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9515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现代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古代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色彩 审美观 古今对比 继承和发展 颜色,在人类世界中无处不在,是点缀人类生活的最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在人们最初认识到“美”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并开始关注到色彩带来的美了。中国人对色彩美的感知由来已久,色彩审美观随时代的不同有古今差异。本文从古今两方面探讨中国人色彩审美观形成和发展状况。古代方面,一方面是从以原始信仰、巫术文化为主要影响因素来探讨古人对以红、黄、黑、白为代表的浓墨重彩之色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则从中国儒道佛精神的角度阐述古人对淡雅之调的审美观。现代方面,从两大影响因素入手,论述现代中国在传统观念影响下的色彩审美观和在外来文化影响

2、下的色彩审美观。当然,在对比古今人们具体的色彩审美观之前,有必要先理清色彩与审美的关系。 一、 色彩与审美范畴的关系 色彩是自然事物中的一种,是如何与人们的审美观联系在一起呢?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1、简单论述就是:色彩是客观存在的客体,人是主体,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和色彩之间产生了审美活动,于是人变成了审美主体,色彩变成了审美客体,两者之间就构成了审美关系。 2、具体论述如下:色彩,基本的词条解释是当光线照射到物体后使视觉神经产生感受,而有色的存在。色彩本是现实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采取各种分析、综合的方式,逐渐把它与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对分离开

3、并加以把握,这样,经过审美主体人的主观创造,色彩产生了美的属性。可以说,色彩进入审美领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 恩格斯说过:“几何学的结果不外是各种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的自然特性,这些组合大部分早在有人类以前就已在自然界中出现了”。属于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特性的色彩、线条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便会具有审美意义,成为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之所以能成为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除了其本身的自然特性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在于它们的具体特征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相联系。 颜色虽然是自然属性,但当人们欣赏颜色的时候,总是与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阿恩海姆举过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有一名足球

4、教练,他总是让人把赛间休息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但当他对队员们做最后的鼓动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这说明颜色对人的心理和情感都会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色彩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范畴,成为了人们观赏世界中的“美”的客观对象中的一部分。 二、 古代中国人色彩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色彩的审美认知,中国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发生了。统观整个古代时期,古代人们对色彩的推崇主要以红黄黑三色为主流,而淡雅色调为补充。这主要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关,比如原始信仰、巫术文化、儒道佛思想等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古人对色彩的

5、审美观虽然整体不变,但也是有所变化的,是在变化中稳定发展。下面将分期论述: (一)、原始时期色彩审美观的萌芽期:来自生命体的体验之红色 原始民族的色彩观主要立足于感官刺激。所以原始人们追求热烈的、浓度大的、色调对比鲜明强烈的色彩,这样容易满足其幼稚粗狂心灵的需要。这时期的代表颜色是红色。 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曾分析了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们对红色的爱好:“这种种的事实都证明了红色的美感,是根本靠着直接印象的。然而在另一方面,这种直接印象在人身上所生的效力又随着感情上强烈的联想而增加,也是真的。在原始民族中有一个情境比其他的都有意义些,这就是红是血的颜色。人们总是在狩猎或战争的热潮中,或者说正在他们

6、感情最兴奋时看见血色的。第二个原因,是一切关于使用红色的联想都会发生效力的如对于跳舞和角斗的兴奋情形的联想等。”格罗塞这个论证说明了,原始人们对红色的审美是通过直接看到而产生的视觉刺激所引起的,然而这种审美体验的产生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是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中产生。这也说明了,审美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审美活动深深扎根在社会实践中。 黑白当道、黄为尊的色彩观是古代中国人原始信仰和巫术文化的产物 1、黑色是夜晚的颜色,是众色之母,在中国色彩文化史上尚黑的时间最长。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黑色具有某种神性的意义,民间曾流行过一种叫做“抹黑”的习俗,即在人的脸上涂抹黑色。那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

7、巫术礼仪,它的原始意义是驱邪祈福,是求吉利的象征。对黑色的崇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曾出现了大量的黑陶器皿,因而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夏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第一个部落国家,它直接继承了尚黑的原始风习。“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黑,戎事乘骊,牲用玄。”意思是说,夏人崇尚黑色,重大事件都在夜晚进行,征战乘坐黑色的战马,祭祀用黑色的牺牲祭拜神灵。此后,尚黑的色彩审美心理在艺术形式中得以升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文人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上,原始色彩黑色升华为可供观赏品味的墨色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水墨绘画色彩表现。 2、白色是阳光的颜色。有史书记载商汤的母亲“见白气贯月意感而生

