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2868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姓名:杨鑫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杨武年 20090601 摘 要 “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 应用研究 覆被动态监测中的 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杨鑫,性别男,1984 年 7 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杨武年教授, 2009 年 6 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 位。 摘摘 要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 益突出,并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3S”技术的

2、不断发 展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利用“3S”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土地利用/ 覆被动态监测变的必要和紧迫。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区域生态环境做出科学的监 测和评估,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是在“四川省生态环境遥感动 态监测”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以四川省达县为研究区,LandSat-5 TM 卫星 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 ERDAS IMAGINE、ARCGIS、ARCVIEW 等软件,对 达县地区 2000 年到 2007 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进行了动态监测,基本查明了达 县地区 2000 年到 2007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了达

3、县 2000-2007 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和现状数据库,2007 年土地 利用/覆被现状数据库,修正了 2000 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库; (2)对遥感影像解译成果进行野外验证,并对与野外实际不符的少量数据进 行了修改与更新; (3)对达县生态环境监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虽然达县退耕还林工程 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造成了耕地的剧烈减少,因此应注意保护耕地,注意经济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00 年到 2007 年, 达县完成退耕还林 122.871 km2, 大量的水田和旱地转化 为林地和建筑用地。这 7 年间达县退耕还林效果显著,林地面积从 2000 年的 26.6%增长到 30%。

4、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 5 个一级地类中,其中 只有耕地的面积净减,减少了 125.62 km2;草地面积无变化(可能受遥感图像的 影响);面积净增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居首,净增 122.87 km2 ;建筑用地 面积增加 2.28 km2 ;水域面积增加 0.47 km2 。这 7 年间耕地减少迅速,因此如 何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增长、保护耕地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摘 要 II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达县 生态环境 动态 监测 土地利用/覆被 Abstract III The Application of RS, GIS已探明矿藏 12 种,主要矿

5、藏煤、 天然气、岩盐储量分别达 2.4 亿吨、2700 亿立方米、2.1 万吨,石灰石资源分布 广、储量大。达县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和省体制改革试点县,新县城已建成面积达 5.5 平方公里。 2.2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2.2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本论文以 2000 年和 2007 年的 Landsat 卫星图像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共有 3 景,其轨道号为:127038,127039,128038。 TM 遥感图像基本参数和波段信息37如表 2-1 和 2-2 所示。 表表 2-1 TM 遥感图像基本参数表 图像类型 日期 行数列数分辨率传感器图像景数 TM5 图像 2007* 2000* 573367

6、6430m TM 3 *据杨武年等,“四川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报告”(2007)。 第 2 章 研究区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9 表表 2-2 TM 遥感图像的波段信息列表 波段号 波段 频谱范围(m) 分辨率 (m) TM5 图像 B1 Blue-Green 0.45 0.52 30 B2 Green 0.52 - 0.60 30 B3 Red 0.63 - 0.69 30 B4 Near IR 0.76 - 0.90 30 B5 SWIR 1.55 1.75 30 B6 LWIR 10.40 12.5 60 B7 SWIR 2.08 - 2.35 30 首先以 2000 年图像为基准对 2

7、007 年的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 并分别对两期 图像进行裁剪和镶嵌处理,得到 2000 年和 2007 图像。然后用辐射水准归一化法 将 2007 年影像校正到 2000 年影像的辐射水平上。最后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如: 图像色彩调整以及最佳波段组合) 。 2.2.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图像恢复又称图像预处理, 它是处理由于一个或多个质量降级原因而记录下 来的影像,使处理后的图像能最好地接近原始景物。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中,为 了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所处理的图像必须经过几何校正(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 校正)、辐射校正以及噪声压抑等处理后,才能根据实际待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 其它的处理(如图像的增强处理

8、和图像的分类处理等) 71-73 。 另外,由于时间、太阳光强及大气状态的变化,或者遥感器本身的不稳定性, 致使获取不同遥感图像上的对比度及亮度值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多景相邻图 像进行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过程,这有助于后期所需相关指数的一致性提取与准确 评价2。TM 遥感图像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噪声滤除,更好的利用 预处理后的遥感图像所反映的地物目标波谱特性进行反演、统计和分析1。 2.2.2 遥感图像辐射水准归一化处理 大气辐射校正方法大致分为绝对辐射校正和相对辐射校两大类。需要传感器 定标参数,大气校正参数和相应的校正算法(对于相对平坦地区,可不考虑地形 起伏引起的辐射畸变)。利

9、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辐射校正需要考虑成像时的传感 器本身误差和大气影响,可实际应用中相关的校正参数往往难以正确测定并获 取,特别在影像成像时大气影响剔除方面,很多学者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已有多 种校正算法用于校正由气溶胶引起的大气散射(可见光近红外区) 和水蒸气引起 的吸收(热红外区),但通常只能得到近似解7-8 、11。因此,需要相关参数来校正 传感器和大气影响的绝对辐射校正方法通常难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辐射校正是常采用的方法,相对辐射校正是采用多时相 影像的地物灰度值代替地物反射辐亮度或反射率进行的校正9。相对辐射校正主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要通过选择一个参考影像, 将同一

