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7992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边大学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师范学院 崔雪梅崔雪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试行 ) ) 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50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多年,在广大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 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 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 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对未来 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的挑战,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 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一些不现行基础教育的课

2、程,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容忽视的问题。 1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 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强;不强; 3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 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 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4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 、

3、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5、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课程主体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 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 6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 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 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加德纳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 难,许多地方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素质教育喊得震天 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

4、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基础教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基础教 育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了。育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了。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 (一一)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1 1、三个面向、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教育的三个面向意味着:教育的三个面向意味着: 中国教育应在服务于社会、经济、文 化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创新求得自身的 进步与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 中国教育应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行, 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 了解中国,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之中寻求 自身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教育的发展应进行双

5、向定位,即 立足现实预测未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 反观现实,从而将现实与未来的落差化 为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 面向世界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 ( (一一)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2 2、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为重点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1999.6.1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 和目标: ( (一一)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6、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二)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 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 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 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 合性和选择性。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 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

7、 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精选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建构的学习。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 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 (二二)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 将所有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科目组织在 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 价价 值值 互互 补补 我国课程结构现状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vv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类型单一。 vv科目间比重失衡。科目间比重失衡。 vv课程内容繁、难、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偏、旧。 课程的价值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主要

9、表现 为课程之于学生发展为课程之于学生发展 的功用的功用。就学生的发。就学生的发 展来说,不同类型的展来说,不同类型的 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 。 课程类型 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课程的表现形态 课程实施的方式 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传授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当前各国进行的课程结构的调整都在试图寻求 各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各种课程类型之间的与本国国情相吻合的比重 关系。关系。 我国课程结构

10、现状我国课程结构现状 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类型单一 科目间比重失衡科目间比重失衡 课程内容繁、难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偏、旧 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类型多样化 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 课程内容精细化课程内容精细化 课程结构调整的课程结构调整的 主要任务与方向主要任务与方向 123456789 年 级 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 (或选择历史、地理) 科学(或选择 生物、物理、化学) 品德与社会 科学 品德与生活 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数学 外语外语 数学 外语 数学数学数学 外语 体育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

11、 地方与学校课程 课 程 门 类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九年课时 总计(比例) 课 程 门 类 品德与 生活 品德与 生活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品德与 社会 思想品 德 思想品 德 思想品 德 7%9% 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3%4% 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或生物、物理、化学)7%9% 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20%22% 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13%15% 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6%8% 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 体育与 健康 体育与 健康 体育与 健康 10%11%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9%11% 综合实践活动6%8% 地方与

12、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10%12% 周总 课时数 262630303030343434274 学年 总课时 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 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 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 实践课程,从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告 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 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 得

13、结论的过程。 调查调查 确定主题确定主题/ /目标目标 小组小组1 1 网络环境资网络环境资 源共享源共享 创作工具创作工具 形成作品形成作品 展示作品展示作品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 小组小组2 2小组小组3 3小组小组4 4 分组学习分组学习 评价作品评价作品 网站网站 资源资源 课件课件 资源资源 素材素材 资源资源 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

14、式,而是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 面发展。面发展。 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 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 界定界定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 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 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 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 界定界定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 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

15、、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 识方面的要求。 框架框架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2、课程基本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数学、音乐数学、音乐 英 语 美美 术术 课程目标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数学数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 课程目标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历史、语文历史、语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

16、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力 3、知识 课程目标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英语英语 1、语言技能 2、语言知识 3、情感态度 4、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 课程目标维度课程目标维度 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1、运动参与 2、运动技能 3、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框架框架 (三)课程内容 1、科学探究 2、科学内容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 数数 学学 语语 文文 英英 语语 历历 史史 地地 理理 化化 学学 音音 乐乐 思思 想想 品品 德德 美美 术术 体体 育育 与与 健健 康康 框架框架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传递接受式 参与、合作、动手动脑、收集加工信息 、分析解决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自己正在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