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3338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事故及其处理讲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辐射事故及处理 1 基本概念 n事故(accident) n从防护与安全的观点看,其后果或潜在后果不容忽视 的任何意外事件,包括操作失误、设备失效或损坏。 n辐射(放射)事故(radiation accident) n造成对人员损伤和(或)环境影响的事件。 n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 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n辐射(放射)事件(radiation incidents) n其他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通常称为放射事件用以提示 控制系统的故障并且应当进行调查以确保其不发展为 辐射事故。 2 辐射事故的可能类型 n放射源、放射性材料、放射性污染严重物 件的丢失或被盗、误

2、置、遗弃; n密封源或辐射装置的辐照室的进入失控; n放射源装置和辐射装置故障或误操作引起 屏障丧失; n密封放射源或包容放射性物质的设备或容 器泄漏; n放射性物质从放射源与辐射技术应用设施 异常释放。 3 人员受事故照射的可能途径 n直接来自放射源或辐射装置的辐射所产生的外照射; n衣服和皮肤上的放射性污染所产生的外照射; n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所产生的外照射,或沉 降到地面或其它表面上形成的沉积物所产生的外照射 ; n吸入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内照射; n食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水所产生的内照射; n被误置、丢失、遗弃或被盗放射源或放射性污染严重 金属物件进一步通过废金属

3、回收、熔炼和加工成金属 制品进入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照射。 4 5 6 事故分级 7 放射源的分类 n放射源分为、类。 n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 n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从高到低 n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n上述分类原则也对非密封源适用。 8 放射源的分类 n类放射源-极高危险源 n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 死亡; n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s); n辐照装置; n远距放射治疗仪; n固定多束远距放射治疗仪(伽马刀) n类放射源-高危险源 n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 n工业伽马照相; n高/中剂量

4、率近距放射治疗仪 9 n类放射源-危险源 n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 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n固定工业测量仪 n强源料位计 n挖泥机测量仪 n装有高活度源的传送带测量仪 n核子秤 n螺旋管道测量仪 n测井测量仪 10 放射源的分类 n类放射源-低危险源 n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 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 临时性损伤; n低剂量率近距放射治疗仪(治眼源与永久植入源除 外) n厚度计 n料位计 n可携式测量仪(即湿度计、密度计) n骨密度测量仪 n静电消除器 11 n类放射源-极低危险源 n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n低剂量

5、率近距放射治疗仪(如治眼源与永久植入源 ) nX射线荧光分析仪 n电子俘获装置 n穆斯堡尔谱仪 n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检查仪 12 非密封源分类 n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n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 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 标准见GB 18871-2002。 n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类放 射源。 n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类放 射源。 n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类放 射源。 13 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 n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 事故的风险,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 好应急准备。 n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6、: n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n应急人员的组织、培训以及应急和救助的装备 、资金、物资准备; n辐射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措施; n辐射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14 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 n辐射工作单位是防止发生事故的主体,也 是处理辐射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主要责 任人,因此,其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全面 、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n应根据本单位可能的事故类型与级别分若 干级(类型),直至适合于本单位风险最 严重的事故级别。 n应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的目的,并定 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 15 辐射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 n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 n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

7、,采取必 要防范和应急措施,防止事态蔓延和扩大。 n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 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n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n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事故。 16 辐射事故中人员损伤的救治 n发生辐射事故的单位应当 n立即将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 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 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n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 治措施。 17 常见事故类型的基本响应 18 事故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 危害 水平 主要行动 误操作 违反程序 主射束 漏射束

8、 外照射低 中 1. 关闭电源 2.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3. 识别受照人员 4. 辐射调查,确认设备已经停止产生射线 5. 详细记录射线位置、方向和 射线装置等 6. 在设备上贴通知,说明设备故障 X-线机 加速器事故 X X 线机和加速器事故的应急响应线机和加速器事故的应急响应 19 事故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危害水平 主要行动 密封源 未知情形 源损坏 未知 未知 消费品 刻度源 工业测量 侧井仪 湿度计 近距离放疗 X线照相 远距离放疗 外照射 外照射 表面污染 可忽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外照射 表面污染 吸入 摄入 低 低高 低 中高 高 1. 将放射源复原 2. 确

9、保源的屏蔽,防止泄漏 3. 检查源是否完整,屏蔽是否完整 4. 找到源主人 1. 在辐射防护人员到来之前,不要搬动放射源 2. 在事故区30米的范围进行隔离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到现场 4. 甄别、隔离可能受照射或受污染人员 5.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6. 寻找源主人 7. 按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去污染处理 1. 复原放射源 2. 寻找源主人. 1. 在辐射防护人员到来之前,不要搬动放射源 2. 在事故区10米范围进行隔离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到现场 4. 隔离可能受照射或受污染人员 5.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6. 寻找源主人 7.按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去污染处理 1.在辐射防护人员到来之前,不要

