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481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篇(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碳钢及钢的热处理 1、Fe-C相图与碳钢 2、钢的加热转变(奥氏体化) 3、 奥氏体的冷却转变(奥氏体分解, C曲线) 4、 珠光体转变与钢的退火、正火 5、 马氏体转变与钢的淬火 6、 淬火钢的加热转变与钢的回火 7、 贝氏体转变与钢的等温淬火 8、 表面淬火 9、 化学热处理 10、热处理的工艺基础(略) 4、珠光体转变与钢的退火、正火 1)珠光体转变 钢中的共析转变,产物呈珠母条纹状,而得名。 转变反应式: A(0.77%C,FCC)F(0.02%C,BCC)+Fe3C(6.69%C,复杂斜方) 1864年索拜在碳素钢中观察到片状碳 化物和铁素体混合物,定名为珠光的 组成物(pear

2、ly constituent),后来金 相学上称为珠光体(pearlite)。 珠光体转变理论1960s似乎已成熟,但 1980s再度引起重视,相应地,珠光体 钢和珠光体组织的应用也得到了新的 发展,如微合金化非调质钢取代传统 调质钢、珠光体钢重型钢轨钢、 高强冷拔钢丝(绳)用钢等 片层间距不同的珠光体 A1-650(P, 珠光体) 片间距大于0.25m ,鉴别片间与片层可 用普通光镜,强度、硬度低,塑性好; 650-600(S, 索氏体) 片间距小于0.25m而大于0.10 m ,鉴 别片间与片层可用高倍(X800-1000) 光镜,强度、硬度较高,塑性较好; 600-550(T, 屈氏体)

3、 片间距小于0.10 m ,鉴别片间与片层 要用电镜,强度、硬度高,塑性低。( 尤其是伴生着贝氏体转变,而混杂上贝 氏体,韧性急剧下降) 通常,从综合性能来考虑,处理成索氏 体(650-600 等温退火或正火,要求 不是很高时,通常用正火片状索氏体, 否则需回火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 索氏体 屈氏体 层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 在晶界处形 核,领先相 很可能是渗 碳体 形成渗碳体 ,Fe3C/A界 面贫碳,A改 组成F 侧(横)向生长 ,增加片层数 边(纵)向生长 ,向片层平行方 向推进 珠光体块基 本上呈半球 生长 珠光体球 珠光体领域(pearlite colony) 2)珠光体的形核长大过程 过

4、冷奥氏体向珠光体组织转变过程是一个形 核长大过程 珠光体在奥氏体晶界(尤其是三叉晶界)处形核 ,向奥氏体晶粒中长大 3)珠光体的形核长大过程的实验观察 在奥氏体晶界(尤其是三叉晶 界)处形核,向奥氏体晶粒中 长大 开始有点像不连续脱溶的过程 只是随后的长大过程会贯穿并 占满整个奥氏体晶粒 4)珠光体的形核长大过程中珠光体界面推进过程与界面前 沿的溶质原子再分布C - (CF) C - (C2) C Fe3C (C1) C Fe3C (6.69%C) 造成C由F前沿相Fe3C前沿扩散,从 而使FCC的A向BCC的F转变,而同 时Fe3C形成,二者一起向前发展和 向侧面发展,即纵向生长和横向生长

5、。 5)层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与其形成温度之间的关系 p随温度下降,片层间距减小,存在 如下经验关系: S=(8.02/T)10-4 (cm/ ) 6)层状珠光体的硬度、力学性能与片层间距之间的关系 片间距大于0.25m的珠光体强度、硬度低,塑性好; 片间距小于0.25m而大于0.10 m的索氏体强度、硬度较高,塑性较好; 片间距小于0.10 m的屈氏体强度、硬度高,塑性低。(尤其是伴生着贝氏体转变 ,而混杂上贝氏体,韧性急剧下降) 通常,从综合性能来考虑,处理成索氏体(650-600 等温退火或正火,要求不是 很高时,通常用正火片状索氏体,否则需回火粒状珠光体) 7)亚、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分解

