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696704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演示文稿()(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 武广客运专线 隧道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肖明清 王克金 2005年11月 1、概述 武广客运专线铁四院设计范围内正线线路全长715.2km,新建隧道 187座,总长为112.2km,占线路总长度的15.7%。其中最长隧道为 大瑶山一号隧道,全长10085m;长度小于500m的隧道有138座,占 总座数的74。 省别 湖北湖南广东 线路长度(km) 108.243517.89288.975 隧 道 数 量 L1000m 13757426368156098 1000mL3000m 1117991725556512 3000mL

2、6000m 26601 6000mL10000m 16861214434 L10000m 1-10331 总计(座米) 2-155486570852337375 隧线比(%) 1.4411.0242.0 武广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与难点 1、概述 隧道断面大:内净空面积达100m2,需要开挖面积约160m2( 有仰拱)。 工程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高:设计使用年限要求100年,主 体结构要求“零缺陷”。 防排水要求高:防水等级要求达到一级,衬砌表面无湿渍 。 环保与景观要求高:沿线隧道洞口植被发育,部分隧道穿 越森林公园景区或自然保护区;线路与高速公路、国道并行段 长,景观要求高。 防灾救援难度大:大

3、瑶山一、二、三号隧道均为长度大于 6km的隧道,洞口桥隧相连,相邻洞口距离分别仅为169m、45m 。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道主要不良地质有岩溶、富水断层 、高地应力、采空区等,短隧道一般覆土浅,地质条件差。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1 支护结构设计与基底处理 衬砌类型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 预留变形量 (cm) 喷砼喷砼钢钢筋网(8)锚锚杆钢钢架 拱墙墙(cm)仰拱/底板 (cm) 部位/厚度 (cm) 网格间间距 (cm) 设设置部位长长度(m) 间间距(m) (环环纵纵 ) 规规格 间间距 (m) (无仰拱 ) 拱墙墙/10/2.51.51/35/30*35 (有仰拱 ) 拱墙墙/1

4、0/2.51.51/3535/35 拱墙墙/152525拱部3.01.21/4055/58 偏拱墙墙/182020拱部3.01.21型钢钢1.0(拱墙墙)40*55*/58 拱墙墙/25 仰拱/15 2020拱墙墙3.51.01格栅栅1.0(拱墙墙)45*55*/810 加全环环/252020拱墙墙3.51.01 格栅栅或型 钢钢 1.0(全环环)45*55*/810 偏全环环/252020拱墙墙3.51.01型钢钢0.8(全环环)50*60*/810 全环环/282020拱墙墙4.01.00.8 格栅栅或型 钢钢 0.60.8( 全环环) 50*60*/1015 加全环环/282020拱墙墙

5、4.00.801.0型钢钢0.6(全环环)50*60*/1015 偏全环环/282020拱墙墙4.00.801.0型钢钢0.5(全环环)55*65*/1015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1 支护结构设计与基底处理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1 支护结构设计与基底处理 根据围岩级别、埋深、偏压等具体条件对围岩自稳能力和支护结构受 力的影响,适当细化了支护结构类型:以往的习惯作法是浅埋段按降低一级 围岩级别设计,这难以正确反应工程的实际特性,也不够经济,因为客运专 线隧道跨度大,对应的浅埋段覆土厚度也增大,同时从环保要求出发,隧道 洞口位置一般较以往外延较多,致使浅埋段长度较长,因此有

6、必要专门设计 浅埋段支护结构。 突出“加强基底”和注重“刚度变化”:针对以往隧道底部易发病 害和高速列车运行要求,本线隧道加强了基底设计,、级围岩均采 用有仰拱结构,且仰拱厚度较拱墙衬砌大;级围岩设计了有仰拱和无仰 拱二种结构,前者用于可溶岩地段,后者用于非可溶岩地段。在不同工点 中经常有围岩级别不连续变化的情况,如断层部位为级围岩,其前后则为 级围岩,级围岩有仰拱结构,可用于这些突变部位,以利于基底的刚度 变化。 二次衬砌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级围岩和级围岩偏压段 二衬砌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考虑列车长期的振动作用以及围岩蠕 变对二次衬砌受力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大跨混凝土结构的收缩

7、裂缝。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2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隧道结构物按设计基准期100年进行修建,对于客运 专线隧道而言,除考虑普通铁路隧道所必须考虑的耐久性 要求外,还有其独特的一些方面。 最近一段时期,日本的铁路隧道相继发生3次重大的 混凝土掉块事故,引起了日本运输省的重视。事故发生的 原因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试验后认为:列车振动和产生的 空气压变动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日本新干线的列车速度, 从客运专线角度看,是比较低的(通过隧道时大致在180 220km/h之间)。 可见,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在耐久性方面需注意减少列 车振动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善轨道结构构造和隧道 底部结构,并适当加大内

