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454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必修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二三四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思考讨论:俗语“沧海桑田”和“水滴石穿”,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 的结果? 提示: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 一二三四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一二三四 (1)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 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如图中b、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 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如图中d是陆

2、地板块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一二三四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 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有 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 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一二三四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思考讨论:日本境内地震多发,世界上6级以上地震20%都发生 在日本。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一二三四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 一二三四 (2)风力作用。 链接生活:“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 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 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 貌。 提示:(1)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 (2)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 (3)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一二三四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4、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为人间圣境。一 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捡到一块石头,他惊奇地发现,这块石头 中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合材料探究: (1)青藏高原上能捡到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在青藏高原 抬升之前,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提示: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为海洋。 (2)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的。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 特别

5、提醒板块的特征 (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 地震。 (2)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亚洲的阿拉伯 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欧亚板块,红海位 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碰撞形成的。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1)写出板块名称:A ,C ,E 。 (2)在板块的张裂地区可能会形成( ) A.海沟B.海岸山脉C.岛弧D.裂谷 (3)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

6、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 B.新西兰南、北二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都比较稳定 C.印度、巴基斯坦位于板块的交界附近 D.太平洋沿岸广大地区主要为生长边界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日本群岛的形成: ; 苏门答腊岛的形成: ; 大西洋面积的变化: 。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抓住三点: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如A为 欧亚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 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分布,即板块碰撞为消亡 边界,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答案:(1)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2)D (3)C

7、 (4)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 撞形成 大西洋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未来可能会继续变大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材料一 褶皱示意图。 材料二 断层示意图。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一图1中A、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别 它们? 提示:A是背斜,B是向斜。一般情况下,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 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

8、剖析 (2)材料一图2中甲、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 提示:甲为谷地,成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 易被侵蚀,成为谷地;乙为山岭,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 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形成山岭。 (3)材料三中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 类型? 提示:为地垒,为地堑。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地堑 形成谷地或低地。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地质构造类型的判读 (1)区分背斜和向斜。

9、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如 下图中为背斜,为向斜。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 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 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如下面四幅 图中A、C为背斜,B、D为向斜。 (2)断层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否为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岩体是不是受 力产生破裂,二是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 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断裂但无错动、位移则 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10、【例题2】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地形成因是( )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2)下列叙述不可信的是( )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 B. 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 D.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信息提取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由等高线 可以判断该地中间高、四周低。该地分布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 岩和花岗岩。 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分布及新老关系以及等高线的分布状 况,可以判断该地为背斜成山。第(2)题,B处为大理岩,大理岩属于 变质岩,变质

11、岩曾经过高温、高压的环境,不可能有煤炭资源的分 布;A处有大面积的石灰岩,石灰岩形成于热带浅海环境;石灰岩分 布区,多地下溶洞,且地表水易下渗,易造成塌方。 答案:(1)C (2)B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材料 地貌景观图。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黄山怪石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风化作用。 (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流水侵蚀作用。 (3)尼罗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从三角洲的顶端到边缘,颗粒物 的大小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示:流水的堆积作用。三角洲顶端的颗粒物较大,边缘

12、的颗粒 物较小。因为流水堆积作用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 沉积。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分布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例题3】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列图片所 示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1)图3所示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

13、.变质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2)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图2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图3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图4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解析:黄土桥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海水的侵蚀作 用形成的;喀斯特溶蚀桥是石灰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我国云贵高原;风蚀桥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气候干旱及沙漠 地区常见。 答案:(1)D (2)D 123456789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

14、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 答案:D 123456789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 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 作用为主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峰林 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褶皱为地 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属于内力作用;“V”形峡谷由河 流侵蚀作用而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C 123456789 下图为

15、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甲、乙两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属于欧亚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大陆 ,属于非洲板块。 答案:A 123456789 4.下列正确表示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示意图依次是 ( ) A. B.C.D. 解析:第4题,M边界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生长边 界,板块张裂,红海面积会逐渐增大,符合;N板块为非洲板块和欧 亚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符合。 答案:D 123456789 下图中,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

16、老到新。读图,完成第 56题。 5.图中,P处属于( ) A.断层 B.海岭C.背斜D.向斜 答案:D 123456789 6.图中,M处属于( ) A.冲积平原B.冲积扇 C.“U”形谷D.谷地 解析:P处岩层向下弯曲,可知P为向斜;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 。“U”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D 123456789 读阿尔卑斯山区某地景观图,完成第78题。 7.形成图中“U”形谷的主要外力是( ) A.风B.流水 C.冰川 D.海浪 解析:第7题,阿尔卑斯山区冰川较多,图中“U”形谷是冰川作用形 成的。 答案:C 123456789 8.形成图中“U”形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搬运作用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第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