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寄生病防治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696550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鹅常见寄生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常见寄生病防治(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鹅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一、 绦虫病 v剑带绦虫病 v 剑带绦虫病是剑带绦虫寄生于鹅、鸭和 野鸭等水禽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尤 其对幼龄水禽危害严重,发生感染后常生长 发育受阻,并可造成大批死亡,给养禽业带 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v病原 v 引起水禽剑带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为 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虫体较 大呈乳白色,形似矛头,体长115230毫米 ,最大体宽为11.514毫米,由2040个节 片组成。虫卵无色,椭圆形,大小为46 10637103 微米。 v流行特点 v 本病分布广泛,国内饲养鸭、鹅地区均 有发生,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有明显的季 节性,通常发生于410月份的春末

2、夏秋季节 ,而在冬季和早春较少发生。不同日龄的鸭 、鹅均可发生感染,但临床上主要见于13 月龄的放养的幼鹅和青年鹅群。成年鸭、鹅 感染后多呈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 v 剑带绦虫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的小肠内, 孕卵节片或虫卵随患禽的粪便排出,虫卵落 入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经6周发育为 成熟的囊尾蚴。 鸭、鹅等水禽类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 剑水蚤,似囊蚴进入小肠,翻出头节吸 附在肠壁上,经19天发育为成虫。 v 临诊症状 v 成年鹅感染剑带绦虫后,一般症状较轻。 幼鹅和青年鹅感染后可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 ,首先出现消化机能障碍,排出白色稀薄的 粪便,内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发病后期食 欲废绝,饮水增

3、多,常离群独居,双翅下垂 ,不愿走动,羽毛松乱无光泽(图191), 或行走困难,走路摇晃,运动失调,失去平 衡,(图194),向后面坐倒,不能起立( 图192);有的倒向一侧,起立困难(图 193);严重感染者常出现神经症状,最后 衰竭而死,病程约为15天。 v剖检病变 v病死鹅瘦弱无膘,剖检可见部分病例心 外膜有出血点,肝脏略肿大,胆囊充盈 ,胆汁稀呈淡绿色,肠道黏膜呈卡他性 炎症,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寄生多量绦 虫(图195),严重者甚至堵塞肠腔 ,肌胃内较空虚,角质膜呈淡绿色。 v预防 v1.不同日龄的鸭或鹅应分开饲养,有条 件的其放养的场地和水塘应轮换使用。 v2.青年和成年鸭或鹅群实施

4、定期驱虫, 常用的驱虫药有吡喹酮、丙硫咪唑、和 硫双二氯酚等,一年至少两次,通常在 春秋季节进行,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病 原的扩散。 v治疗 v发病鸭、鹅群可选用吡喹酮按每公斤体 重101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 公斤体重50100毫克内服,成年鸭、 鹅也可用硫双二氯酚按每公斤体重150 200毫克内服,为确保疗效,上述药 物最好逐只投服。 二、线虫病 v1.鹅裂口线虫病 v 鹅裂口线虫病是由裂口线虫寄生于鹅、 鸭等水禽肌胃角质膜下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 病。本病临床上主要见于鹅,尤其是幼鹅危 害较大,常引起肌胃出血,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死亡。 v病原 v 本病原为鹅裂口线虫,隶属裂

5、口科、裂 口属。虫体呈微红色,细长线状(图216), 体表具有细横纹,雄虫体长9.814毫米,体 宽0.160.192毫米;雌虫长1518毫米,宽 为0.270.32毫米;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 68804542微米,卵壳光滑透明(图21 1)。 v流行特点 v鹅裂口线虫的发育不需中间宿主,虫卵随粪 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孵出幼虫 ,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吞食 了感染性幼虫的食物、水草或水时而遭受感 染。幼虫侵入肌胃角质膜下经1722天发育 为成虫。 v本病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上主要见于2 月龄左右的幼鹅,感染致病后较为严重,常 引起衰竭死亡。成年鹅感染,多为慢性,一 般呈良

