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959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151 大小:1,00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目录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 第三节 粪常规检查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血液的作用: 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调节水分、体温、 渗透压、酸碱度等。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 8%9%,总量 为 50006000ml,血液的 pH 为 7.357.45,比重为 1.050 1.060。 血液成分可分为两大部分: 血浆(无形成分,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 55%60%;包括 91%92%的水分,以及 10%左右的蛋 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 细胞(有形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 巴细胞、血小板等。

2、)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血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1/2),是呼吸载体, 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并运输二氧化碳,维持血 液酸碱平衡,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 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3.55.0)1012 L 男性(4.05.5)1012 L(略高于女性) 儿童(4.25.2)1012 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

3、性) 新生儿(6.07.0) 1012 L(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 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 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 象。 (2)绝对性增多 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 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肾癌细胞可产生促 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病理性缺氧及肾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 计数可达(7.012.

4、0)1012 L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缺乏合成材料)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 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 铜、维生素 C、维生素 B12 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合成功能差)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白细胞、癌细胞的大量 繁殖,影响红细胞的生成)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2.红细胞减少 (3)红细胞破

5、坏或丢失过多(合成功能正常,但破坏或丢失 太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 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 如各种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 风湿)、内分泌病。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生理变化) 1、年龄 2、时间 上午7点出现高峰 3、采血部位 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15% 4、精神因素 5、气压 高原红 6、献血 7、妊娠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 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6、其增减 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 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诊断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红细 胞、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同性别 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 广泛。)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参考范围:(记忆方法同红细胞)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上下限都比女性高 20) 儿童:l20140g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180190gL(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二、血红蛋白(Hb) (二)临床意义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 1;在

7、急性或轻型肝炎时 ,血清 ALT 升高幅度大 于 AST,(ASTALT)1;(即 ASTALT 比值越高,肝脏 病变越慢性化)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GOP (二) 临床意义(与 ALT 基本同;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最明 显) (2)心肌梗死 心梗时 AST 活力最高,在发病后 68 小时 AST 开始上升,l8 24 小时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AST 正常 。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 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 ALT 类同 第四节 肝功能检

8、查 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T -GT ) (一)简述 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谷氨酰受体 上的酶。-GT 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 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 男性 50UL 女性 30UL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尤其是肝胆疾 病、胰腺疾病/二苯乙醇可使之升高) GGT 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GGT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 5 30 倍, GGT 对阻塞性黄疸性

9、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 碱性磷酸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GGT水平也高,且较 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传染性肝炎 、脂肪肝、药物中毒者 的GGT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 25 倍;酒精性肝硬 化、大多数嗜酒者GGT值可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GGT持续 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则提示肝 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原发性肝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 升高。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三、血清 -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临床意义 GGT 升高见于: (2)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 515 倍。囊纤维 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GGT

10、值可升高。 (3)其他疾病 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用药(二苯乙醇)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GT 升高。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一)简述 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 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 女性 :l12 岁500U;大于 l5 岁 40150UL 男性: l12 岁500UL;12l5 岁750UL;大于 25 岁 40 150UL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骨骼、肝脏含量高,升高见于肝胆疾病、骨骼疾病/ 他

11、汀类药物可使之升高。)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疽性 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 病),使成骨细胞内 有高度的 ALP 释放人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 、 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 ALP 生成亢进,血清 ALP 或活性升高。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二)临床意义(技巧性归纳记忆)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3)用药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 可导致 ALP 升高。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

12、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总蛋白 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血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 透压、运输、机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 当肝脏受损时,血浆蛋白减少,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 改变时,可刺激免疫系统致一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总蛋白 量变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会变小,甚至 发生倒置。为了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在做血清总蛋白测 定的同时,尚需要测定AG 比值,其结果以 g/L 表示。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13、A )和球蛋白(G ) (一)简述(了解即可,记住 A/G=1.52.5) 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新生儿 4670g/L;成人 60 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_新生儿 2844gL;成人 35 55g/L 球蛋白(G): 2030gL AG 比值 l.52.5:1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1)血清总蛋白增高 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 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14、)、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2)血清总蛋白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消化吸收不良。 血清水分增加,血液被稀释: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 ,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疾病: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 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 征、胸腹腔积液、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2.白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 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机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15、 (1)白蛋白浓度降低 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 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 30g/L,则提示 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2)白蛋白浓度增高 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3.球蛋白 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球蛋白、-球蛋白、- 球蛋白等,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球蛋白增高主要以-球蛋白增 高为主。 (1)球蛋白增高 (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 炎症或慢性感染

16、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 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肝硬化。 骨髓瘤和淋巴瘤(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 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二)临床意义 3.球蛋白 (2)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 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 3 岁。 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低-球蛋白血症。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五、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A )和球蛋白(G ) 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