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77015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4 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放得更大案例分析课前交流: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是六年级的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内容,由于前三课的内容我们没有学,也不了解,为了这堂课我们能够上好,我现在把前三课的内容简单给大家讲解一下,那么前三课需要我们了解哪些知识呢?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使用工具,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是凸起的。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而不是镜片的直径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是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然后移

2、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二是放大镜尽量靠近眼。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功能和作用,在随后的书中的第二第三课,就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形态构造和器官,比如进一步发现了蝴蝶的翅膀上的鳞片,蝴蝶的触角,并且用放大镜观察了食盐,味精,白砂糖碱面的晶体结构。案例分析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

3、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

4、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

5、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课前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好苔藓当作小礼物,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惊喜的心里。要求是分别用肉眼和一个放大镜观察,并比较。教师提问学生可以把它放大吗?学生可以师:有办法把它放大吗?生:用放大镜。师:来领个放大镜去看看。生领取放大镜,观察。师:这与直接用眼看有什么不同?生:放大了。2、设法把苔藓放得更大。师:能放得更大吗?板书:放得更大。师:怎样放?板书:怎样生:能,用两个放大镜或显微镜。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下教材微小世界单元的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前提下,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把细节放得更大。课文分“做个简易显微镜”

6、和“显微镜的发展”两部分。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领悟显微镜发明中的科学性和探索精神。(评注:教材上提供了几种供观察的材料,不是由于时令关系难以找到就是观察效果不够明显,于是改为观察蚂蚁的足。一块载玻片,一条较宽的透明胶带,中间粘个活的蚂蚁,观察起来效果不错,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是难以保存。一重叠,蚂蚁就缺胳膊断腿了。最后改为青苔,对比效果明显。青苔要求是天鹅绒式的那种,又矮又细又密,这样学生用肉眼就不容易看清每根青苔的样子,用放大镜才能比较清楚地观察,显示出放大观察的迫切性。)二、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1、学生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放大苔藓,说说有什么新发现。师: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放大

7、镜。学生再领取放大镜。师: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样吗?生:不一样。这个大,这个小。2、探究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摆法。师:用这两个放大镜观察有哪几种看法?生:重叠的。小大、大小。生:分开的。小大、大小。生回答,师板书。师:还有吗?生:没有了。师:这些摆法中哪种能放得又大又清楚?我们来试试看。学生逐一验证四种摆法。师:我们发现哪种摆法能放得又大又清楚?选出最佳摆法,形成共识(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叠在一起放得更大。清晰看到放大倒立的像时最大)如有不同意见的,就不同意见再验证。师:你是怎样操作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评注:提供两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引领学生思考放置方

8、法,培养逻辑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试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放置秩序,培养严谨的探究态度。)三、自制简易显微镜。1、过渡:这样观察有什么不方便吗?生:能固定就好了。2、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师:要固定的话,需要哪些材料?生边说师边出示。师:怎样固定?我们小组里先讨论一下。组内讨论。抽两位学生班内交流。师适时演示并提醒操作步骤。如两个都固定还是固定下面一个。操作步骤: 调节第一个放大镜,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 用双面胶把这个放大镜固定; 调节第二个放大镜的位置高低,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 在第二个放大镜柄的下方粘住两侧胶片。3、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评注:由设计到演示到制作,学

9、生思维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旨在兼顾中差生。允许简易显微镜个别程序的个性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讲解原理:师: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300多年前,人们就是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倍数,发明了最早的显微镜。5、师:现在我们也制作出了显微镜,想体验一下吗?可以用它观察指纹、汗毛等细小的东西。学生观察。6、师:用它观察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比,有什么不同?生:放得更大了。生:能看到细小的东西。7、了解自制显微镜的倍数:师:那它能放大多少倍?我可以告诉大家小的是2倍,大的是5倍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倍数相加等于7.5倍、倍数相乘等于12.5倍。师:到底放大了多少倍呢

10、?我们留到课外探究,看谁能先探究出来?四、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1、过渡:关于显微镜,你们还想了解什么?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生: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能放大多少呢?生:显微镜是怎样发展的?师: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生:上网、看书师:还可以同学间帮忙。如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谁能解答。师展示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资料卡):老师也从网上找到的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这是镜头,这是放标本的地方,这儿可以调节上下左右距离。我把它贴在后面布栏里和大家分享。贴图。师:我们通过这些途径课外收集资料,做成资料卡,建个专栏共享,好吗?生:好。师:那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现在下课

11、。(评注:对显微镜的发展史的了解,侧重于方法指导,有利于课外探究的拓展。)教后反思:一、探究材料的选择。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比较少,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也比较简单,关键是制作显微镜所采用的材料选择。期中两个放大镜的要求是:直径一样大小,倍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买。实验中关键性材料是镜筒纸。试教中我仿照参考书选用了铅画纸作镜筒材料,结果发现观察时光线过于微弱,细节虽放大了,但是模糊不清。像教参提示那样用手电筒和小镜子反射光线以增加亮度?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效果不见得好。平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材料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分散;材料越多,合作的人也越多,默契性往往越差,因而导致实验效果差

12、。考虑到这些,我把铅画纸改成透明塑料片,比较好地解决了光线问题。改用塑料片还解决了同一材料不同班级多次重复使用的问题。双面胶一撕。塑料片仍可使用,简单,方便。二、教材的适当使用。 自从小学开设科学课以来,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公开课上学生不打开课本。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打开教材看书是一种老土冒的事。其实,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们对教材改之又改。现行的教材不仅具备了清晰的知识点,还增加了大量实验、统计等用的记录表,皆备了知识性和实用性,因此适当应用教材不仅能简化教学准备,节约教学时间,而且有利于聚焦主题。如本课关于显微镜的发展史,教材上有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和显微镜发展的文字、图片。在学生经历了简易显微镜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后,静下心来阅读这些资料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从阅读教材资料开始自行梳理显微镜的发展史,领悟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从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效果远比花哨的课件来得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