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评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570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方法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检验方法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检验方法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检验方法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检验方法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方法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方法评价.(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y LauraBy Laura 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确认和验证 1.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的差,简称误差 。 2.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 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3.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 误差。亦称为正确度 复习基础知识 4、正确度:检测结果离真值的偏移程度 5、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 度。 6、准确度: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正确度)与 随机误差(精密度)的综合。 检验结果应该: 准确 精确 迅速 1.实验方法 分级 实验方法学与量值 溯

2、源 2.参考物的 分级 3.值溯源 4.方法学评价 第一节、方法学与量值溯源 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 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 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 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的分 析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 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有适当的灵敏度 、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 常规方法 是指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需 要,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和适 当的分析范围,而且经济实用。 一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分级 表3-1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 项目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钙钙ID-MS原

3、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邻邻甲酚酞络酞络 合酮酮法、MTB法 氯氯ID-MS、中子活化法电电流滴定法硫氰氰酸汞法、选择选择 性电电极法 镁镁ID-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MTB 法 钾钾ID-MS、中子活化法火焰光度法 离子选择电选择电 极法、火焰光度 法 钠钠中子活化法火焰光度法 离子选择电选择电 极法、火焰光度 法 清蛋白-免疫化学法溴甲酚绿绿法 总总蛋白-凯凯氏定氮法双缩脲缩脲 法 肌肝ID-MS离子交换层换层 析法苦味酸法、酶法 尿素ID-MS尿素酶法二乙酰酰一肟肟法、酶法 尿酸ID-MS尿酸酶法(紫外)磷钨钨酸比色法 胆红红素-重氮反应应法J-G 法、钒钒酸盐盐氧化法 葡萄糖ID-MS已糖激酶

4、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胆固醇ID-MSAbell-Kendall 法酶法 甘酒三脂ID-MS变变色酸显显色法酶法 (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s)也称一级标准品 ,与决定性方法平行,用于验证决定性方法、评价 与校准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原级参考物质 次级参考物质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也称二 级标准品 ,二级标准品的定值源于一级标准 品和参考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常规方法,也可 为质控物定值。 常规校准品 校准(calibration)指的是对由仪器、方法和试 剂所组成的检测系统的校准过程。 电解质、酶类、其他生化指标应合理

5、选择校准品 二临床生化检验的参考物质和校准品 标准品 校准品 质控品 一级标准品用高纯化学物质。一般由国家标准计量局出具证书 。 二级标准品某种成分的浓度可用公认的参考方法测定。由参考 实验室或权威学术组织出具证书,如SRM、BCR、IFCC。 标准品(standard)可用做校准品(calibrater),考虑 血清成分复杂、难以避免基质效应 。 质控品多是成分相对稳定的混合血清,分为定值和非定值 、冻干或液体,添加了防腐剂和保护剂等。 图21-1 各级参考物质和校准品的关系及其量值传递过程 三量值溯源 溯源性(traceability)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 不确定度(uncertainty

6、)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 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 (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称为溯源性。其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 溯源性 图3-2 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途径 第二节 检测系统的性能 评价、确认和验证 教学: 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 检测系统的性能确认 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系 统统 误误 差 误误差分类类评评价试验试验评评价指 标标 理想结结 果 比例系统误统误 差 回收试验试验回收率95-105% 恒定系统误统误 差 干扰试验扰试验干扰值扰值接近0 比例系统误统误 差 恒定系统误统误 差 方法对对比试验试验 Y=a+bX b接近1.0 a接近0 随机 误误差

7、 重复性试验试验(批内、批间间 、日间间)、总总 不精密度 CV 0.97,或b 1.03。 相关系数r一般情况下,0.975或20.95 。 二、检测限的评价 1. 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统的 分析灵敏度或称检测限。 分析灵敏度: 具有定性含义的: 检测低限(LLD) 空白 具有定量含义的: 生物检测限(BLD) 加物 功能灵敏度(FS) CV 2.检测限的不同概念 3.检测限实验 4.结果可接受性评价 与仪器或试剂厂家标示比较 三、回收试验三、回收试验 所谓回收即分析方法正确测定加入 常规分析样品中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目 的是测定比例系统误差,以衡量候选方 法的准确度。 方法 将被分

8、析的纯品标准液加入病人 样品中,成为分析样品,原病人样品 加入相同量的无分析物的溶液作基础 样品,然后用实验方法分析,两者测 定结果的差值为回收量。 回收率计算 以测定血清钙为例说明如下: 样品制备 1)基础样品:血清2ml蒸馏水0.1ml; 2)分析样品:血清2ml4mmol/L钙标准液0.1ml; 3)分析样品:血清2ml25mmol/L钙标准液0.1ml; 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故本例的管的加入量分别为: 回收浓度分析样品测得浓度基础样品测得 浓度 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 血清钙回收试验结果血清钙回收试验结果 测得浓度(测得浓度( mmol/Lmmol/L)

