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52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测量管理体系(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测量管理体系(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测量管理体系(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测量管理体系(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管理体系宣贯 2 2 第一章 概论 一、ISO10012:2003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 设备的要求标准是在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的 计量确认体系和ISO10012-2:1997测量过程控制指 南的基础上形成的。 SANY GROUP 3 3 第二章 适用范围和总要求 一、 测量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 组织在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公平交易等方面要求有 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作依据的需求和期望下采用GBT19022- 2003,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 二、目的 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管理,把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 量结果减小到

2、最少程度,把不准确测量造成的产品质量风险减小到 最少程度,以便使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实现质量目标和其他目标时 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SANY GROUP 4 4 三、术语和定义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 组操作 测量管理体系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 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测量设备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 、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 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计量确认 为确保测量 设备符合预 期使用要求 所需的一组 操作 计量职能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 实施测量管理体系 的职能 计量特性 能影响测量结 果的可区分的 特征 SANY GROUP 5 5 四、计量要求 1.测

3、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 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计量要求一般是定量的,如测量不确 定度、测量误差、测量范围;少部分是定性的,如准确度、准确度等级、环 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 2.根据规定的要求决定计量要求; 1)标准提出计量要求的依据和规定 2)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以什么形式提出计量要求 3.确定计量要求。 建立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最关键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是 对技术能力要求最高的工作,需要测量(如工艺质量)技术人员和 计量人员通力合作。 SANY GROUP 6 6 五、测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1.测

4、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并提出:测量管理体系内 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1)通过计量确认过程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2)通过测量过程控制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2、考虑风险和后果 1)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2)在测量过程控制上花费的力量应与测量对组织的最终产品质量的 重要性相匹配。 SANY GROUP 7 7 3.组织应按规定程序更改测量管理体系 一方面,测量管理体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要随意 更改;另一方面,测量管理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不断发 展,不断提高,持续改进。 1)制定分析与改进的程序。 2)

5、审核和监测的改进要求。监测顾客满意度,审核测量管理体系,监 视测量管理体系。 3)不合格的控制。对不合格的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测量过程要 及时采取措施。 4)改进及改进措施。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 SANY GROUP 8 8 第三章 管理职责 一、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是指负责规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组织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主体:由组织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 计划和要求规定计量职能,通过计量职能的运作,建立并实施测量管理 体系,以保证满足整个组织质量目标的需要。 在计量职能的建立和维护中,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责任是确保必需的 资源,使计量职能得以正常运作。 计量职能管理者的责任是

6、,建立、维护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SANY GROUP 9 9 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标准规定,在测量管理体系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1)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2)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3)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根据组织的不同,测量管理体系的顾客可能是来外部的,或是组织内 部的其他部门。顾客的测量要求包括明示的或潜在的: 1)明示的测量要求包括合同、技术文件、图纸等规定的要求; 2)潜在的测量要求包括根据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要求; 3)潜在的测量要求还包括由于顾客认识所限,应该提出而未提出的要求。 计量职能应建立与顾客沟通的机制,正确

7、地识别的确定顾客的测量要 求,并根据计量学的原理,将这些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SANY GROUP 1010 三、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由计量职能的管理者规定和建立。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 的,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定量评价。 1、三一重工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 1)测量误判率0.1%; 2)计量确认及时完成率97%; 3)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100%; 4)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时间不超过1天。 SANY GROUP 1111 部门质量目标备注 检测中心计量确认及时完成率97%说明: 1、计量确认及时性是指在承诺时间 内完 成计量确认工作; 2、误判包括因不正确测量而拒收合格品 和接收不合格品; 3、

8、测量过程失控时间指测量过程出现失 准到发现后停止测量的时间段; 4、计确认及时完成率=及时完成计量确 认 的件数/送交计量确认的总数*100%; 5、测量误判率=误判件数/测量总件数 *100%; 6、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在规定的检定/ 校 准期内及时送检数/在规定的检定/校准期 内需送检的总数*100% 7、培训合格率培训合格人数应培训 人数*100% 8、采购及时率计划时间采购回司件数/ 计划采购件数*100% 9、采购合格率采购回司测量设备合格 件数采购件数*100% 测量误判率0. 1% 泵送 事 业部 制造部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100% 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时间 不超过1天 质保部测量误

9、判率0.1% 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100% 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时间 不超过1天 路机 公司 制造部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100% 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时间 不超过1天 质保部测量误判率0.1% 计量器具及时送检率100% 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时间 不超过1天 人力资源部(按年统计 ) 商务本部(按季统计) SANY GROUP 1212 四、管理评审 1.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审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评审时间间 隔为一年,按计划进行系统的评审。 2.目的:是确定测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地得到实施,并具有充分 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SANY GROUP 1313 第四章 资源管理 测量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 人

