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PPT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634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分离技术PPT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分离技术PPT教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膜分离技术简介 二七年七月 目录 发展简史 基础知识 常用技术 设备简介 特点 展望 致谢 人类对于膜现象的研究源于1748年,然而认 识到膜的功能并用于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200多 年的漫长过程。大致历程(20世纪): 30年代:微孔过滤 40年代:透析 50年代:电渗析 60年代:反渗透 70年代:超滤和液膜 80年代:气体分离 90年代:渗透汽化 一、发展简史 国内研究历程 1958年开始研究离子交换膜; 1965年开始对反渗透膜进行探索; 1966年上海化工厂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 产,为电渗析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70年代相继对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膜及 组件进行研究开发,进

2、而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80年代中期我国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 90年代国家科技部对无机陶瓷微滤膜的工业化技 术组织了科技攻关,推进了陶瓷微滤膜的工业化 进程。 二、基础知识 1. 膜(membrane) (1) 定义:在一定流动相(液体or气体)中,有 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动相分隔成两部分,这 一薄层即为膜。其厚度在0.5mm以下。 (2)分类: u按孔径不同(or截留分子量):可分为 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u按材料不同:无机膜(微滤膜,如:陶瓷膜和金属膜) 有机膜(高分子材料做成,如醋酸纤维 素CA、聚醚砜PES、芳香族聚酰胺、聚氟聚合物等)。 u按结构分 对称膜 (

3、均相膜) :结构与方向无关 不对称膜(非均相膜):结构与方向有关 活性层:过滤作用(0.1-1um) 支持层:支持作用 (100200um) (3)(3)膜性能参数膜性能参数 MWCOMWCO, ,通量,抗压能力,通量,抗压能力,PHPH适用范围,对热和温度的适用范围,对热和温度的 稳定性等。稳定性等。 (4 4)膜的污染与清洗)膜的污染与清洗 污染污染:膜在使用过程中,尽管操作条件不变,但通:膜在使用过程中,尽管操作条件不变,但通 量仍逐渐降低的现象。量仍逐渐降低的现象。不可逆不可逆,必须清洗后才能消除。,必须清洗后才能消除。 浓差极化浓差极化:可逆可逆,改变操作条件可消除;,改变操作条件可

4、消除; 清洗: NaOH:水解蛋白质,皂化脂肪,溶解某些生物大分子 酸:HNO3,H3PO4, HCl(去除无机物) 表面活性剂:SDS(乳化,湿润,分散生物大分子等 氧化剂:NaClO(强氧化能力) 酶:一般不用,但如要去除某些多糖,淀粉酶有一定 作用。 有机溶剂:20%-50%的乙醇可用于膜装置的灭菌和去 除油脂等。但系统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2. 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 使分离的溶液借助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 位差等)通过膜,低分子溶质透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 ,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 浓缩、纯化目的。 示意图 3.膜分离过程类

5、型 推动力过程孔径机制 静压力差MF,UF, NF,RO 0.5%0.5%则基本采用错流过滤。则基本采用错流过滤。 三、常用技术分类 压力推动膜过程和各自分离特征 1.微滤(Microfiltration,MF) 微滤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 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 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特别适用于微生物、细胞碎片、微细 沉淀物和其他在“微米级”范围的粒子。 2.超滤(Ultrafiltration,UF) 原理: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 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 ,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 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6、 分类:一般分为板框式(板式)、中空纤维式、 管式、卷式等多种结构。 应用:浓缩,脱盐,分离,纯化,去热原,缓冲 液置换等。 两种压力差 p=p进-p出 (回流液的循环动力) 一般10 psi左右 调节方式:泵速,回流阀 pt=(p进-p0)+(p出-p0)*1/2 =(p进+ p出)*1/2-p0 (膜过滤推动力) 轴向、侧向压力差 ptpt对通量的影响对通量的影响 压力较低:通量随ptpt成正比增加,成正比增加,如a 压力增大:形成浓差极化层,趋势变缓,如b 压力继续增大:浓差极化层达凝胶层浓度,通 量不随ptpt改变,改变,如c 膜两侧平均 压力差 3.纳滤(Nanofiltration

7、 ,NF) 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 程,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与其他压力驱动 型膜分离过程相比,出现较晚。 与反渗透相比,其操作压力更低,因此纳滤又 被称作“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 Loose RO )。 应用: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 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 、环保工业 纳滤膜(陶氏) 纳滤膜三大特点 MWCO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一般为 150 1000 dalton;科学家推测其表面分离层可 能拥有 1nm 左右的微孔结构,故被称之为 “ 纳滤 ” 。 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因为它的表 面分离层是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对离子有

8、静电 相互作用。 超低压大通量,即在超低压下( 0.1Mpa 14.7psi)仍能工作,并有较大的通量。 4.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原理: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 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应用:美国最早用于将航天员的尿液回收为纯水。 医学界还以反渗透法的技术用来洗肾(血液透析)。 工业上已应用于海水脱盐,超纯水制备,从发酵液中 分离溶剂等。 特点:不需添加任何杀菌剂和化学物质,故 不会发生化学相变。 示意图 Vivaflow 50 回旋流/切向流超滤器 Vivaspin系列 超滤浓缩离心管 25mm 可换膜针头式滤器 (玻璃杯式)溶剂过滤器 四、设备简介:

9、QuixStand中空纤维柱系统 Pellicon超滤系统 不锈钢圆筒式正压滤器 0.1m2 陶瓷膜实验设备 五、膜分离技术特点 高效的分离过程 低能耗 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 纯物理过程,品质稳定性好 连续化操作 灵活性强 环保,无污染 投资少 分离技术对比 比较点传统技术膜分离技术 耗能多少 分离效 果 较差好 成本高/低首次投资高 维护费 用低 举例 筛分、离心、沉淀、过滤 、蒸馏、结晶、吸附、离子 交换等 MF、UF、NF、 RO等 六、问题与展望 膜材料研究薄弱,不少原材料需要进口 膜组件性能低,品种少 膜技术种类少,当前膜多为化学制剂,易造成二 次污染 产业规模小,应用领域窄 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过程缓慢 研究新的膜材料,开发研究新的聚合膜材料。 研究开发新的成膜工艺,进一步制备超薄、高度均 匀、无缺陷的非对称膜。 将新兴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工艺技术有机的结合 起来,不断将膜技术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产业 化应用。 将无机膜的发展推向前。无机膜耐酸、碱、有机溶 剂,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抗微生物污染能 力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研究无机膜的新材料 、新工艺将是必然之趋势。 参考资料: 俞俊棠,等.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1) 严希康编著.俞俊棠主审.生化分离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1) www.ge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