8、净空,减少空气压力变化。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2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从传统的以“强度”为主导向以“性能”为主导 的设计方法转变,但要消除“免维修或不能维修”的 误解,建立起“把劣化构件或构件的性能恢复到设计 意图的使用水准以上的补修、补强”的概念。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2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设计施工与地面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设计寿命计算方法不同,地面结构一般以混凝土炭 化深度达到钢筋处的时间作为使用年限,而隧道结构则不同, 其极限状态由围岩、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确定,一定的混 凝土炭化深度并不意味着隧道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结构仍 可能维持稳定)

9、; 再者隧道结构大量采用了素混凝土,其耐久性判别与钢筋 混凝土也不同; 此外,除对模筑混凝土本身应提出耐久性指标要求外,对 喷射混凝土、锚杆、防排水材料等也均应达到相应的耐久性要 求,而目前对此研究相对欠缺。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2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正确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严格控制水 胶比和水泥用量。 采用合理的结构及构造措施、严格控制裂缝宽 度,其中在结构设计方面采取的措施有:隧道均采用 单心圆断面,有利于结构受力;内净空预留工务工程 技术作业空间,可以用于进一步采取耐久性加强措施; 适当提高衬砌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初期支护采 用C25喷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C30素混

10、凝土或C35钢筋 混凝土。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2 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其他材料耐久性要求:对锚杆的保护层厚度 、注浆饱满度、防水材料等的耐久性均提出相应要求 。 施工有关要求:围岩本身是整个承载体系的 一部分,施工中应注意“爱护围岩”。 结构检测及维护: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定 期对隧道结构及材料的使用状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进 行检测及监测,并进行综合评估。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隧道渗漏水问题十分严 重。据铁道部工务部门2002年秋检数据统计,我国 至2002年底,共有铁路隧道5 711座,总延长2 833 km出现渗漏,其中严重渗漏

11、水的隧道有1 620座、 23400处、150 km;占总座数的28.4%,总长度的 5.3%。 而据交通部2002年数据统计,我国至2002年底 ,共有公路隧道1 700座,总延长704 km出现渗漏, 其中严重渗漏水隧道达500余座,约占总座数的30% 。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不同隧道规范对防水等级的划分不同 英国隧道防水分级标准 级 别最大容许渗水量(L/m2?d) O肉眼观察不到(NOTHING VISIBLE) A1 B3 C10 D30 E100 U不作限制(UNLIMITED)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不同隧道规范对防水

12、等级的划分不同 德国铁路隧道的防水等级(DS 853) 防水等级潮湿情况 说 明 1完全干燥 衬砌密实,内表面无潮湿情况 2很干燥 衬砌密实,内表面仅有轻微潮湿存在(例如根据颜色),不 允许滴漏渗水。 标准:轻微潮湿处用干手触摸无水痕,将一张吸墨纸或能 吸水的报纸贴放不致因吸水而变色 3毛细渗透 衬砌密实,内表面仅个别和局部有手感潮湿。手感潮湿处 显然系渗透所致,贴放吸墨纸或吸水的报纸亦会因吸水而 变色,但无滴水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不同隧道规范对防水等级的划分不同 我国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 防水等级 标 准 一级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二级 不允许漏水,

13、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 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1处。其他地下工程:湿 渍总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 m2,任 意100 m2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 三级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 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 任意100 m2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四级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 m2?d,任意100 m2防水面积的平均漏 水量不大于4Lm2?d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不同隧道

14、规范对防水等级的划分不同 从国内外防水等级标准的对照中可以发现,国外隧道各防 水等级均以渗水量来定量地分级。隧道防水等级越高,则对渗 水量的控制也越严格,且都是通过测定渗水量来检验最后的防 水效果。 根据国内外的观点:一级标准的结构内壁是有少量渗水的 ,但是由于渗水量极少,且随时都为正常的通风所带走,因此 量测极为困难,对验收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没有必要规定定量 指标,只通过感观的检查也可以判断工程是否达到一级标准。 我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也以渗水量为指标来确立防 水等级,但对于渗水量极少的一级防水工程,考虑到实际量测 的操作性,仍然还是以感观目测为手段。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15、 隧道防排水设计 隧道防水施工、监理及验收不规范。 隧道防水的设计依据不充分:勘察资料不足,理论依据 不足。 对高水压、岩溶地区等特殊地段,没有提出明确的设计 与施工规定。 在隧道设计规范中,没有考虑复合式衬砌所承受的水压 力问题,但当地下水补给与排除不均衡时,可能承受水压力。 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隧道的防排水技术相 对比较落后,归纳起来就是措施少、材料性能差、施工工艺与 管理不够严格等。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一级防水标准的要求,隧道工程需从 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三个方面来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 、系统可维护”的目标。 防水系统设计 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8,由于隧道跨度 大,混凝土内掺加具有补充收缩功能的防水剂,减少收缩裂缝 。 拱墙部位敷设防水板土工布。 喷射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既可减少回弹量,也可 减少喷射混凝土早期裂缝,有利于减少初期支护渗漏水。 加强施工缝和变形缝的防排水措施。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防排水综合布置图 2、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 2.3 隧道防排水设计 洞内采用双侧水沟加中心管沟排水,中心水沟 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排水能力,并有效疏干级围岩底 板下积&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