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8994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准确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紧密联系这些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因此,科学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意义十分深远。一、放眼世情,准确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

2、大调整的新阶段。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程明显加快,新兴大国“大发展” ,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取得重要进展,多边机制“大变革”提升全球化治理程度,大国战略“大调整”加剧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但世界多重矛盾复杂交织,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中国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新的考验。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化曲折前行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危害严重且影响深远,但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1)全球生产力快速扩张,贸易量迅速扩大。世界 GDP 总量由 2000 年的 31.4 万亿美元升至200

3、8 年的 76.5 万亿美元。根据世行评估,2009 年全球 GDP 总量仍处于增长中。世界商品贸易额由2000 年的 6.2 万亿美元升至 2008 年的 15.8 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由 1.4 万亿美元升至 3.7 万亿美元。(2)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大发展。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筹划发行统一货币并稳步推进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彰显活力,美洲玻利瓦尔联盟2010 年将使用统一货币并推进成员国间经济互助。(3)科技大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大发展。除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外, “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产业革

4、命正在成为下一轮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并将开拓出巨大的生产力空间。(4)各国间的人文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明与宗教间对话与交流互鉴成为时代潮流。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大国、强国在软实力延伸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取得显著成效。2、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深深地改变了整个世界。(1)世界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自 2008 年第三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2008 年美国家庭财富缩水达 11.2 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先后出台 7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和 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也向金融市场注

5、资 1.75 万亿美元。经过多方“抢救” ,美国经济咋 2009 年第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10 月份失业率升至 10.2%,创 26 年来的最高水平。2009 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高达 1.42 万亿美元,沉重的债务使美国的行动能力受限。与此同时,面对阿富汗、伊拉克、伊核、朝核等难题,美国应对乏力,不得不调整战略,放下身段,提出“建立多伙伴世界” ,谋求与发展中大国及各类盟友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美国还试图运用“巧实力” ,以重振其国际权利、秩序和规制的主导地位和塑造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盟经济 2009 年萎缩 4%,失业率一路攀升至 10.9%。日本经济 2008 年第四季

6、度与 2009 年第一季度分别大幅衰退 12.1%和14.2%, 2009 年 11 月失业率高达 5.2%,贫困率达15.7%,申请社会救济的家庭数量激增,高居发达国家榜首。随着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美欧、美日战略分歧随之浮现。美欧在应对金融危机方式方法、处置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意见不一,日本民主党新政府在驻日美军基地调整与费用分担、日美关系重新定位、东亚区域合作等问题上出现一系列摩擦。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近 10 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去 5 年终“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其中中国占 25%。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009 年至

7、2011 年的投资展望, “金砖四国”位列“最受欢迎投资地”的前五名中,而中国则名列第一。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明显冲击,但经济总体处于企稳复苏态势,表现好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更是率先复苏,2009 年成功实现GDP 增长“保八”目标。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也在逐步加大。 “金砖四国”于 2009 年 6 月 16 日举行首次峰会,发表联合声明 “强调并支持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 ,认为“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 。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使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于均衡,美国的霸权地位与西方大国的主导地位均被消弱,国际力量对

8、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2)世界政治经济多“板块”化趋势加快,国际关系中心东移。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地区国家纷纷“抱团取暖” ,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大发展,区域一体化与“板块化”加速。亚太区域、次区域多边合作勃发,多层次机制竟放异彩。2009 年 10 月,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中日韩合作 10 周年联合声明 ;同月,东盟第十五届首脑会议批准成立政府间人权委员会,东盟与中日韩第十二次领导人对话会(“10+3” )批准在 2009 年年底前实施规模为1200 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11 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任命了秘书处首任

9、固定任期执行主任,并将“亚太自由贸易区”作为其远景发展目标。在世界各大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之中,由于中国、印度同时崛起并引领亚洲经济率先复苏,致使世界地缘重心加快东移, “亚洲板块”的分量不断增加。3、世界经济趋于企稳回升,但基础仍较脆弱,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目前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但仍很脆弱。银行机构内部的资产负债尚未解决,这些金融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二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已至极限,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来的最高记录;三是发达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失业率,短期内看不到解决前景;四是近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和消费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尚无法确定;

