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38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技术.(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 整体调驱技术 国内先后在胜利、大庆、大港、华北、中原和河南等油田开展了矿场实验, 并逐步完善了可动凝胶调驱的配套技术。 调驱技术是在深部调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水稳油技术。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边、底水能量充足,且经过水平井及侧钻水平井的开发调整,尽管 天然水驱和注水驱的水驱油机理相似,但天然水驱开发相对人工注水开发,水线推进速度 和方向难以人为控制,这为实施调驱技术增加了风险。为此,在调驱先导试验成功实施的 基础上,开展了整体调驱方案优化研究。 一、冀东油田高浅北区油藏基本情况 1 油藏特征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是早第三纪背景上沉积 形成的一个局部构造。主力开发小层为 Ng

2、油 组Ng12、13小层,油藏埋深-1800-1900m,储 层平均孔隙度在30%以上,平均渗透率在 602162210-3m2之间,油藏非均质性强, 边底水活跃,天然能量充足,地下原油粘度 90.34mPa.s,属边底水驱常规稠油油藏。 2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冀东油田高浅北区油藏基本情况 2000年以来,区块陆续实施五轮边水调剖措施,提高了边水波及体积,调剖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但随着调剖轮次的增加,调剖剂效果总体呈下降趋势,必须开展边水调剖接替技术研究,进一步提 高区块采收率。 采出程度累计产油采油速度 16.3%2.62%184.6104t 95.6%609t1.396104t 含水

3、日产油日产液 76/7092112 总井数开井水平井问题 截至2008年6月 高含水 低采出程度 二、整体调驱可行性分析 1 油藏参数分析 可动凝胶驱单元静态参数对比表 单元对比参数 空气渗透率渗透率地层原油粘度油层温度 地层水矿化度 mg/L 边、底水影响 10-3m2变异系数mPa.s 筛选标准1000.52-0.8410093100000无 高浅北区7200.8690651600边、底水充足 注:“筛选标准”根据已经实施可动凝胶驱单元静态参数分析总结确定 通过对高浅北区与其他油田已实施可动凝胶调驱单元的静、动态条 件对比,分析了高浅北区可动凝胶调驱的适应性。 区块 含水 % 采出程度 %

4、 剩余油丰度 104t/km2 累积水油比 平均单井控制剩余储量 104t 胜利油田 胜一区先导9623.8153.66.614.3 胜一区扩大95.330.9140.17.512.1 胜二区扩大96.939.6119.47.513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95.616.3185.95.113 开发动态条件对比表 二、整体调驱可行性分析 1 油藏参数分析 油藏条件筛选 有利条件不确定因素 渗透率高 粘度适合 温度低 矿化度低 采出程度低 变异系数高 有充足的 边、底水能量 大孔道发育 通过高浅北区与适合交联聚合物驱油藏条件筛选标准作对比,高浅北区大 部分指标都在筛选标准范围之内。 二、整体调驱可行性分

5、析 1 油藏参数分析 非均质性较强 2 调驱先导试验的成功实施 二、整体调驱可行性分析 2006年4月,在高浅北区Ng12小层开展交联聚合物调驱先导试验, 注入井4口,截止2008年2月底,共有29口油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 果,不计算递减累计增油2.64104t。调驱先导试验的成功实施表明,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在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 性,可以长时间大剂量注入。 根据影响边底水驱水平井开发油藏调驱施工和调驱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交联体系室内实验、 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等研究,优化以下参数:交联体系配方、井网优选、注入段塞、注入 量等。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1 交联

6、聚合物调驱体系配方研究 (1)、聚合物浓度对增粘性影响 聚合物: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的中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1200万,水解度为25%,固含量90%。研究 中配制聚合物用水均为现场注入污水(65),采用RV20哈克(HAAKE)旋转粘度计测定。 1 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配方研究 (1)、聚合物浓度对增粘性影响 配制不同浓度的大庆聚合物溶液,加入700mg/L的CL-1交联剂和600mg/L的助剂,搅拌均匀后密 封置于60烘箱中,三天后用RS150流变仪测试其成胶粘弹性。 聚合物浓度对增粘性影响 浓浓度(mg/L)5008001000130015001800200022002400 粘度(mPa.s)

7、132155180204229254287324366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1 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配方研究 (2)、交联剂浓度对体系增粘性影响 在1800mg/L和2000mg/L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600mg/L的助剂,加入不同浓度的CL-1交联剂,搅 拌均匀后密封置于60烘箱中,三天后用RS150流变仪测试其成胶粘弹性 。 交联剂浓度对体系增粘性影响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1 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配方研究 (3)、助剂浓度对体系增粘性影响 在1800mg/L和2000mg/L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700mg/L的CL-1交联剂,加入不同浓度的助剂,搅拌 均匀后密封置于60烘箱中,三天后用