9、加入浓度(加入浓度( mmol/Lmmol/L) 回收浓度(回收浓度( mmol/Lmmol/L) 回收率回收率 1.701.70 1.881.880.190.190.180.18 94.794.7 2.852.851.191.191.151.15 96.696.6 平均平均 95.795.7 理想的结果期望回收率达到100 ,要求95%-105%。现在平均回收 率为95.7. 注意事项 准确吸量。 样品中加入标准液后,总的浓度必须在测定方法的分 析范围内,须作加入高、中、低不同浓度的回收试验 ,计算平均回收率。 加入标准液后,使实验样品中被测浓度达到医学上具 有决定意义的浓度。 加入标准液的

10、体积在整个样品中要少,一般在10以 内。 四、临床生化干扰试验 EP7-A 干扰:在临床生化中,由于另一成分的影响或者样本的特 性,待测的一定浓度的分析物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偏倚。 分析物:实验室测试的物质或者成分 干扰物:样本中不同于分析物的能引起测量偏倚的组分 。 应用举例 尿酸对GOD-POD法测定血糖的干扰: 样本制备: 基础样本: 血清0.9ml+0.1ml蒸馏水 分析样本1: 血清0.9ml+4mmol/L尿酸0.1ml 分析样本2: 血清0.9ml+8mmol/L尿酸0.1ml 尿酸样本:蒸馏水0.9ml+8mmol/L尿酸0.1ml 用GOD-POD法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干扰实验

11、检测结果 葡萄糖测得值 (mmol/L) 加入尿酸值 (mmol/L) 干扰值 (mmol/L) 基础样本6.50 分析样本16.200.400.30 分析样本25.950.800.55 尿酸样本0 干扰实验检测结果 单位浓度尿酸使葡萄糖减少值= mmol/L 表明正常血清尿酸0.4mmol/L,使血糖测定结果约减 少0.28mmol/L。 五、评价测定线性范围 (EP6-A法)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是指系统最 终的输出值(浓度或活性)与被分析物的浓 度或活性成比例的范围。 线性检测系统反应,包括校准、线性化 技术、系数和仪器反应。 实验标本 线性实验应使用与病人标本相似的标本

12、,最少使用4 个浓度水平,推荐5个水平。 高值标本应高于线性上限30,低值标本应低于线 性低限。 样本来源 病人标本 低浓度的标本稀释高浓度标本 用推荐的稀释液稀释病人样本 病人样本中添加分析物 商业质控物/校准物/线性验证物质 可准备如下血清: 低浓度X1混合血清; 高浓度X5混合血清; 血清X2:3份“X1”+1份“X5”; 血清X3:2份“X1”+2份“X5”; 血清X4:1份“X1”+3份“X5”。 浓度由低到高顺序:X1, X2, X3, X4, X5 配制溶液浓度的计算 X为标本浓度,V为标本体积 实验程序 全部实验和数据采集应在同一工作 日内完成。分析序列应为随机排列。有 显著携

13、带污染时,应用空白隔开标本。 每个浓度标本重复测定4次纪录测定结果 。 方法线性实验记录表 标标本浓浓度 测测定次数 X1Y1-1Y1-2Y1-3Y1-4 X2Y2-1Y2-2Y2-3Y2-4 X3Y3-1Y3-2Y3-3Y3-4 X4Y4-1Y4-2Y4-3Y4-4 X5Y5-1Y5-2Y5-3Y5-4 数据评估 初步数据检查 离群值检查 确定线性范围 初步数据检查 目视检查每一个分析的所有结果有无潜在的 离群值。将测量数据作为Y值,计算浓度或相对 浓度作为X值进行作图。 在图上,每一个Y值有一个对应的X值,将每 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的均值点在图上,将这些 点连接起来,观察每个点与直线的大致偏

14、差, 这样容易发现异常点(明显的抄写错误或仪器 故障等)。 判断离群点的方法 对于特定浓度Yi值的离群点进行检测时,需将其4个重复值从大 到小排列(Yi-1到Yi-4)。 计算级差D=Yi-1Yi-4。 若Yi-1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1=(Yi-1Yi-2)/D。 若Yi-4可能是离群点,计算:D4= Yi-3Yi-4)/D。 计算结果(D1或D4)如果大于0.765(0.05)或0.889(0.01) ,则该点判为离群点。 全部数据中的离群点如果有2点,则应保留全部数据 或重新进行实验。 离群点2个或者以内,保留全部数据。 离群点2个以上,重新实验。 数据的处理 以分析物浓度为X轴,反应值

15、或仪器输出值( 均值)为Y轴,绘制X-Y线性图(Y=aX+b)。 目测线性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确定线性范围 多项式回归分析 非线性程度 随机误差的影响 多项式回归分析 可以借助多种商业统计软件完成。 SPSS和SAS 做数据库 例如用SPSS的话,选“分析” “回归分析 ” “曲线估计” “因变量” 、 “ 自变量” 、“模型(线性、平方、三次方 )” 得三个方程 多项式回归分析 阶别 回归方程 回归自由度(Rdf ) 一次Y=a+b1X2 二次Y=a+b1X+b2X23 三次Y= a+b1X+b2X2+b3X34 将测定数据分别拟合一次、二次和三次多项式 多项式回归分析 一次多项式模型为直线,是判断某种方法是否为线性 的最适方程。 二次多项式模型代表一种抛物线反应曲线,有增加趋 势(曲线上升)或减少趋势(曲线下降)两种。 三次多项式模型代表一种“S”形反应曲线,在测量 范围的两端呈非线性。 在一次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