6、性经过,成为带虫者。 v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 本病的报道。鹅群的感染率有的高达 96.4%,常呈地方性流行。 v临诊症状 v患病鹅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缺乏光泽 ,消瘦、贫血,常蹲卧、不愿站立(图 212),食欲不振,腹泻,严重者排 出带有血黏液的粪便,病鹅成长发育停 滞,常衰弱死亡。 v剖检病变 v 病死鹅通常较瘦弱,眼球轻度下陷,皮肤 及脚蹼外皮干燥,剖检可见有虫体寄生的肌 胃角质膜呈暗棕色(图214)或黑色,角 质膜坏死,脱落的角质层下常见充血(图21 5)或有出血斑和溃疡灶,在坏死病灶部 位常见虫体积聚。腺胃黏膜亦充血,肠道黏 膜呈卡他性炎症,严重感染的病例可见小肠 内有多

7、量暗红色血黏液。 v 预防 v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的环境卫生,粪便 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处理。 v成年鹅与幼龄鹅应分开饲养,防止幼鹅感染 。 v在流行地区,鹅群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 。每年至少两次,常用的驱虫药有左 v旋咪唑、丙硫咪唑等。 v治疗 v 发生本病的鹅群,及时地驱虫,可选用左 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2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 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0毫克内服,也可用甲苯 咪唑按每公斤体重30毫克服用,均有良好的 效果。 v 2. 鹅蛔虫病 v 鹅蛔虫病是由鹅蛔虫寄生于鹅的小肠内 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临床上主要见于3月龄的 v幼鹅,感染严重的幼鹅消瘦、常发育受阻, 甚至可引起死亡。 v病原 v本

8、病原为鹅蛔虫,属于禽蛔科、禽蛔属。是 寄生于鹅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粗壮, v呈黄白色,雄虫体长2632毫米,最大体宽 0.550.66毫米,雌虫体长72毫米,尾部长 0.625毫米,虫卵呈椭圆形,深灰色(图22 1)。 v流行特点 v鹅蛔虫的发育是直接发育方式,随粪便排出蛔虫卵 ,在适宜外界环境中发育,经1718 v天发育为具有侵袭性的虫卵,鹅吞食了含有被污染 的饲料和饮水后感染。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处逸出, 钻入肠黏膜发育一段时间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 。 v本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季节,饲养环境差的鹅群 易发,临床上主要见于23月龄的幼鹅,幼鹅发生 感染时症状较为显著,成年鹅多为带虫者。饲料

9、中 缺乏维生素A和B时,常能降低幼鹅对蛔虫的抵抗力 。 v临诊症状 v发生感染的幼鹅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精神 不振、常呆立不动,双翅下垂、羽毛缺乏光 泽,可视黏膜贫血、消化功能发生障碍,食 欲减退、下痢、鹅体显著消瘦,严重者逐渐 衰竭死亡。 v剖检病变 v死于本病的幼鹅较瘦弱,肠道黏膜充血、出 血,有虫体集聚的肠段,肠道黏膜通常较干 燥(图222);严重感染者黏膜组织增生, 有时可见肠道黏膜形成粟粒大的寄生虫性结 节。 v预防 v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鹅舍和运 动场地定期消毒,并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 酵,杀灭虫卵,防止产生循环污染。 v2)科学配制饲料,提高幼鹅的机体抵抗力, 同时幼

10、鹅与成年鹅分开饲养,以防发生交叉 感染。 v3)鹅群实施定期预防性驱虫。常用驱虫药有 左旋咪唑,驱蛔灵等。 v治疗 v发生本病的鹅群,应用左旋咪唑,按每公斤 体重25毫克服用,或用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按每公斤体重150毫克内服。此外,还可选 用抗蠕敏(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0毫 克服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v3.禽四棱线虫病 v禽四棱线虫病是由多种四棱线虫,寄生于禽 类的腺胃内引起致病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 本病分布较广,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的报道, 在水禽中临床上主要见于散养的鸭和鹅,常 以3月龄以上鸭、鹅多见。 v病原 v引起鸭、鹅等水禽致病的病原主要是分棘四 棱线虫,属于四棱科、四棱属。分

11、棘四棱线 虫雌雄异形,雄虫体小细长,体长4.08 5.45毫米,宽0.0950.125毫米;雌虫体部 球形,血红色,体长2.663.73毫米,虫卵 呈椭圆形,大小为44511823 微米(图 231)。 v流行特点 v分棘四棱线虫的发育,要中间宿主参与,中 间宿主为钩虾和异壳虫等。放养鸭、鹅等水 禽在流行地域的河塘中放牧觅食,吞食了吸 附在水草上含有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后, 发生感染,感染后15天发育为成虫。雌虫寄 生于鸭、鹅体内腺胃黏膜下,经过一个冬季 仍能继续产卵,随粪便排出虫卵落入水中若 遇钩虾等中间宿主吞食,便可继续发育,传 播病原,使本病在禽类中广泛流行。我国许 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