8、RS150流变仪测试其成胶粘弹性。 助剂浓度对体系增粘性影响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在较低的聚合物浓度下,该体系可产生较好的交联增粘效果,且体系增粘强 度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因而,在矿场实施中可调整聚合物浓度来达到驱油及防窜的目的。 通过胶体强度分析,推荐主体段塞配方为:2000mg/L大庆聚合物溶液,加入 700mg/L的CL-1交联剂和600mg/L的助剂。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调驱体系室内研究结论: 2 物理模拟研究 (1) 实验流程设计 为了探索边水驱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技术潜力,根据冀东油田高浅北区边底水能量充足、油藏非均 质性严重的特点,设计边水条件下物理模拟实验流程。

9、 A A B B B B C D D E C C C D D E E E 边水驱条件下物模流程设计 其中:A点为边水注入端,两管连通,外接计 量泵;B点为调剖剂及可动凝胶溶液注入点,四个 岩心管用管线连通,模拟注边水和注交联聚合物时 原油在不同渗透率油藏运移的采出情况。四根岩心 管由上到下依次标示为(500010-3m2)管、 (500010-3m2)管、(250010-3m2)管、 (50010-3m2)管,外接计量泵;C、D、E为测 压点。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2 物理模拟研究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调剖后交联聚合物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 交联聚合物调驱最终提高采收率23.15%,且

10、管采出程度非常低;调剖后交联聚合物调驱提 高采收率26.01%。因此在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在实施交联聚合物调驱前进行先期调剖很有必要。 交联聚合物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 (2) 实验方案与结果 A A B B B B C D D E C C C D D E E E 3 整体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调驱先导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将主力小层Ng12小层划分为5个韵律小层,以描述储层纵向非均质性 ,采用平面网格步长为25m25m的直角网格系统网格系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研 究合理的注入井网与注入方式。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对含水和采收率的影响曲线 (1) 井网优化 考虑到水平井注

11、入工艺的复杂性,本着定 向井注入水平井采油的原则,设计了四套整体 调驱注入井网。 数值模拟的注采井网与采收率关系曲线表 明:调驱期间,注采井网越完善,含水漏斗越 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依据数值模拟研究 结论,通过新钻井、补孔、扶长停井等措施, 完善调驱井网,布署26口调驱井。 3 整体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高浅北区整体调驱井网部署图 3 整体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2) 注入量优选 为确定最佳注入量,开展了不同注入 PV数提高采收率和吨剂增油研究。分析注 入段塞尺寸为0.3PV、0.325PV、0.35PV、 0.375PV、0.4PV提高采收率和

12、吨剂增油量 可以看出,注入PV 数提高,提高采收率 幅度增加,吨剂增油量降低。综合考虑, 段塞尺寸等于0.35时,经济效益最优,因 此选择注入0.35PV。 注入体积优化图 3 整体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3) 推荐方案 根据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的结果,推荐矿场采用清水配置母液、污水稀释注入,注入总段塞尺 寸0.35PV,矿场采用三级段塞注入方式: 前置段塞0.05PV3000mg/L(PAM)+1200mg/L交联剂+600mg/L助剂; 主段塞注入0.25PV2000mg/L(PAM)+700mg/L交联剂+600mg/L助剂; 后续保护段塞注入0.05PV1800mg

13、/L(PAM)+600mg/L交联剂+600mg/L助剂。 3 整体调驱数值模拟研究 三、整体调驱室内实验评价 高浅北区Ng12、13小层整体调部署26口注入井,调驱剂设计用量 377.2104m3,平均单井用量14.5104m3。除了GX104-7、新部署待钻水平井未 施工,其余24口井于2008年2月陆续进入矿场施工。截至2008年6月,累计注入调 驱剂26.2104m3,有37口油井见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见效井综合含水由调驱前 93.5%降到88.7%,下降4.8,不计算递减增油1.7104t,计算递减累计增油 2.33104t。 四、矿场实施及效果评价 典型受效井G104-5P42注采

14、曲线 以G104-5P42井为例,该井于2006年12月调驱先导试验见效,见效前日产油11.8t、日产水 267m3、含水93.6%,见效后日产油最高达到69.6t、日产水189m3、含水最低下降至73%,到2008年6 月,该井日产油44t、日产水165.5m3、含水79%,已累计增油9282t,其中调驱先导试验增油 4322t,整体调驱增油4960t。 高浅北区是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 ,注采井距小,水平井采液强度较大 ,大剂量调驱施工容易窜聚。优化的 有机铬凝胶体系粘弹性好,体系强度 随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可调整体 系浓度来达到驱油及防窜的目的。 边水能量活跃的油藏,由于受 边水能量大小、非均质性强弱等因 素影响,实施可动凝胶调驱,需合 理筛选目标区块,优化注入参数, 才能降低风险,起到好的增油降水 效果。 物理模拟研究表明,实施可动凝 胶驱最终提高采收率23.15%,调剖 后可动凝胶驱提高采收率26.01%, 因此在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实施调驱 前有必要进行先期调剖。 通过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边底水 驱水平井开发调整油藏整体调驱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对同类 油藏具有借鉴作用。 五、认识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