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638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湾龙中学第四个三年改革和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与基础分析(一)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湾龙中学是温州市城区东部办学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全寄宿制公立高中。学校创办于2004年,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现有班级36个,学生约1500人,生源于湾龙区,主要通过各初中的保送及统招第一批录取,生源质量优秀。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区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9名,省市教坛中坚、教坛新秀19名,市学科骨干教师10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54名,硕士以上学位31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设施及其功能一应俱全,教学楼、实验

2、楼、艺术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专家楼、剧院、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中心广场、系列景观、园林绿化、网络中心等构成了学校一流的设施和环境,可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湾龙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前望东海,背倚青山,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崇教重文,耕读之风兴盛,名人乡贤辈出,山海风光秀丽,宋明以来,一直是温州的文化经济中心之一。“十二五”期间区委、区人民政府正紧紧围绕建设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湾龙中学在办学的历程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文化立校,重视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以文化人

3、、日日图新”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化校园”;立足校本,全力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追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办至今,呈现出“起步晚、起点高、后来者居上”(金振民院士语)的良好发展态势,用优异的成绩在温州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优质高中教育品牌。学校办学成效突出,连续七年高考第一批次上线率都在35%以上,并逐年提升,本科率都在95%以上。通过学校”三三”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德育创新、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称号:2010年度温州市平安创建示范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篮球);温州市先进

4、学习型党组织;、职工书屋(浙江省);温州市中小学第一轮书香校园工程优秀集体;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温州市示范数字化校园;2011年度温州市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动感地带”浙江省第五届中学生篮球联赛最佳赛区;温州市示范基层工会;浙江省文明单位;温州市中小学温馨书吧;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浙江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示范学校;温州市第五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浙江省)优秀学校。(二)学校发展的优势1、地域基础与文化特质明显、校地互哺建立于1984年的湾龙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肩负着温州市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开发的重任。2012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

5、区。高新技术的发展取向以及强劲的发展动力,使得湾龙区综合经济实力已稳居全省前列。湾龙区不仅经济发展表现卓着,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宋明以来,一直是温州的文化经济中心之一,有着“海滨小邹鲁”的美誉,崇教重文,耕读之风兴盛,名人乡贤辈出。湾龙中学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湾龙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高位的学校发展定位,同时积极吸纳地域文化与地方精神的滋养,围绕全区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发展和凝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在办学初期提出了“怕吃苦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它处”的学校精神,在办学历程中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经过实践和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勤勉刻苦的校风和学

6、风,积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勤勉精神、学术潜质、创新意识的现代高中生。2、创新学校管理,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在“三三”发展规划期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引领”的管理理念,突出文化自觉意识,注重内涵发展,用学校文化来滋养人、熏陶人。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管理制度,努力体现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营造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力求人人勤奋、处处整洁、事事落实、时时进步。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逐步健全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初步拟定了发展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评价制度方面,既强调过程形成性评价,又兼顾终

7、结性评价;在学生管理方面,积极倡导学生自主体悟。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得到提升。3、优化师资队伍,教师梯队充满新活力在“三三”发展规划期间,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一支培养“专业精湛、特长鲜明、品位高雅、行为世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先后有多人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正教授高级教师2名,市区级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9名,省市教坛中坚、教坛新秀19名,市学科骨干教师10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54名,硕士以上学位31人。4、同步课改、积极有为,学校发展添加新动力2004年学校创办之时,正是国家酝酿与启动高中课程改

8、革之时,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是同步的。也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自觉地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改革方面,基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高素质发展,积极探索与建设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要。2004年,建校之初,学校就开始进行地方教材的开发,开设活动课程。2006年,根据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积极以大课程的理念整合地方教材,打通体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界限,在体育课中实施走班教学。2008年以来,我校又率先进行了必修课减课时,还时间给学生的课程设置改革

9、。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也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配套、能够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的变革。2004-2007年,学校针对生源层级多、个体差异大、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确立了日常教学生活的“田野研究”模式,提出了“面向全体、分层指导、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要求,突出了“问题、探索、”三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2007-2010年,学校根据“浅入深出、拾级而上”的思想,探索“简单导入、变式递进、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2010-2013年,学校致力于构建“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习主导课堂”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突出以“微课程”、“moddle平台”、“空中课堂”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2013年

10、8月,在总结前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材导学、三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学遵循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2012年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精品选修课程研究,着力实践性、体验性特色品牌课程的建设。5、注重德育实效,德育创新突显新特色在“三三”发展规划期间,学校坚持“人人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德育理念,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品质、理性处事方式为目标,为学生真

11、正能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基础。同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不断探索“自主、合作、实践”的德育模式,努力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6、强化服务意识,后勤保障采取新举措在“三三”发展规划期间,学校在后勤保障方面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的保障度和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满意度。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支持优化办学条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学校资源使用效率。学校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学校管理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二)学校面临的机遇

12、与挑战1适应课程改革的管理机制亟需完善深化课程改革是当前国家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战略举措之一,是学校“四三”规划年发展的中心所在。学校原有“四纵三横、纵向为主”的管理模式与机制需要着眼于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做出相应的对接、调整与完善,使之在师资管理、德育创新、教学管理、保障服务、评价制度与学生发展方面更加凸显深化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加符合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2适应现代化名校的名师队伍亟需打造把学校办成“现代化名校”的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在本地区范围内的优势还需得到巩固。在省、市一级层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团队还需不断扩大。在省、市一级层面,具有影响力的各学科领

13、军人物还需不断涌现。3.适应校情的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推进亟需突破随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亟需在新课程实验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学校发展思路,制定适应校情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案,绘制学校课程建设蓝图,不断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4适应学校发展的教育经费投入亟需增加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经费开支需求也不断提高。但学校经费和增加还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待遇与所承担工作的高强度与高要求还不太匹配,影响了办学条件的不断提升和教师工作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5.学校办学特色与示范作用亟需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工作正处于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学校20

14、06年新课程实验成果需总结与发扬,深化课程改革需实现实质性突破,学校课程特色需逐步形成与深化,在省、市内发挥示范作用需不断提升,在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方面需着力推进,把学校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多样性的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实践需进一步努力。6.需要面对其他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湾龙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使得全区人民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期待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多年来形成的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强势高考文化,造成了我们对于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向难以完全适应;多年来形成的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形式,要转变为与走班教学相应的“教学班”育人模式,对学

15、校来说是一大挑战。三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构课堂,重建教学;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教学的研究者;需要教师深入学习,认真反思,重塑自我。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四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和地域文化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如何提升校本选修课程设计开发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如何改革适合高考新方案的课程实施方式(如分层分类教学、走班制)等都是摆在教师和学校面前的难题。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模式、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推动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发展。(二)办学理念“以文化人,日日图新”“以文化人”: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积淀和蕴涵,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动力与根基,文化与教育相融相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