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21780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0 过秦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过秦论本课话题仁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强秦施行暴政,缺少仁爱之心,背离民意,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仁爱,作为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它是一种气度,是对人对物的接纳和包容;它是一种品质,是精神的成熟,灵魂的丰盈。对于微小的个体而言,仁爱,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对于一个团体而言,仁爱,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1杏林春暖三国时吴国的仁爱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费,只是让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后又将杏树所得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自此,“杏林春暖”

2、便成为对名医的赞词。2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认为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人力、财力,先后将3 000多名宫女遣送回家。贞观二年,关中干旱,百姓卖儿卖女,唐太宗又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唐太宗仁爱治国,出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然向荣。梵高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的第一声心跳。它是寻常中的奇迹,是用柔软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满天星斗。凯恩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崤函()囊括()孝

3、公既没()昭襄()膏腴()合从缔交()()陈轸()倪良()逡巡()亡矢遗镞()鞭笞()俯首系颈()蒙恬()藩篱()隳名城()锋镝()劲弩()()瓮牖()氓隶()猗顿()蹑足行伍()雍州()锄櫌()棘矜()谪戍()度长絜大()万乘之势()【答案】xionnmxinyzndzhnNqnzchjntinfnhudjnnyumnyhnYnyuqnzhxish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锄櫌棘矜(“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制(2)亡(3)固(4)利(5)遗(6)势(7)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

4、用作动词)排列座次(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用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用作动词)当帝王(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5)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6)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古“影”字,像影子一样(7)追亡逐北(动词用作名词)逃兵,逃亡的人(8)外连衡而斗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9)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11)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12)约从离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13)且夫天下

5、非小弱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14)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15)以愚黔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16)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动词,认为。(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4)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护人民。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5)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两个词,以:来;致:招纳。今义:连词,用在

6、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译文: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2)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译文: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 (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省略句)译文:(他)置身于戍边队伍中间,突然在田野之中兴起。常识速览文才

7、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任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远见的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状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汉文帝时期,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

8、,逼迫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峻性,他写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整体感知课文叙述了秦王朝兴亡的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作者借古讽今,希望汉朝统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训,施行仁政。文脉梳理_【答案】叙史实仁义不施文本层析

9、一、阅读课文第1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是说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的条件。B“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实际上用一个“并吞”就把意思表述明白了,所以文意不够简洁。C本段用排比写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气势,突出秦孝公独霸天下的野心以及对各诸侯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同时也为后文写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D本段先写秦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野心,次写

10、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富国强兵政策,并由此而达到了扩充地盘的目的。【解析】B项,解说有误,虽然用一个“并吞”能把意思表述明白,但没有气势了。【答案】B二、阅读第2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人对内继承先辈的旧业并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对外向四方扩张领土。可见,这时期秦王朝的势力在进一步地扩展并走向强大。B诸侯国恐慌害怕,约纵抗秦。他们不惜钱财、不惜土地招致人才,集结上百万的军队在精锐将帅的带领下攻打秦国。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C以九国之小反衬强秦之不可战胜,以六国不堪一击突出秦轻而易举地大获全胜。这是为下文蓄势,表

11、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D秦击溃九国之师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解析】C项,“以九国之小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错,是以九国百万之众、来势凶猛来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答案】C三、阅读第3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雍州,中国九州之一,名称源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B“合从”又写作“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C“敲扑”是古代鞭打犯人的刑具,长的叫“敲(木杖)”,短的叫“扑

12、”。也指敲打鞭笞。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解析】短的叫“敲”,长的叫“扑”。【答案】C4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不仅消灭了各诸侯国,还吞并了西周东周,然后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B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在政治上、文化上、刑法上、防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愚民、弱民、防民之策,秦王朝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C作者肯定了秦始皇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的功业,但也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D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

13、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解析】A项,“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错,这里指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答案】A四、阅读第4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对本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始皇余威,承上文先扬一笔,为下文形势蓄势,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B陈涉出身微贱,没有社会地位,才能平凡,也不富有,没有锋利的武器,起义人数不多。C秦人能打败九国“百万之众”,而不敌陈涉“数百之众”,发人深思。D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这也是针对“仁义不施”写的,而秦朝的灭亡是山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事的结果。【解析】

14、D项,“山东”在本文中是“崤山以东”的意思。【答案】D五、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选出下列对本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言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涉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涉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涉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解析】B项,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代”不妥。【答案】B话题互动话题:对于秦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说说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生甲: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但因为这一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他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仁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