8、汤”,于是反映日月之光的白色成为了殷商时代的天授之色。古书上多处记载着白色在殷商时的地位:“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禮記-檀弓上“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与夏朝崇尚黑色一样,殷人在战争、祭祀等重大的事件中都充分运用白色。而且这时期最具代表性文化就是“殷墟白陶”,也可以看出白色在殷商时期是非常受推崇的。 3、先秦以来,中国人对红黄二色情有独钟,兴味持续不衰。这应该是继承“周尚赤”的传统有关。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之一,在最初的原始色彩感知中,红色是血液和生命的象征。吕氏春秋名类上说,周文王“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盛。火气盛,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故周

9、代尚“赤”,服色为红色。 黄色是大地的颜色,中国文化有黄色文化之称,中国先民把黄色置于五行的中心,是出于对自身种族的维护,由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决定。“我们向来以黄帝子孙自豪,其实我们不仅是黄帝子孙,更和黄颜色有极密切的关联。我们是典型的黄种人,我们的文化发源于地质史的黄土期,我们老祖宗住在黄河沿岸、黄海之滨的黄土高原,吃的是黄米、黄豆,位到至尊者穿黄袍,碰到好日子则称为黄道吉日,甚至连死后的去处也称为黄泉。若除去近代黄色与色情莫名奇妙的联想,我们实在可以自称为“黄颜色的文明”。”民族的生存环境、摇篮和生息之地都与黄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崇黄心理的最深层次是植根于对大地的依恋。

10、到了唐朝,黄色更是成为了皇家的专用色彩,普通百姓是绝对不能使用黄色的,黄色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由此可见,黄色在古代中国人的色彩审美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浓墨重彩到清新淡雅,古代中国人色彩审美观的精神升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玄学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就是崇尚自然。所谓“自然”,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这一理想在色彩文化上的表现就是传统的浓墨重彩的格局和主调发生

11、了明显的改变,一种“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清新淡雅之美受到了社会的亲睐。 苏轼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这种清新淡雅不是指某种单色,而是诸色搭配而成的一种整体色调。“其于设色也,当令艳而不厌,运笔也,尤须繁而不烦。置一点之鲜彩于通体淡色之际,自必绚丽夺目;粹万笔之精华于全幅写意之间,尤觉清新爽神。”曹雪芹设计的这种色彩构图,正属于传统

12、的清新淡雅之美。 古人对淡雅之色的推崇可以在对“玉”的珍惜和赞美中得到生动有力的佐证。“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玉多为柔和浅淡的中性色彩,透明或半透明,熠熠生辉,含蓄内蕴,光线刺激性小。这种形式美与内质美的统一,同中国民族性格类型及对人格美的追求,搭成了隐秘的和谐。 色调协和平淡素净正是一种阴柔之美,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中和之美”的心理律动。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人的色彩审美观是偏爱红黄黑三单色和淡雅色调。红黄二色,因其对心灵的强烈震撼而代表阳刚之美;

13、与之相对的素净平和的淡雅色调,则代表阴柔之美,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所主张的“中和之美”。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奠定了中国色彩文化的基础。“和”是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思维的体现,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色彩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 现代中国人色彩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传统文化经过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早已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深入到广大百姓的骨髓,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人们对待色彩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而且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所起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红、

14、黄、黑、白等传统主流颜色依然深得人心,只是也少不了时代革新的痕迹。 以红色为例,现代人们对红色依然情有独钟,这是受传统色彩观的影响,认为红色是热烈、红火、热闹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对红色的概念在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上,又延伸了更丰富的含义。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等的色彩运用,尤其是专用色彩系统,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特点,和由此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用色习惯。会徽“舞动的北京”,其主体颜色红色是五色体系中的主色之一,也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是中国人对生命诠释。 求同存异,洋为中用 近代的到来,国人与外面其他国家民族的接触交流日渐增多,人们的见识面越来越广。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某些传统审美观有了新的改变,色彩审美观就是其中的一种。 1、某些颜色发展了新的意义 以白色为例。白色本意是象征着光明,但由于白色是无彩系中最单调最缺乏丰富多样性的颜色这一物理属性,白色带给国人的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