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法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00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管理法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管理法律.(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知识培训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管理的法律体系 目目 录录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三、解除劳动关系的管理离职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 子目录 A 制度 B 在职 C 离职 为什么要关注制度 - 法律、 重要依据 如何让制度发生效力 - 内容、程序合法 - 公示 劳动关系的构成 - 主体资格 - 管理及业务构成 建立劳动关系 - 建立关系 - 劳动合同的订立 - 无效劳动合同 - 集体合同 第一部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D 争议 劳动合同的解除 - 合意解除 - 劳动者单方解除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特殊劳动者合同解除 - 非工伤、患病劳动者 - 工伤劳动者 经济补偿金 解决争议的途径 - 协

2、商 - 调解 - 仲裁 - 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u1、为什么要关注规章制度? 关键词:“法律” 重要依据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u2、如何让规章制度发生效力?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u2、如何让规章制度发生效力? 后果: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38)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 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6)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 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3、,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80 )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u2、如何让规章制度发生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u2、如何让规章制度发生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 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 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 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程序合法】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 告知劳动者。【公示】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

4、度管理 u2、如何让规章制度发生效力? 公示的方法:员工手册发放法;内部 培训法;考试法;会议宣传法 尽量避免如下举证困难的公示方法:网站 公示、公告栏和宣传栏张贴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案例1:员工“不堪忍受”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跳槽 张某就职于一家上市公司,由于该公司业务繁忙,需要职工经常加 班加点,于是该公司出台了公司职工加班及加班工资支付办法,规 定职工无正当理由必须接受公司的加班安排,加班工资按法律执行。当 时职工认为经常加班可以提高个人收入,该规定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 了通过。张某一开始比较拥护公司的这项规定,但慢慢地发现经常加班 使自己丧失了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业务充电的机会,就开始

5、拒绝公司的加 班安排,公司对张某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张某一气之下提出辞职 ,并向公司提出支付经济补偿的要求。 问题: 1、公司职工加班及加班工资支付办法是否能发生效力? 2、张某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是否合法?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分析: 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可以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适当延 长工作时间,安排职工加班,但必须取得职工同意。 劳动法第42条规定,除“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 ,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生产设备、 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 修的”等法定特殊情况外,职工有权拒绝加班。 劳动合同法第38条

6、、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此为由辞职并要求单位 支付经济补偿。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案例2:公司能否依据规章制度拒发销售提成 某公司2007年4月之前规定销售人员只要有销售回款即可按5提 取销售提成。2007年4月1日增加规定若当季度回款额未达回款指标的 60,则无提成,但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已将该新增规定公示。廖某 2007年1、2季度累计应得销售提成22000元,但公司以廖某仅完成回款 指标45为由拒发提成。 问题: 1、廖某能否得到销售提成?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7、释第 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 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 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规章制度只有向劳动者公示才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管理 小结 : 蠢驴 一天,牛给驴出了一个难题,问“蠢”字下面两只虫子哪只是 公的,哪只是母的。驴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牛骂道:真是 头蠢驴,男左女右嘛! 子目录 A 制度 B 在职 C 离职 为什么要关注制度 - 法律、 重要依据 如何让制度发生效力 - 内容、程序合法 - 公示 劳动关系的构成 - 主体资格 - 管理及业务构成 建立劳动关系 - 建

8、立关系 - 劳动合同的订立 - 无效劳动合同 - 集体合同 第二部分: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D 争议 劳动合同的解除 - 合意解除 - 劳动者单方解除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特殊劳动者合同解除 - 非工伤、患病劳动者 - 工伤劳动者 经济补偿金 解决争议的途径 - 协商 - 调解 - 仲裁 - 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u1、劳动关系的构成 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管理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 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业务组成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

9、成部分 劳动部发布的【2005】12号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 主体资格不能成为劳动者的典型人群 童工 退休人员 实习生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案例1: 吴某原是某国有企业2009年1月办理退休手续的一名技术工人,退 休后被招聘到某制衣厂担任技术总监,每月月薪6000元,2010年10月, 制衣厂以吴某无法胜任技术总监的岗位为由将其辞退,吴某对辞退不符 ,要求制衣厂支付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问题: 1、对吴某的请求是否应该予以支持?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分析: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劳动合同终止。 吴某与制衣厂建

10、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双方的纠纷应由民 法调整,故不存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理由。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案例2: 广州某酒店与水泥工张某口头约定,由张某完成酒店员工宿舍的内 墙粉刷工作,工具、材料由张某提供,酒店支付张某每平方米墙面10元 的报酬,张某在粉刷天花板过程中,一脚踩空从木架上摔下来,脚被弄 伤,张某认为自己在酒店做事,应当认定为工伤,酒店应支付相应的工 伤待遇,酒店认为双方是承揽合同关系,不具有劳动关系,不应当承担 责任。 问题: 1、张某与酒店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分析: 本案中,首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适用于张某,张某不需

11、要 按酒店的规章制度做事,只需按自己的方法作业,酒店与张某之间不存 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其次,粉刷墙完成后,酒店按照每平米支付张某10元,没有关于张 某劳动报酬的约定; 最后,酒店是经营饮食、住宿业务的,而张某从事的墙壁粉刷工作 不是酒店的业务组成部分。 因此酒店与张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u2、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第十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7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 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10)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案例1: 2008年3月,甲公

12、司公开招聘员工,林某前去应聘,经洽谈相互了 解后,双方均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意向。由于林某当时尚在乙单位工作, 因此双方在2008年3月30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由林某在2008年4月 之内向乙单位辞职并办理离职手续,甲公司在林某报到上班后才正式建 立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的,公司将不予录用。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签字 盖章。 因多种原因,林某于2008年5月15日方与乙单位办理完离职手续, 其后林某到甲公司报到时,该公司告知林某,由于其晚到半个月,公司 已另行招用其他人员,因此对林某不能再予录用,双方劳动合同解除。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案例1(续): 林某认为自己为应聘甲公司工作而辞去了

13、乙单位工作,甲公司已与 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应确认自己与该公司已经建立劳动关系,现甲公司 因自己晚到半个月而解除劳动合同于法无据,要求甲公司履行劳动合同 ,安排工作并赔偿损失。甲公司认为公司与林某订立的劳动合同是附条 件的合同,林某违反了合同的约定事项,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可以不录用 林某。 问题: 1、张某与酒店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分析: 所谓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当事人之间劳动权利义务的确立。劳 动合同法第七条、第十条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即 劳动合同实际履行之日起建立。 林某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是该劳动合

14、同是附条件的劳动合同,即林某需与原单位办理解除劳 动合同手续后一个月内入职作为双方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和履行的前提。 由于林某未按约定时间办理入职并向公司提供劳动,双方并未实际履行 劳动合同,未形成用工关系,因此双方劳动关系尚未建立。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u2、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订立 A.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书面要式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书面劳动合同。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u2、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

15、合同期限; 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劳动合同期限 二、建立劳动关系的管理入职与在职 案例2: 赵某于1995年10月入职东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合同 期限从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的劳动合同,并一直保持劳动合 同关系。2009年8月12日,该厂向赵某发出续订劳动合同意向书, 赵某表示愿意续订合同,要求合同无固定期限。8月29日该厂向赵某发 出续订劳动合同通知书,表示与赵某续订合同,另提交合同期限为 二年的合同文本。但赵某坚持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最终未能达 成一致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