10、地区的其他不同时相影像和参考影像进行灰度 匹配校正,影像间同一地物相同的灰度值代表其相同的反射辐亮度或反射率,从 而减小传感器、大气条件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多时相影像的相对辐射校正可消除 或减小“外源差异”的影响,即消除或减小地物辐射量和大气状况等差异对影像 分类造成的影响。 相对辐射校正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方法的辐射校正,最暗目标法辐射校正和 统计回归法辐射校正 3 种方法统计回归法: 基于统计方法的辐射校正:该方法有不同形式,主要特点是基于参考影像和 被校正影像的各种统计特征量进行的两影像之间的相对校正, 这些统计特征量有 灰度变化范围、灰度均值、标准方差及其他统计量10。 最暗目标法(也称直

11、方图平移法):由于传感器本身的误差一般由生产单位根 据传感器参数进行校正,所以通常只考虑大气影响造成的畸变。该方法主要将影 像中最暗地物(如水体)不随时间变化这一假设,其对应的反射率也没变化,将每 个波段影像中最暗地物灰度值置于零。设影像中最暗地物的灰度值为 d,则将整 幅影像像元的灰度值减去 d 这一减少影像中大气散射影响的校正方法就是最暗 目标辐射校正法37。 该过程相当于将原影像直方图平移至直方图坐标原点, 如范 海生等采用此方法进行 TM 影像相对辐射校正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攀枝花仁和区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48。 辐射水准归一化处理方法36属于线性回归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选取 一些可

12、以肯定在各年份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波谱特性比较稳定的地物, 分析这 些地物在各年份各波段影像上的灰度值差异,然后以某年份影像为基准,拟合出 辐射水准归一化线,再分别对其他各年的影像进行归一化计算,获得这些年份的 新影像数据,就能基本上消除照度差异对地物目标动态变化的干扰。李召良等在 撒哈拉大沙漠的实验研究5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本文采用了上述中的辐射水准归一化处理方法,以时相 1TM 影像作为参考 影像,校正时相 2TM 影像。具体步骤:先将两幅配准好的影像 Link 后在其上采 集了 200 对相同位置的地物点,在 SPSS 软件中作回归分析,得到一线性变换函 数,在 ERDAS

13、IMAGING 软件中用该函数建模对时相 2TM 影像各波段(不包括 TM6 热红外波段)进行计算, 产生新影像, 即将时相 2TM 影像归一化到时相 1TM 的辐射水平上。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以影像灰度具有较大动态变化范围的图像作为参考影 像,使校正后的影像灰度范围增大。处理结果如图 2-1 与 2-2。 第 2 章 研究区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11 图图 2-1 辐射校正前的 2007 年达县图像 图图 2-2 辐射校正后的 2007 年达县图像 2.2.3 图像增强处理 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可判读性, 使分析者易于从视觉上读取图 像内容。有些地区的图像可能会被云雪覆盖,或因噪音的

14、影响而使分析者很难判 读,为了更好的读取这些地区的信息,我们必须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具体方法 是:先把有云的区域排除在外,对无云的图像进行处理,最后把处理后的图像和 排除在外的云再叠加在一起, 以避免对整幅图像进行色彩调整时云或雪对图像色 彩的影响。在分离出图像中有云部分的图像时,在 ERDAS 8.7 下,首先从图像 上确定云或雪的灰度值范围, 根据云或雪的灰度值范围将云或雪的范围选择出来 生成灰度图。用该灰度图对原图像进行掩模操作,将有云或雪的范围去掉,然后 对无云的图像进行 STANDARD DEVIATIONS(2.0)拉伸, 使图像的信息更加丰富 和突出33 。增强处理前后图像如图

15、2-3 和 2-4 所示。 图图 2-3 增强处理前图像 图图 2-4 增强处理后图像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2.2.4 图像假彩色合成 尽管TM图像有7个波段,但单一波段只能获得单调的黑白影像。由于人眼对 黑白的分辨能力有限,即使图像的比例尺合适,也不能将图像所含信息全部 感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质解译效果。而彩色图像具有丰富的色彩,它 包括颜色、饱和度及明度三个要素。其中任一要素变化所形成的色彩差异均可能 被人眼所感知,因而人眼对彩色影像的分辩能力远远超过黑白影像,故图像的彩 色增强处理是改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分辨力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图像的 彩色增强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是

16、假彩色合成,即选取3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 蓝三原色后进行数字合成处理。此中,如何将参加假彩色合成的3个波段进行科 学选择及合理组合,对遥感地质解释及信息量的最大获得是至关重要的3。 在TM图像中,各个波段都有不同的针对性,对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灵敏度。 TM1对水体的穿透射性强,能够区分土壤和植被,区分人造地物类型;TM2可探 测植被绿色反射率,可区分植被类型;TM3为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用于识别 植物类型,了解植被覆盖度;TM4对水陆边界较敏感,对绿色植被有高反射值, 对植被的覆盖程度显示效果较好;TM5处于水的吸收带,反映含水量敏感37。针 对TM图像这一特性,为了更好更准的提取出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