、课程组 当输入量为 时, 输出量为 (3) 积分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式中, , 称为积分环节的时间常数。 3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 微分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理想微分环节 3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 微分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一阶微分环节(又称比例微分环节、实用微分环节) 3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5) 振荡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这种环节包括有两个储能元件,当输入量发生变化时, 两种储能元件的能量相互交换。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 暂态响应可能作周期性的变化。 式中: 自然振荡角频率 阻尼比 4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5)

11、 振荡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当输入量为阶跃函数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当 时,上式特征方程的根为共轭复数 因式分解得: 4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振荡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 2.3 传 递 函 数 输出量为 : 4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6) 时滞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例2-10 带钢厚度检测环节 写成一般形式 : 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为 传递函数为 4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时滞环节的输出量 2.3 传 递 函 数 4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时滞环节的传递函数 对于时滞时间很小的时滞环节,常把它展开成泰勒级 数,并略去高次项,得: 时滞环节在一定条件

12、下可近似为惯性环节 2.3 传 递 函 数 4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系统动态结构图 将系统中所有的环节用方框图表示 ,图中标明其传递函数,并且按照在 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将各方框 图连接起来。 4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步骤: (1)首先按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解 出各环节并写出它的传递函数。 (2)绘出各环节的动态方框图,方框图中标 明它的传递函数,并以箭头和字母符号表 明其输入量和输出量,按照信号的传递方 向把各方框图依次连接起来,就构成了系 统结构图。 4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

13、态结构图 例2-11 速度控制系统 4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1)比较环节和速度调节器环节 式中: 4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比较环节和速度调节器环节的结构图 式中 整理得 5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速度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 式中: 为速度反馈系数 5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3)电动机及功率放大装置 5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4)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5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典型连接的等效传

14、递函数 (1)串联 54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并联 55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反馈连接 56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相加点及分支点的换位运算 原则: 换位前后的输入/输出信号间关系不变。 57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相加点后移 58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相加点前移 59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分支点后移 60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分支点前移 61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5)分支点换位 62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6)相加点变位 63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7)相加点和分支点一般不能变位 64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