10、搬动放射源 2.在事故区30米的范围进行隔离 3.通知辐射防护人员到现场 4.隔离可能受照射或受污染人员 5. 通知卫生当局. 6.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7. 寻找源主人 8. 按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去污染处理 密封源 污染事故 密封源和表面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密封源和表面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 20 事故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危害水平 主要行动 未知 消费品 刻度源 工业侧量 测井仪 湿度计 近距离治疗 X线照像 远距离放疗 可忽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外照射 表面污染 吸入 摄入 低 中高 高 1. 调查 1. 调查 2.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3. 寻找放射源 4. 发放宣传资料 5.

11、通知卫生当局 6. 复原放射源并检查源的完整性 7. 隔离可能受照人员或污染人员 8. 调查污染区并进行洗消 1. 调查 2.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3. 寻找放射源 4. 发放宣传资料 5. 通知卫生当局 6. 实施公众保护措施 7. 复原放射源并检查源的完整性 8. 隔离可能受照人员或被污染人员 9. 调查被污染区域并进行洗消 放射源丢失事故 源丢失事故的应急响应源丢失事故的应急响应 21 任何 工业测量 湿度计 近距离放疗 外照射 中等 1. 保持源现场直至辐射防护人员到来; 2. 事故区域10米范围进行隔离 3. 通知剂量估算人员 4. 识别可能遭受照射人员 5.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1.

12、保持源现场直至辐射防护人员到来; 2. 事故区域30米范围内进行封锁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4. 识别受照射人员 5. 通知卫生当局 6.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7. 检查源的完整性 高 外照射 测井 X线照像 远距离放疗 裸源 事件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 危害水平 主要行动 裸源事故的应急响应裸源事故的应急响应 22 事故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危害水平 主要行动 多量溢出 任意 任意 任意 外照射 表面污染 摄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摄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摄入 低 中高 高 1. 隔离溢出区 2.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3. 人员污染检测、去污染 4. 区域洗消

13、 1. 隔离实验室 2. 关闭空调通风系统,打开排风装置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4. 隔离可能受污染人员 5. 事故区调查,对有关人员实施污染检测 6. 人员去污染 7. 事故区洗消 1. 处理常规事故 2. 佩戴呼吸保护器 3. 查封实验室或有关设备 4.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5. 隔离可能受污染人员 6. 污染伤员时通知医院 7.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 8. 人员去污染 9. 事故区洗消 实验室事故 火灾 / 爆炸 溢出、散落 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响应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响应 23 事故情形 放射源类型 屏蔽类型 主要放射危害危害水平 主要行动 屏蔽完好 I-白色, II-黄色, III 黄色 外照射

14、 低1. 小心搬动放射源并按要求存放 B类 乏燃料 外照射 中 1. 保护现场,直至辐射防护人员到达 2. 隔离事故区域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托运人、业主 4. 现场调查,复原放射源搬动时必须戴手套 5.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确认无污染发生. 屏蔽损坏 泄漏 未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低高 1. 保护现场,直至辐射防护人员到达 2. 隔离事故区域 3. 无关人员远离事故现场 4.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 5. 调查并复原放射源搬动时必须戴手套 6. 污染区调查,人员检测 7. 隔离可能受污染或受照射人员 8. 需要时洗消 I-白色, II-黄色, III 黄色 外照射 表面污染 中高 1. 保护现场

15、直至辐射防护人员到场 2. 隔离事故区域,无关人员远离现场 3.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托运人、业主 4. 污染伤员时,通知医院 5. 现场调查,复原放射源搬动时必须戴手套 6. 污染区和人员检测 7. 需要时洗消 B类 乏燃料 外照射 表面污染 高 1. 撤离事故现场周围100米范围的人员和下风向200米范围的人员 2. 保护现场直到辐射防护人员到场 3. 隔离事故区域,无关人员远离现场 4. 通知辐射防护人员、托运人、业主 5. 隔离可能受污染或受照射人员 6. 有污染伤员时,通知医院 7. 调查并复原屏蔽 8. 对污染区和人员进行监测,需要时洗消 火灾、爆炸 - 溢出、烟雾 B类 乏燃料 吸入 外照射 表面污染 中高 1. 处理常规 2. 撤离事故区方圆300米范围内的人员 3. 佩戴呼吸保护器和防护服 4. 通知剂量估算人员 5. 有污染伤员时,通知医院 6. 现场调查,复原放射源,检查冷气系统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