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8699057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考试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 史 试 卷(全卷共6页,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对应填入下表。)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距今年代;约70万至20万年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图1头盖骨化石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图 12.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早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B. 生活在黄河流域C. 主要居住的是

2、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3. 远古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A. 学会了建造房屋 B. 掌握了原始农耕技能C. 懂得磨制工具 D. 学会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4.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该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成功的农作物是A. 粟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5. 被中华民族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A盘古 B女娲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6. 传说中舜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部落战争7. 传说中禹领导治水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事迹体现了他A创新精神 B执着坚定C公而忘私 D宽容友善8.图2反映了西周时开始实行的A. 禅让制 B.

3、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图29. 图3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A.原始的农耕生活 B.夏朝的灭亡C.商周的青铜文明 D.春秋战国的纷争 图310.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当时的第一位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1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青铜业的发展 B很多城市出现的商品交换市场C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2.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3.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

4、仿效。这反映了主要问题是春秋时A. 周王室衰微 B. 经济得到发展C. 发生政治改革 D. 青铜制作工艺进步1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秦 B楚 C齐 D晋15. 战国时期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孙武16.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A. 孙子兵法 B. 道德经 C. 孟子 D.孙子兵法17.图4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A夏朝B商朝C周朝 D秦朝图418.关于秦朝的长城,表述正确的一项: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东起临洮,西至辽东C.西起鸭绿江,东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

5、关19. 下列孔子的语录,主张学习要与思考结合的一句是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 秦始皇在中央政府设置的官职中,分管行政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21.秦朝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这表明秦朝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刑罚残酷22.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渔阳 B.大泽乡 C.陈县 D.咸阳23.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并建立汉朝的是A. 项羽 B. 刘邦 C. 张良 D. 韩信24. 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都城在A. 镐京 B. 咸阳

6、 C. 长安 D. 洛阳25. 西汉王朝 “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的出现,与哪两位皇帝直接相关?A. 汉高祖、汉文帝 B. 汉高祖、汉景帝C. 汉高祖、汉武帝 D. 汉文帝、汉景帝三、辨析题(5分)26.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24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1.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1.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7、2.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3. 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材料二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游,利用地势和河道,经过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这座工程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以上材料改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3分)哪一项内容最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3分)(2)据材料二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3分)(3)从作用和影响的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之处?(3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

8、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图5 图6(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3分)(2)材料二图5的孔子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3)材料二图6是反映的是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什么状况?(3分)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9分,共21分。)29.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

9、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夏商周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中国进入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1)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分)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3分)(2)有人说,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是相同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3)据大事年表及

10、所学知识,说出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3分)30.(9分)秦始皇军事上统一中国后,又推行一系列措施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统一,这些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政治统一】图 7(1)观察图7 与周朝的分封制相比,秦朝统治地方的方式有何变化?(2分)【 ? 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又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2)请你在“?”处填写适当内容。(2分)【文化统一】图8(3)图8所示秦始皇以什么字体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2分)(4)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

11、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因为失去对古代文字的解读能力,埃及的历史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始皇的哪项措施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3分)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小题2分。)12345678910BDBACACBCA11121314151617181920DBADABDACA2122232425ABBBD三、辨析题(5分)26、判断:不正确(2分)。理由:陈胜、吴广起义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失败;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军队。(3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27、(1)秦国(3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分) (2)都江堰。 (3分)。(3)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或都增强了秦国的实力(3分)(意思答对即可得分。)28、(1)墨子(3分)。(2)仁(3分)。(3)法家(3分)(4)百家争鸣(3分)(意思答对即可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21分,第29题12分,第30题9分。)29、(1)夏朝建立(3分); 秦朝(3分)(2)都是因为出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