6、产物的组织特点 亚、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分解时,首先有先共析相(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 渗碳体)析出,然后再A1温度发生珠光体转变,从而形成F先+P或Fe3C先+P ,而这些先共析相随转变温度、时间、奥氏体晶粒大小、钢中C含量不同而 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主要有, (1)块状铁素体 低碳,缓冷或高温等温时易形成。 (2)网状组织(铁素体或珠光体) 共析成分附近,即先共析相不多,冷速不大,即,缓冷或临界点以下不太低的温度 等温,F或Fe3C易在晶界形核长大,成网。(性能不好,需防) (3)魏氏组织 奥氏体晶粒大且成分不均匀,冷速中等,晶核少,先共析相较多(含较高C的过共 析钢和中碳的亚共析钢中)时,易沿

7、某些惯析面生成,切入基体而形成。(韧性大 跌,需防)。 F魏的惯析面111A,位向关系(110)F /(111)A, F / A ; Fe3C魏的惯析面227A,位向(001)Fe3C /(311)A , Fe3C / A (4)伪共析组织 成分接近共析成分,冷速较大或较低温等温时易形成。抑制了先共析相析出,直接 发生珠光体转变,获得珠光体。这种非共析成分的珠光体谓之伪共析组织。 深冲弹簧钢中的魏氏组织 M GBAGBA P+B P+B PW W 8)钢的退火与正火 正火广义上属于退火的一种特殊形式。 退火的形式很多: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 化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再结晶 退火、低

8、温退火(去应力退火)、正火等等 (1)完全退火用于亚共析钢 工艺: i、加热温度 T = Ac3+2040 (完全奥氏体化) ii、加热时间 t = k加D(min) (碳钢k加= 1.5min/mm,碳钢k加= 2.0min/mm ) iii、冷却方式与速率 a、普通退火 缓冷(炉冷、埋沙冷等) (碳钢 100-200 /h,合金钢50- 100 /h , 高合金钢10- 50 /h )(太快,淬火) b、等温退火 在珠光体转变范围保温 温度、时间由所需硬度而定, 优点:工艺周期短、断面温度一致,组织均匀 ; 缺点:操作麻烦,多需一台炉子。 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对于亚共析 钢很少用,除非利

9、用F来 提高塑性,牺牲强度(用 F细化A,或防A长大,或 F溶解S、P杂质时用) a b Ac3 应用: i、消除前面工序形成的组织缺陷(魏氏组织、带状组织、过热粗晶等),重结晶以细晶; ii、机械加工前的软化处理,有利于切削,或为淬火做准备,以最终细晶、均匀; iii、消除内应力 (2)球化退火用于过共析钢(中、高C钢) 球化退火的对象: 过共析钢,尤其是Fe3C成网严重,Fe3C片大而 粗的情况 过共析钢工艺流程: 下料锻造 (有时需正火作为球化的预处理,以消 除网、易球化)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回火; 球化退火的目的: (1)消除片状P的Fe3C和网状的Fe3C,利于加 工或后续淬火+回火

10、; (2)组织球化,硬度下降,改善切削性; (3)降低退火温度,防晶粒粗大和魏氏组织; (4)细化晶粒,改善均匀性; (5)消除内应力。 不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对于过共析钢很少用 低碳钢一般不用 中碳钢若要求低硬低强,用 球化退火的原因: (1)热锻后片状P的Fe3C和网 状的Fe3C,粗大、脆硬,不利 于加工或后续淬火+回火; (2)用完全退火能消除部分 Fe3C,但缓冷时Fe3C沿晶界网 状析出,无法消除网状Fe3C; (3)完全退火温度过高,C, Fe自扩散加剧,易晶粒粗大, 可能会出现魏氏组织; (4)普通的不完全退火,温度 低、时间短,也无法消除网、和 粗块Fe3C; (5)如使Fe

