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护理 (2)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8694313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热病人护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热病人护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热病人护理 (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热病人护理 (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热病人护理 (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热病人护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热病人护理 (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热病人的护理 王敬芳 2015.01.14 血液风湿科 定义 定义 发热(fever)又称体温过高,是指任何原因引起 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 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 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热 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3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出血、肾损害)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 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 7斑疹伤寒(体虱) 8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 9败血

2、症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 (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 (3)产热、散热异常 (4)中枢性发热 (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 (6)其它:如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风湿热、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 引起发热。 三、肿瘤热 也称为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 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 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 引起的发热。 一般无规律性,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 验检查结果,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 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 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发 热症状。 临床分

3、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37.5 37.9,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中等热:38.0 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0 40.9,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 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 发热时相 大致可分为三个时相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发热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 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 ,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体温持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 流量增加.病人

4、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 加快。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 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 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 发热的热型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持续在39 40及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 过1 。 发热的热型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是指体温在39以 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底时仍高于 正常水平。 发热的热型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到39以 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4.不规

5、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 时间不定等。 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 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尿常规 便常规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相应检查 发热的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尤其已有循环 衰竭、呼吸窘迫均提示病情危重,更应密切监测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定时测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加强基础护理 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 发热的护理 降温的护理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头部及血管丰富处冷敷:用冷毛巾及冰袋放于患 者头

6、部,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大 血管经过处; 酒精或温水擦浴:用25%-35%酒精或32 -34温 水,擦浴患者颈、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 、腹股沟、下肢脚背等部位,以促进机体蒸发散 热 冷疗 部位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 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 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60 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 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换,不 得直接接触皮肤。 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药 注意事项 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 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 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

7、对于老年病人, 以免脱水、循环衰竭 病情观察 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 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伴随症状 治疗效果 观察饮水、饮食量 定时测体温 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每天3000ML为宜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 清洁与舒适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 湿衣服及床单 ; 安全护理 发生抽搐时应注意安全防护,给予约束 带或加床栏,防坠床 预防并发症发生,高热伴有惊厥可给予 人工冬眠治疗 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评估发热时 病 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 给予合理的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 经常巡视病人,给予精神安慰,解除不 适,满足病人的需要。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保暖,加盖被子,服热饮料,而使 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使体温升高幅 度减少,从而缩短畏寒、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观察体温 变化。 退热期:应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 病人的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