10、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六是新能源的前景还不明朗,对于绿色能源、清洁能源能否引领下一轮的经济复苏,还存在疑问;七是美元波动剧烈而且频繁,引发人们对货币安全的担忧。4、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1)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呈现“高位运行”态势。2008 年全球各国军费总额再创新高,达 1.464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 6070 亿美元。美国 2010 财政年度又将国防预算提高到 6363 亿美元。美国发布2009 年国家情报战略 ,加快军事战略转型,推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等先进武器研发部署,改造军事同盟,强化军事霸权。俄罗斯制定2020 年前国家安全战略 ,推进本国的军

11、备升级与军事改革。欧盟加快防务一体化步伐。印度和日本加大先进武器的研发、采购力度,以提升自身的战略投送与远程打击能力。 太空、海洋、网络成为三大“竞争平台” 。太空竞赛持续升温,多个国家对此加大战略投入。各方围绕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分、海洋资源、海上战略通道、海上战略打击力量建设等展开激烈较量,海洋角逐进一步激化。网络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多个国家都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以争夺网络战的制高点和话语权。美国抛出“无核武器世界”议题,发起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以抢占道义制高点;美、俄两国通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有望达成较大幅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继续维持核武器的“ 两极格局” 。防扩散任务艰

12、巨,形势更趋严峻。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印度不断提升本国的核威慑力,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与核恐怖主义威胁增大,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之间的矛盾因能源危机而加剧。(2)非传统安全威胁异常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金融问题“正迅速转变为一场社会危机” ,致使多个国家局势出现动荡。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 2009 年“年度威胁评估”判断,金融危机将给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带来动荡。 此外,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中东、南亚、中亚及东南亚地区泛滥合流。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拉克不断发生重大恐怖袭击, “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活动猖獗;索马

13、里海盗长期盘踞在亚丁湾和印度洋海域,严重威胁国际海上通道的安全;甲型H1N1 流感疫情四处蔓延,全球病患与致死人数不断攀升;极端气候等引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暖导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5、世界发展模式竞争呈现新态势,国际社会深入反思金融危机(1)西方与非西方模式此消彼长。金融危机重创西方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一些国家出现的民主乱象戳穿了西方“民主” 、 “自由”的神话,西方“教师爷”地位发生动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撰文指出,金融危机使美国丧失了名誉和可信度。美国大西洋月刊载文称,金融危机证实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预言。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西方民主制至上的“

14、历史终结论”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西方在发展模式方面的权威地位严重动摇。与西方模式深陷危机形成鲜明对照,新兴大国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影响力逐步上升。美国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主任奥威尔斯科勒称:“当西方陷入瘫痪时,中国却因为有能源、资金、计划和有效的领导而继续稳步前进,民主资本主义现在似乎辜负了我们。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中国、印度、俄罗斯采取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并发展壮大,其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2)国际社会加紧寻求发展新路。面对深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西方长期形成的制度优越感减少,危机感增加,被迫集体反思摆脱危机之道。英国金融时报刊发“资本主义的未来”系列文

15、章,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和政要撰文,深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未来。该报发表题为让我们汲取资本主义的教训的社论指出,当前全球化金融和国家治理之间的错配难以持续,应提高全球治理水平,需要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各国紧密合作。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再迷信西方,更加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巴西总统卢拉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强调金融部门应该接受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严格监管,多边组织改革应更多地支持新兴经济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其最新的年度国情咨文中呼吁实施全面变革和实现经济现代化,宣布俄“将以知识型经济取代原料型经济” 。6、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外互动更趋复杂敏感(1)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表现卓越,综合

16、实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升。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迅速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保障民生的有力举措,由于应对及时,措施有力,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积极开展财经外交,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针对发展中国家接连推出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挥了关键作用。2009 年,中国取得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出口世界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与 GDP 总量全球第三等成就,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2009 年,仅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就出访 10 余次,参加多边会议 16 场,访问国家达 20 多个,在应对其他全球与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外交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要求全面推进。 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随时会成为世界舆论主题;世界的事情往往也对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