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0916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接收函数震相走时研究滇西地区泊松比 贺传松王椿镛吴庆举吴建平王喜珍 ( 中国北京1 0 0 0 8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滇西地区曾受到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集多种地学单元为一体。该地区特提斯构造带 形成了著名的弧形转折,该地区位于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的拼合带边缘( 韩源等,1 9 9 0 ) 。扬子地台与三江褶皱系 直接相接,滇西地区保存了发育最为完好的古特提斯遗迹,被公认为是深化特提斯认识、研究冈瓦纳大陆的关 键地区( 钟大赉,1 9 9 8 ) 。 滇西地区的三江褶皱系是一条印支地槽褶皱系,该地区正位于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的接合地带( 任纪舜 等,1 9 8 1

2、) 。西北部的攀西构造带位于扬子断块区的西j 匕部,攀西构造带北起四川的冕宁,南止元谋( 从柏林, 1 9 8 8 ) 。滇西东部的小江断裂带北起巧家以北,南至建水东南,全长4 0 0 多公里( 宋方敏等,1 9 9 8 ) 。小江断裂 和红河断裂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南边界和西南边界( 宋方敏等,1 9 9 8 ) 。 自上个世纪4 0 年代以来,滇西地区独特的地学环境受到地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上世纪后二十年,该地 区以及临近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研究日趋活跃。 在该地区,曾展开了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地球物理工作;诸如三维层析成像( 刘福田等,2 0 0 0 :王椿镛等, 2 0 0

3、2 ) ,接收函数( 吴建平,2 0 0 1 ;贺传松,2 0 0 4 ) ,人工地震测深( 胡鸿翔,1 9 8 6 :林中洋等,1 9 9 3 ) 以及大 地电磁测深( 孙洁,1 9 8 9 ) 等,这些工作不断地深化了我们对该地区深部结构清晰图像的认识。 本研究在充分分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学技术对其泊松比和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和讨论。 实验证明( C h r i s t e n s e n1 9 9 6 1 温度的变化对泊松比的影响非常小,裂隙和孔隙流体的压力几乎可以忽略, 流体和压力的影响主要产生在地壳的浅部( C h r i s t e n s e n ,1 9 8 9 ) 。各向

4、异性,散射和部分熔融则可以使泊松比产 生偏离( Z a n d t A m m o n1 9 9 5 ;K r i s h n a & R a m e s h2 0 0 0 ) 。地壳流体和部分熔融对剪切波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压 缩波,并产生高V p V s 比值( F o u n t a i na n dC h r i s t e n s e n ,1 9 8 9 ) 。然而,影响泊松比最重要的因素是地壳的物质组 成( C h r i s t e n s e n1 9 9 6 ) 。研究已经证明a 0 2 5 则认为是铁镁质构成的物质( C h r i s t e n s e na n dF o

5、 u n t a i n ,1 9 7 5 ;K e r n ,1 9 8 2 ;F o u n t a i na n dC h r i s t e n s e n ,1 9 8 9 ) 。 以往的许多年里,泊松比测量受到地球内部物质组成不确定性和其它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同手段,诸如地 壳捕虏体、同位素研究、点接研究地壳暴露部分的方法、以及单一使用P 或S 波速度确定地壳的泊松的方法, 其结果存在极大的差异,从长英质到铁镁质均在其误差范围内( H o l b r o o k M o o n e y & C h r i s t e n s e n1 9 9 2 ) 。 而来自地球内部的地震波速度或

6、走时直接反映了物质的赋存状态和组成,同时,接收函数技术提供了采用 P 与S 地震波速度比率唯一确定泊松比的基础,这种方法减少了泊松比测量过程中的非唯一性。比以往的方法 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C h r i s t e n s e na n dF o u n t a i n1 9 7 5 ) 。 本研究采用接收函数的脚转换波和e p p m p 多次波震相的走时确定泊松比( a ) 和地壳厚度,并对其地学意 义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由东到西泊松比的变化反映了大地热流值波浪式递增的模式。川滇菱形块体泊松比 的高异常区对应地震的活跃区。波形走时计算得到的地壳厚度证明,怒江疆侧地壳厚度具有近1 4 k i n 的差异, 由物质组成证实怒江断裂是由西向东具有俯冲性质的缝合线。三江褶皱系的泊松比有别于临近地区,可能是两 个古大陆的过渡带。证明攀西构造带具有双凹结构,仍具有大陆裂谷的特征,泊松比与临近地区差异不大。小 江断裂是东西两侧不同物质组成的分界线。怒江断裂西侧地壳中可能存在部分融融的现象。本研究选用的台站 具有地学上的典型意义,从剖面上看横切了滇西地区一些重要的地学单元。 关键词:接收函数、走时、泊松比、地壳厚度 5 9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