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773291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复习研讨《指向素养的教学与高考命题——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向素养的教学与命题: 从历史理解到历史解释 2019年11月 一、关于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 (一)从能力到素养 1.价值观值观 念 正确的价值观值观 是考试试与命题题的指导导原则则,包括正 确的国家观观、民族观观、文化观观、历历史观观等。对对价 值观值观 的评评价往往是通过对过对 历历史解释质释质 量的评评判实实 现现的。 (一)从能力到素养 2.必备备品格 主要指具有历历史思维维的品质质和境界等,即以史为为 鉴鉴的心智水平和心理特质质、家国情怀怀的情感素质质 和认认知高度、人文素养的历历史内涵和质质量层级层级 、 批判性思维维的理性程度和表达方式等。 能力综综合后所表现现出来的状况 (一)从

2、能力到素养 3.关键键能力 理论论能力、释读释读 能力、时时序能力、方法能力、评评 价能力 、论证论证 能力、叙述能力、解释释能力,其中 核心是解释释能力。 能力的综综合性特点;关键键能力与观观念、品格既有 区别别又有联联系,关键键能力是观观念与品格的能力表 现现。 (二)指向素养的命题 选择题选择题 : 反映对历对历 史的认识认识 程度才叫选择选择 ,不能把选择题变选择题变 成 简单简单 的判断题题。(正误误型选择题选择题 ,程度型选择题选择题 ) 主观题观题 : 主观题观题 要做到真正意义义上的主观观,不去重复已知才叫主 观观。借助已知探索未知,获获得新知,重在探究的路径、 方法、质质量等

3、。 (三)指向素养的考试内容如何构成? 以课标课标 知识识体系为为依托 以学科素养为为目标标 以正确价值观为值观为 指导导 以必备备品格为为核心 以关键键能力为为基础础 通史视视野(长长度 ) 专题认识专题认识 (深度 ) 分解 整合 重构 内容综合 相互烘托 高考26题考查的内容依托与立意 考查查主题题不变变:唐宋时时期 考察立意变变化: 2015年以前,以“唐宋变变革”为为内容立意 2016年以后,不再以内容为为中心,而是以素养为为 中心 (2013全国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4、 D自耕小农衰退 (2013大纲全国卷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 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2014全国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 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13全国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 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5、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5全国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 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016全国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 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 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

6、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5全国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 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016全国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 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

7、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016全国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 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017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 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 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17全国卷2

8、6) 表1 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 20以下24173% 20130103741% 1313001072% 300以上214% 小计139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7全国卷26) 表2 记述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 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 宗有

9、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我国是考试历试历 史最悠久的国家,但我们们更重视视的是考试试 的结结果和考试带试带 来的出路,而不 是着力建立一套从初级级 到高级级的与教育节节奏相 适应应的考试试体评评价系,这这就是 我国考试发试发 达而教育落后的原因。新课标为课标为 我们们走出这这 个旧模 式提供了历历史机遇,使我们们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 强国。这这也许许就是新课标课标 的新时时代意义义。 教育部考试试

10、中心 刘芃 二、关于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关于历史解释的要求:一是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 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应该说,历史具 有二重性。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第一, 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 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 同的解释。 朱汉国 历史解释 历历史解释释是人们们解析和阐释过阐释过 往事物的历历史思维维活 动动。 冯一下试论历 史解释的界定,中史参2017.5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通常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方法, 以史实为依据、探明历史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 观评判的过

11、程。 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 过去又好比是遥远的“异国他乡” 历史理解:以“同情”之态度、复原历史语境、依据 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史事、建立史实之间的贯通性 认识、形成历史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 历史理解 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方法,以史实为依据、探 明历史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判的过程。 对因果关系与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是发掘历史意义、赋予事实以生命的一种 认识方式 历史解释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对任何历史现象的描述、对史实的认知最终都要指 向对历史发展的结构性、趋向性、本质性的原因及 其规律的认识。 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 历史解释 历史

12、理解的出发点是回归于过去的世界,以历史的 态度来看待过去发生的一切,为此它需要尽力排除 某些现实的影响以求恢复过去的本真状态; 历史解释所运用的理论工具均是产生于现代的知识 思想领域,是从现在的高度来认识历史,形成具有 现代科学性和现实价值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 20世纪西方史学关于历史学性质的三种论点 重构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兰克) 建构论:以史家的理论观照、概念工具、个人能力 来在历史证据的基础上,建构出一幅关于过去某个片 断的画面来。(克罗齐、柯林武德) 解构论: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 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海登怀特) 重建论:事实

13、的积累自会呈现出意义和模式,历史解 释出自历史事实; 建构论:事实并非解释所要围绕的“硬核”,事实进 入历史学家的视野和工作程序,本身就包含了解释的 因素,而解释的结构符合于事实的结构,乃是解释成功 的标准; 解构论:事实没有独立于文本之外的实在性,解释主 导和支配着事实,但解释和事实之间在没有截然分界 线的同时,却又可以相互转换。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 过去可以解释现在,然而人们只有通过分析它在现在的踪迹( 证据)才能认识过去。常识的观点似乎认为,历史学家首先发 现这些踪迹(它们是些什么),尔后再发现从它们可以得出什么 对于过去的推论;辨识“它是什么”(确定事实是什么),然后 确定“为什么如此”(发现可以对此作出解释的过去)。 这大概是错的。 发现什么是证据,就已经是在对它提出 解释。 柯林武德 从事实与解释的关系来说,二者就并非可以截然分离 的,事实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在内。 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 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 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 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历史解释的核心地位 历史解释 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