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84231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透过这些思想可以看出,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 )A. 恢复周礼 B. 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C. 维护统一 D. 使自己的学说得以推广【答案】B【解析】孔子、老子等人均生活在乱世为了让社会稳定、不混乱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所以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韩非子,不符合题意,排除;推广学说不属于政治目的

2、,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百家争鸣的政治目的就是要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2.“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人民主权说”C. “人生而平等”D. “美德即知识”【答案】D【解析】材料讲的是熊由于愚蠢做出了错事,这也就是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所以答案选D。A是普罗塔戈拉,B是卢梭;自然法主张人生而平等,排除C。3.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

3、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A. 为天地立新,为民生立命B.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 存天理,灭人欲D. 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可知,程颐的观点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们应顾全“大节”,节制个人的私欲,即所谓的 “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符合题意,A是说读书人的一种精神追求;B是主张实行王道治理,与题意不符;D是陆王心学的主张,也不合题意。所以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宋明理学核心内容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

4、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

5、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可知在南方人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所以也就不存在生产遍布全国,排除;据材料中“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可知生产成本较低,正确;“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还魂纸制造要简单的多,排除;“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了原料来源更为广泛,正确,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

6、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 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 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 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伦乃造意”等字眼意在强调人们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蔡伦是改进造纸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字记载是二手史料,并不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原料的

7、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当然有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京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唐诗、宋词、风俗画、元曲、话本、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据此排除B、C两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

8、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京剧不符合题干“高雅文化倾向”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宋元以后的概况8.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轻徭薄赋,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均贫富是实施仁

9、政的障碍,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9.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C. 符合晚清政治潮流D.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京剧之所以能取代昆曲,因为它是市民文化的体现,它在演出市场上,更符合市民

10、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A说法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它与政治无关。B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昆曲没有贴近民众生活,无法对比。10.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反映了重视人性的主张,强调男女之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李贽的思

11、想符合,因此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11.李克强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李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A.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 气者,理之依也C. 工商皆民生之本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表述不对,这是与黄宗羲同时代的另一思想家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考点:黄宗羲点评: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历史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2思想主张:(1)对君

12、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A. 儒家的天人感应B. 道家的无为无用C. 理学的格物致知D. 心学的本心灵明【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多,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可以看出与理学的格物致知接近,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C符合题意;天人感应即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

13、上天,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无为无用指积极无为,顺应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B;本心灵明强调内心反省,与题意无关,排除D。点睛:材料“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多,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体现重视接触社会、走向社会,就能更客观地反映社会,和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论相似。13.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 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

14、之意非绝世之贵,非无事之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顾炎武的主张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爵禄制度的合理性,故A项排除。当时西方启蒙思想没有在中国传播,故B项排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

15、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4.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它”指的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哥白尼的“日心说”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解决了物体在低速运动时的宏观运动规律,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而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别状态。这种认识的变化与题干说法一致,故D项正确,AC项错误。B项属于天文学领域。15.“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 市民阶层壮大B. 农民娱乐的需求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D. 宫廷贵族的消遣【答案】A【解析】试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