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727435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文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目 录第一章 新型建材行业基本情况1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的定义和分类1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第二章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第一节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3一、宏观经济运行3二、金融运行及货币政策4第二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6一、重点政策汇总6二、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6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7第三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社会环境分析8一、新型建材行业社会环境概述8二、具体社会环境分析9第四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0一、新型建材行业主要技术术语及简要解释10二、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劳动生产率11三、新型建材行

2、业技术发展趋势11第三章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3第一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规模分析13第二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13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13二、供给结构变化分析13第三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14一、需求总量分析14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15第四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市场分析15一、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15二、价格变化分析及预测16第四章 新型建材行业竞争状况分析17第一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17一、进入壁垒分析17二、退出壁垒分析17第二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7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7二、行业当前竞争特

3、点总结20第三节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1第五章 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22第一节 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指标排名22一、获利能力22二、经营能力排名22三、偿债能力排名23四、发展能力排名24五、综合能力排名24第二节 北新建材发展情况分析25一、企业简介25二、股权关系结构26四、主导产品分析27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28六、SWOT分析28七、企业竞争格局分析29第三节 濮耐股份发展情况分析29一、企业简介29二、股权关系结构30三、经营状况分析30四、主导产品分析31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32六、SWOT分析32七、企业竞争力评价33第四节 东方雨虹发

4、展情况分析34一、企业简介34二、股权关系结构35三、经营状况分析35四、主导产品分析36五、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37六、SWOT分析38七、企业竞争力评价38第六章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风险分析39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9第二节 政策风险40第三节 原材料价格风险40第四节 供求风险41第五节 兼并重组风险41第六节 区域风险42第七节 产品结构风险43学习参考第一章 新型建材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的定义和分类广义的新型建材行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四大类。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轻

5、质板材、复合板材、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包括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层、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主要产品有矿岩棉、玻璃岩、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等。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主要产品有料门窗、塑料管材、建筑涂料等。新型建材行业是建材行业下的子行业,按照我国的行业分类标准,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的子门类。由于新型建材涵义较广,产品种类较多,按分类标准,其产品散布于各个门类之下。新型建材主要产品包括轻质建筑材料制造、防水建筑材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及耐火材料制品制造四大类,本报告所指的新型建材行业就是指这四大类产品。表1 新型建材行

6、业子行业分类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24 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指石膏板、石膏制品及类似轻质建筑材料的制造。3134 防水建筑材料制造指以沥青或类似材料为主要原材料制造防水材料的活动。3135 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指用于隔热、隔音、保温的岩石棉、矿渣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等矿物绝缘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但不包括石棉隔热、隔音材料的制造。316 耐火材料制品制造包括石棉制品制造、云母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新型建材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新型建材行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7、代表着建材工业科技发展及建筑行业新需求的新兴行业。生产和使用新型建材,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的节能、节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在要求。新型建材不仅使各种建筑物更具安全性、舒适性,更加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要求,也与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相符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型建材行业是新兴行业,且是建材行业的子行业之一,其工业产值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高。但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工业产值保持高速稳定增长,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行业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0.93%,

8、连续3年工业产值比重继续走高,新型建材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2008年以来国家对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以及2011年年初各地相继出台区域振兴计划,均会为建材行业带来快速的发展。此外,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也会使房价更早的回归理性。房地产行业更早的转入正轨发展,作为房地产行业上游行业的新型建材行业也将迎来一个稳定的需求期。表2 新型建材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角度作用和贡献分析对国民经济贡献角度新型建材行业是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其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息息相关,对装修装饰和建筑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

9、来,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新型建材行业将继续保持地位提高的态势。工业化水平提高角度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样化,未来前景广阔,是一个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其发展程度对整个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行业影响角度作为基础原料工业,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易受下游工业的影响,特别是建筑业的景气程度、房地产市场的兴衰、农民建房的热情、城市建设的快慢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多少与大小,都会对新型建材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使它与整个社会资金供给的多少、政府开支的大小以及人民富裕程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节能减排角度传统建材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

10、行业,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而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含量高、耗能低、环境污染少,因此,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行业显得尤为重要。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也已提出。2010年,在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中,更加注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建材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性,技术含量较高,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参与国际竞争角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随着国外大量绿色环保建材、大型零售企业的涌入,市场争夺将会加剧。因此,加快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数据来源:世经未来第二章 2011年新型建材行业发

11、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运行(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011年1-12月,国内生产总值397983.20亿元,同比增长10.30%,高于2010年的9.2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1.1%,三季度增长10.6%,经济增长处于增长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80.8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4亿元,增长9.5%。第二、三产业的增长趋势明显,这为国民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态势奠定了基础。(二)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投资结构有所改善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

12、10年增长23.8%,增速比09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10年显著提振了经济,2011年随着经济增长回归常态,政策也回归正常,投资增长减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也会逐渐减弱。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分化,调结构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三)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1年1-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4.7个百分点,比1-9月份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2010年

13、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且增速逐月呈下降趋势。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7.6%,三季度增长16.3%。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2011年的工业生产情况来看,基本呈现了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由于政府在2011年一季度控制经济过热,过热的工业生产得到抑制,企业生产进入去库存周期。但随着下半年进出口规模的快速爆发,以及“去库存化”的完成,PMI指数连续上涨,带动了整个工业生产的恢复。从分月数据上来看,四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的下降幅度明显减缓,加上2011年底投放的大量的紧缩政策,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走高.(四

14、)消费需求稳中有升零售指标显示,消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11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3.7亿元,同比增长18.4%,比2010年同期上涨了2.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存型消费开始加速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居民产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呈现上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进行,对民生、消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但加大,刺激了广大的农村消费,为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此外,国家继续深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相关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上涨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对外贸易快速恢复,贸易顺差减少2011年12月份当月进、出口

15、额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5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1.4%;其中出口值1541.49亿美元,同比上升17.9%,增幅比9月减少7.2个百分点;进口1410.69亿美元,同比上升25.6%;月度出口、进口从2011年3月开始,连续10个月超千亿美元。(六)CPI、PPI同比上升,价格上涨压力大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一直维持上升的趋势,上涨较快,分结构来看,食品上涨15.6%成为CPI上涨的重要动力。因此,政府具体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了物价的进一步上扬,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5.9%(上年同月为上涨1.7%)。但考虑到CPI的翘尾因素,2011年上半年有较大可能继续上行。生产者价格(PPI)在2011年整体上保持上涨的态势并夹带短期回落,其中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