12、报道。除鸭、鹅发生 感染外,番鸭、天鹅、鸽亦能感染致病。 v临诊症状 v患病鸭、鹅食欲不振,大便稀,羽毛无光泽 ,严重感染的患禽消瘦、贫血,甚至发生死 亡。由于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腺胃内,虫体吸 血并分泌毒素,有时可见少数病鹅出现神经 症状。 v剖检病变 v病死鸭、鹅通常较瘦弱,有虫体寄生的腺胃 黏膜上,形成多个血样暗红色丘状突起(图 232),用剪刀刮开,可见暗红色的成熟的 雌虫(图233);有时还可见腺胃黏膜增厚 、出血(图235),或出现溃疡;患病母鸭 、鹅可见卵子变形、变性(图234)。 v预防 v1.禁止鸭、鹅等水禽到流行地域的河塘去放 养。 v2.定期消毒,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

13、除粪便,并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v3.消灭中间宿主进行预防性驱虫 v 治疗 v 对于发病的鸭、鹅群可用丙硫咪唑等驱虫 药物。剂量可参照其它线虫病的治疗方法。 吸虫病 v前殖吸虫病 v前殖吸虫病是危害产蛋水禽以及其它禽类的 一种寄生虫病,其虫体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直 肠、泄殖腔、腔上囊和输卵管,严重感染的 家禽常继发卵黄性腹膜炎而发生死亡。 v病原 v引起水禽致病的病原种类较多,有卵圆前殖 吸虫,楔形前殖吸虫(图272),鸭前殖吸虫 ,透明前殖吸虫等,但较为常见的主要是透 明前殖吸虫。 v透明前殖吸虫属前殖科、前殖属, 虫体呈长梨形,微红色,前端稍尖 ,后端钝圆(图271),大小为 6.58.22.

14、54.2毫米;虫卵呈深 褐色,大小为26321015微米 ,有卵盖,另一端有小刺。 v流行特点 v前殖吸虫的发育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 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 的幼虫和稚虫。虫卵随水禽的粪便排出体外 ,在水中被淡水螺蛳吞食,在螺体内发育成 尾蚴,离开螺体钻入蜻蜓的幼虫或稚虫体内 发育为囊蚴,水禽吞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的 幼虫或稚虫鱼类而发生感染。 v前殖吸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其流行季节与 蜻蜓出现的季节一致。 v临诊症状 v水禽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当虫体破 坏输卵管黏膜和分泌蛋白及蛋壳的腺体时, 就使形成蛋的正常机能发生障碍,产蛋率下 降,或产无壳蛋、软壳蛋或无卵黄蛋。一

15、旦 卵子破裂,患卵黄性腹膜炎时,则精神萎顿 ,食欲不振,消瘦,并排出蛋壳的碎片,流 出大量黏稠的蛋白,泄殖腔充血。严重者泄 殖腔脱出,以致死亡。 v剖检病变 v剖检可见卵子变性,卵膜充血,腹腔内含有 大量黄色浑浊的液体和干酪样卵黄碎片,肠 环间发生粘连,浆膜充血、出血。输卵管黏 膜充血、增厚,可见寄生虫体;发生严重感 染的水禽,直肠黏膜也可见多量虫体(图27 3)(图275);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 。 v预防 v1.在流行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定期驱虫;消灭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有条件的可用化学 v药物杀灭,以切断前殖吸虫发育的中间环节 。 v2.在蜻蜓出现的季节,水禽不要在清晨、傍 晚或雨后放牧,防止禽类采食蜻蜓及其幼 v虫或稚虫,而发生感染。 v治疗 v对于患病的水禽,可选用下列驱虫药物,如 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或吡 v喹酮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均有良好的 疗效。 水禽原虫病 v鹅球虫病 v鹅球虫病是由鹅球虫寄生于鹅肠道或肾脏所 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国沿江和太湖 流域的养鹅地区时有发生,主要侵害2个半月 以内的幼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能耐 过的病鹅往往发育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对 养鹅业危害极大。 v病原 v引起幼鹅致病的鹅球虫种类有15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