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8991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枫桥夜泊写了作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体现了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之情。课文中的诗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学起来相对容易。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并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的盲点,适当点拨,使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学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2可以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句

2、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知识与技能】1读写本课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枫桥夜泊。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说说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重点1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难点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教师:生字新词卡片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阅读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作品。 3课时第二课时1认读字词,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

3、写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3找出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说说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一、质疑导入1大屏幕显示: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涛声依旧2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3学生交流。4是流连的钟声,这钟声从哪传来的?5就从我们接下来学习的这首诗中传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这首诗究竟散发出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古诗,把课文读流利教师提示学生读好“泊、愁、寺”,并示范朗读。三、了解诗意1解释题目。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

4、、感受画面1我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诗中描写的静态景物有:月、霜、江枫、渔火;动态景物有:乌啼。)五、想象景象,体会感情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诗歌,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2面对这夜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江南水乡的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激起了他的愁绪。月亮缓缓下坠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

5、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浓浓的“愁”之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象画面。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那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自由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枫桥夜泊看、听 教学本课时,我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有导有放。采取了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导入,从而引导学生用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三首古诗词时,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带领学生在诗中“走个来回”,从语言文字中来,再到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不仅学习、积累、感悟诗句,还学习诗人的写作及表达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