11、3C球化,软,以切 削,晶粒易控制,且更易获得板 条马氏体,淬火组织好。 PFe3C P Fe3C GB Fe3C容易 沿晶界以 网状析出 温度太高,A晶粒 容易粗化严重。 魏氏组织 球化退火的机制: (1)能量分析类似于颗粒粗 化,第二相在固溶体中的溶 解度与颗粒大小有关,通常 颗粒大,溶解度小。换而言 之,溶解度与曲率半径有关 ,曲率半径大,表面平,溶 解度小; (2)尖角、沟槽、或棱角处 ,曲率半径小,溶解度大, 而平直处,曲率半径大,溶 解度小,于是,构成浓度差 (梯度),形成的扩 散; (3)溶解,生长,于是 棱角消失,平直突起; (4)直到成球,曲率一致, 扩散为止。 小 大 C小

12、C大A B r小 r大 r 首先在亚晶界或位 错密度高(冷变形 或热变形时形成的 )处溶断。 普通球化退火工艺: i、加热温度 T = Ac1+3050 (20-30 ) (不完全奥氏体化) ii、加热时间 t = k加D(min) +球化时间(时间很长) (碳钢k加= 1.5min/mm,碳钢k加= 2.0min/mm ) iii、冷却方式与速率 缓冷,比完全退火慢 (碳钢 50-100 /h,合金钢10- 50 /h , 高合金钢小于10 /h )(太快,淬火) 等温球化退火工艺: Ac1+2030缓冷到Ar1+2030保温长时 间空冷 Ar1+2030温度较低可以防止Fe3C过分粗化 ,

13、A晶粒粗化,有利于细晶 a b Accm Fe3C球化 其它球化退火工艺: (a)普通球化退火工艺; (b)等温球化退火工艺 (c)周期球化退火工艺; (d)调质球化退火工艺 Ac1 Accm Ac1 Accm Ar1 (a)(b) (c) (d) (3)正火常化(Normalizing) 正火的对象: 低、中、高碳钢 正火的目的: (1)低碳钢的车削前的热处理; (2)中碳钢替代调质处理,为最终热处 理; (3)消除过共析钢的粗大Fe3C或网状 Fe3C(粗、大者球化退火的准备) ; (4)消除缺陷,细化晶粒,改善均匀性 ,为最终热处 理做准备; (5)对于存在魏氏组织的中碳钢铸件或 锻件。

14、消除魏氏组织。 正火的工艺:完全奥氏体化后空冷,奥氏 体化温度选择与含碳量有关。虽C,温 度不宜太高,防粗晶。 低TN=Ac3+100-150 中TN=Ac1+50-100 高TN=Accm+30-50 完全奥氏体化 i、完全奥氏体化 Ii、空冷 正火的组织: 细珠光体或正火索氏体 亚、共则有先共析相,随碳含量接近 0.77%, 先共析相减少,0.6-0.7%C 者可形成伪共析组织。 进入单相 区,冷速 较快,不 宜成网, 但TN不宜 太高,防 粗晶,和 网Fe3C 正火与退火的选择: (1)正火与退火的异同点(略)工艺、原理、目的、安排、经济 (2)正火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而退火很少用作最终(除了退火供货的普通碳素 结构钢)。钢一般很少直接使用退火态。 (3)作为中间热处理工艺,两者的选择使用也不尽相同 (以机加工前的热处理为例) 机加工钢材最佳的硬度范围HB170-230 太硬,难切,太软,粘刀。如表所示,可知, 低碳钢需正火,退火太软(小于0.25%的,甚至应淬火+回火,以调节硬度) 中碳钢可正火,也可以退火; 高碳结构钢和工具钢只能退火(完全退火或球化退火) 一般地讲,0.75-1.0%C,球化退火,大于1.0%C, 正火+球化退火(Fe3C太粗 ,单道球化退火,难解决问题,需加一道正火,以溶断Fe3C,),合金钢正火 就可能淬上火,需退火。 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