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1290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3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古代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与名言名篇(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2).pdf(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泪。 【注】 黯:形容心情忧郁。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 _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 _ 【答案】 (1)渔家傲 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 意象,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 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本词选取了碧云、 黄叶

2、、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 的江野秋景图。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无情的芳草,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远 方,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写芳草无情,衬托作者的羁旅乡愁。承上启下,为下片的抒情做 了渲染和铺垫。 【诗意】 碧蓝的天空白云飘荡,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秋景映入江中水波,波上笼罩 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 一直延伸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 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 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

3、眼 泪。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 远 杜 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 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肃肃:花落的声音。菲菲:花落的 样子。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 )之情。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 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答:_ _ 【答案】 (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 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 (2)杜甫善

4、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 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 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 可谓“无 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 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 【诗意】 暮春时刻,桃树柳树的花瓣簌簌落下枝头,堆砌在路边,一片飞絮。日色渐 长,春色渐远,唯听几只鸟雀叽叽喳喳;所居之处也甚为荒僻,无人往来,独有自己柴荆偏 处一隅。关中数乱(指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

5、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 年 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注】 飞鞚:策马飞驰。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 _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 (1)令狐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 功立业的英雄少年。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 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2)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 神世界,

6、含蓄地表达诗歌主题。 不同点: 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 精心描绘了一幅策马奔驰, 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对比,通过百姓前醉酒横行,权 贵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其卑劣品行。 【诗意】 令狐楚少年行(其二):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 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 施肩吾少年行 :一个醉醺醺的恶少骑着白马,在街头横冲直撞,飞驰电掣,气焰嚣 张,身边的同伙在路边起哄。忽然恶少勒住了马儿,原来是迎面走来了一位高官,恶少忙滚 下马鞍,点头哈腰向他作揖,那副嘴脸真是丑陋无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 梅 辛弃疾 疏

7、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 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 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注】 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 _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_ _ 【答案】 (1)拟人。 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

8、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 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对比、衬托。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 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迥 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 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 时漂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 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诗意】 梅花花影稀疏, 花色浅淡, 颜色天真

9、自然, 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在司春之神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 有的花红, 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种花太俗, 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 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而今漂泊天涯,形体瘦 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 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不如回到那神仙居所,那里也许才有我的“知音”。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

10、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 答:_ _ (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 _ 【解析】 (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要抓住意象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要从意象入手整 体把握意境的特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 叫,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 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惋惜、惆怅之情。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开怀畅

11、饮,可是,对 着酒又停住了, 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 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 不由得为之惋惜、 惆怅。 【诗意】 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 又高又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还认识它的旧巢;屋里 的旧主人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 忽然却又停了下来, 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 不由惆怅惋惜。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眼 儿 媚 北宋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 儿 媚 南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注】 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 诗经 卫风 伯兮 :“焉得谖草,言 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杜甫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芭蕉:张说戏草树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1)这两首词在用字方面都是连用叠字,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 _ (2)前人评价石孝友的眼儿媚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 之意”。请作简要分析。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