10、力资源; 信息资源; 物质资源; 外部供方。 SANY GROUP 1414 一、人力资源 1、计量职能的管理者的职责 1)确定纳入体系有关的岗位、人 1)与计量确认有关,如:校准人员、计量确认验证人员、计量确认技 术人员、计量确认管理人员等; 2)与测量过程有关,如:检验/测量/试验人员、参与确定测量过程的 工艺/质量/安全/环保/能源技术人员、测量过程监督控制人员等; 3)职能管理者(各相关部门的领导)、体系运行监督和管理人员等; 4)其它相关人员,如各资源管理和提供的人员; 2)对有关岗位和人进行文件化的职责规定 如:岗位说明书 3)各相关岗位的人应清楚自己的职责 SANY GROUP

11、1515 2.能力和培训 2.1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的职责 识别和确定相关岗位的技能、文化等能力要求,要求可分通用和专 门的; 识别和确定、证明在岗人员是否满足岗位能力要求; 对人员进行满足相应岗位要求的培训,并证实满足要求,保留培训 记录 评价培训效果,保留评价记录 2.2 员工应知道职责及其重要性,清楚它们的工作对体系的有效性和产品 质量的影响,一般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 2.3 在培人员从事相应工作时,应由具备能力的人进行监督、指导,防止 失控。 SANY GROUP 1616 二、信息资源 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既提供信息资源,又依赖于信息资源,体系的输入、输 出和活动涉及大量信息。与原标准

12、相比较,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管理,是测量 管理标准的新创举。 测量管理标准把“信息资源”分“程序”、“软件”、“记录”、“标识”等四个方面 规定了要求。 1.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的详细程序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 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 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按文件适用的对象不同,程序文件又分为管理性程序和 技术性程序文件,通常我们所说的程序文件大多是指管理性程序文件。 SANY GROUP 1717 2.软件 为保证所有测量软件使用的持续适宜性,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泵送 质保部检测中心起草并发布测量软件管理制度

1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测量过程使用的软件和测量结果计算处理的软 件。具体管理规定如下: o测量软件使用前由检测中心准备; o检测中心负责测量软件的标识和编码; o检测中心负责测量软件使用人员的培训和使用; o使用人员负责测量软件的信息反馈; o检测中心定期对软件进行检查。 SANY GROUP 1818 3.记录 为规范测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控制与固化核心业务流程,泵送质保部 起草并发布了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 按设计填写归档贮存四个步骤进行控制。 记录的保存期:一到三年。测量标准器的检定或校准记录和测量管理体 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4.标识 泵送质保部检测中心起草并发布测量设备标识

14、、封缄管理制 度,规范测量设备的标识和封缄管理,防止误用、错用,防止非授权 改变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检测中心负责测量设备标识和封缄的确定;正确选择并设计公司内 使用的标识;由检测中心对公司内测量设备进行封缄。 SANY GROUP 1919 规定计量确认的标识有: a)合格证标识,绿色。在线计量设备经确认合格后贴此标识。 b)准用证标识、黄色。无国家、地方检定的测量设备,企业自编 校准规范,确认合格后贴此标识。 c)限用证标识,蓝色。计量检测设备的部分功能和量限得到确认合 格后贴此标识。并标注被确认的功能或量限。 d)禁用证标识,红色 。测量设备不合格,且尚未进行维修或作其 它处理前。 e)

15、封存证,紫色,因工艺原因,已无运行意义或暂时不再使用的设 备。 f)报废证标识,深红色,经检定、维修后确认报废。 SANY GROUP 2020 三、 物质资源 标准把“物资资源”分“测量设备”、“环境”2个方面规定了要求。 1.测量设备 1)测量设备的范围 o标准测量设备(含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及各级标准器); o各类标准物质和测试软件; o测量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o检定装置和校验设备; o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用的产品检验设备; o性能试验、寿命试验和环境试验用的试验设备; o监视用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设备的记录器和控制器。 测量设备应保证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SANY GROUP 212

16、1 2)测量设备的配备 根据泵送质保部发布“通用测量设备选型规定”:为确保测量过程的 性能特性满足顾客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通用测量设备选型时应考虑 其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在选择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应为测量对象公差的 1/31/5,在选择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时,应使其上限与被测量值相 差不大而又能覆盖全部量值。 SANY GROUP 2222 3)测量设备计量要求的确定 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由产品规定的要求或校准、检定和确认设备规 定的要求导出。这是测量设备计量要求 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产品规定的要求一般体现为产品性能的技术特性,是从产品设计和 制造的角度,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 配备的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要满足外部顾客的测量要求,必须通过 企业设计、工艺和检验部门将顾客的测量要求通过设计、工艺和检验技 术文件转化为内部顾客规定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