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94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夏子31自然灾害专题复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气象灾害 地质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农业农业 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山喷发 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海浪 森林火灾 病害 虫害 鼠害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碱化 类型、分布、危害、成因、防治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的一种现象 、概念: (一)气象灾害干旱 2、分布: 3、危害:工农业、生活、社会稳定 4、防治: 人、社会、经济(工农业、基础设施)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农作物歉收、减产或绝收; 人畜饮水困难;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冬春季节容易引发 沙尘暴;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干旱还加剧了生 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

2、,湖泊干涸,土 壤沙化)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 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 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 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 的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 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1)判断图中 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写序号)并说明依 据。(3分) (2)分析、 两区旱灾季节差 异的原因。(4分) (3)说明区 春旱引发的最主要 的次生灾害及其监 测手段。(3分)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

3、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 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 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区 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 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 占到全国的83%。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 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 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 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 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

4、851万亩、 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 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 现象的影响;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 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 ,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 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 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1、概念:洪水和雨涝

5、(一)气象灾害洪涝 2、分布:亚洲洪水最多 6-7月初 7-8月份 4-5月份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 (二)洪涝(二)洪涝 3、原因: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气 候 流域地形 水系特征 流域内植被 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 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 高。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气候异常,流域内持续降雨 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二)洪涝(二)洪涝 4、危害: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社会稳定 5、防治: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房屋、建

6、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 施、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 行 。 工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 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 非工程: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生物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 (一)气象灾害台风 概念与成因 结构与分类 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 3、时空分布:每年夏秋季节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粤、台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粤、台 、琼、闽等沿海省区、琼、闽等沿海省区 5、防治: 4、影响: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 对我国来说,可缓解长江流域的

7、伏旱, 暂时消除酷暑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预防措施: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等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的灾害 (一)气象灾害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 、雨 雪、冻害等现象。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 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冷锋 1、概念: 2、分布: 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 原因: 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 受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3、危害

8、: 4、防治: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 冬半年,尤其秋季和春季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 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 菌虫卵,有利于农作物灭虫越冬、 净化空气等。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但它完全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二)地质灾害(二)地质灾害地震地震 1、概念: 岩石圈在岩石圈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大小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震级增加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震级分类为

9、: 3 3级以下:级以下:微震微震(人无感觉人无感觉) 3535级:级:有感地震有感地震 5 5级以上: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 震级 震源 深度 震中 距 地质 基础 建筑物坚 固程度 关系 正比反比反比反比反比 地震的烈度地震的烈度 2、分布: 3 3、危害、危害 4 4、防治、防治 (二)地质灾害(二)地质灾害泥石流与滑坡泥石流与滑坡 1、概念: 2、分布: 地形: 地表物质: 植被: 气候: 坡度大 松散物质多 缺乏 暴雨或或冰雪融水汇

10、集 自然 人为:植被破坏 3、成因: 泥石流与滑坡 地震和采矿 危 害 3 3、危害、危害 4 4、防治、防治 39、(05江苏)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自然原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 发(2分)。由于地壳活动强烈, 山体中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风化严重(2分);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 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2分)。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 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 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

11、_ 等。(2分) 火山喷发(1分);滑坡(1分)。 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1分)。 由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 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三)海洋灾害(三)海洋灾害风暴潮风暴潮 1、概念: 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等海底突然变 动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 (三)海洋灾害(三)海洋灾害海啸海啸 (三)海洋灾害(三)海洋灾害赤潮赤潮 四、生物灾害四、生物灾害 1 1、定义、定义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农林牧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区 灾害类类型多发发区 干旱 洪涝涝 低温冻冻害 台风风风风

12、 暴潮 地震滑坡泥 石流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盐碱化 华北、东北、西北、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东南沿海 云贵川、青藏高原东南部 东北、青藏高原 东南沿海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西北、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华北、东北、西北灌溉农业区 2010新课标全国卷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 (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 图195所示。为防止滚石、 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 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 “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 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 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 的原因。 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

13、锚”加 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 )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 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备用习题 1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 ”,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完 成下列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 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 答案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 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 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