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2984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doc(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一)传染病1、猪瘟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疾病,各种年龄猪皆可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按时进行猪瘟疫苗预防注射的猪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造成广泛流行,发病和死亡都很高。但常发地区或防疫密度不高、疫苗效价低及不合理的免疫程序等原因,可呈散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临床症状缓和,病变也不典型。(2)临诊特点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前三种类型的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度呈稽留热,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

2、斑,指压不褪色。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皆明显地减少。慢性型的则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现时常晨典型猪瘟或称温和型猪瘟,这是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株引起的,潜伏期可自23周至11周,病程也较长,临诊仅显你热,有呼吸和神经症状,发病和死亡率都较低,但仔猪死亡率较高,成所猪常能耐过。猪瘟的第六种类型是繁殖障碍型,也时常发生,此是由于怀孕母猪感染温和型或强毒力毒株时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所致;据报道,母猪怀孕期中,如接种减毒不充分的弱毒疫苗,或感染低毒力毒株,或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不充分,继之感染强毒株,其自身不发病,但保有病毒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呈现胎盘感染和

3、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往往未见异常,但多数产出木乃伊胎、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存活下来的仔猪被毛无光泽,皮肤色淡、发干,发育不良,并且出生后对猪瘟病毒(如弱毒疫苗)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接种猪瘟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幸存的仔猪靠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获得部分保护或因流行的毒株毒力较低而得以存活。其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障碍,有的甚至出现肌肉震颤或犬坐姿势或很快死亡。这种仔猪向环境中大量排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应及时清除。(3)病理剖检变化三种急性型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

4、边出血;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粘膜有出血。慢性型的则是在盲肠、结肠及回盲处粘膜上形成有扣状溃疡。(4)实验室检查有猪瘟兔化弱毒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非免疫猪接种生物学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综合以上四点即可做出可靠的诊断和鉴别。防制方法(1)做好猪瘟疫苗的防疫注射,具体操作应按照本书前边叙述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去严格执行,是可以预防住猪瘟,否则,就会导致注苗猪仍然发生猪瘟。(2)猪场实行自繁自养,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应到无病地区选购并及时做好疫病监测和预防接种,到场后,隔离观察23周无病症后,方可混群饲养。(3)紧急防疫措施发现可疑的猪瘟病猪时,应立即严格

5、隔离或扑杀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据许多实例证实,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紧急免疫具有控制猪瘟病的效果(每头猪肌注的参考剂量为415头份)疫区应停止猪只的习买卖、外运、集市和屠宰,并停止猪肉产品的买卖和外运。(4)猪场发生繁殖障碍型猪或温和型猪瘟时,其猪瘟净化方法:实施新生仔猪的乳前免疫(又称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或细胞培养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一次,免后两小时方可哺乳。其效果优于常规免疫。因为母源抗体不能穿透胎盘屏障,所以实施乳前免疫,能使接种的抗原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中和,抗原在新生仔猪体内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较早地产生特

6、异性抗猪瘟抗体而发挥主动免疫作用,可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母猪的猪瘟疫苗注射,应避开配种和怀孕期,宜在配种前或哺乳后期和断乳时。应定期检查母猪的猪瘟强毒抗体、弱毒抗体效价,以及猪群弱毒抗体效价。2、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传染极快,发病率很高。临诊以猪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猪、羊、牛等偶蹄动物都可发生,以猪特别具有易感性。多发生于科季和早春;但规模化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跳跃式流行。(2)临诊特点吸乳仔猪发病时,临订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达60

7、80。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体温升高至4041度,相继在唇、口、舌面、齿龈、乳头等部位出现更多的水泡。当水泡融合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烂斑,约一周左右可结痂痊愈;但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呈现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卧地不起。(3)实验室诊断应采取35头病猪的水疱液和水疱皮,装入青霉素空瓶内,迅速送到有关检验部门检查。防制方法(1)及时接种疫苗,按有关检疫部门要求规定注苗,现时多用猪O型口蹄疫BEI(二乙烯亚脂)灭活油剂苗,25公斤重上的猪每6个月注射次,免疫保护期可达6个月。(2)如疑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病料送检。(3)对发病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锁措施,

8、并对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进行严格消毒。(4)隔离病猪,及时对症冶疗。(5)紧急防制措施,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效果。3、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症状。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但以冬春和产仔旺盛时节多发。本病往往首先从产房母猪分娩高峰时发病,发生流产、死胎,以产死胎为主,窝发病率较高,以后逐渐减少,由整窝发病变为每窝只发病23头,死亡率下降。其它母猪舍主要表现为散发,一窝发病34头,死亡率也较低。初产和经产母猪都可

9、发病。乳仔猪主要表现突然发病,一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几乎100;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和死亡率皆明显降低;成年猪发病少,多呈一过性,35天耐过,但猪体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主要传染源。(2)临诊症状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瘙痒症状。成年猪染病毒后,多以不显性感染为主,有时见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有的则表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通常约以过510天可以自然康复。妊娠母猪在怀孕早期多在病后1周内流产,若在怀孕中、后期感染,则将会生出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本病流行后期(约发病后的第4周)猪场病势逐渐缓和,死、流产呈散发性发生,但新生仔猪的

10、发病和死亡大幅度减少。带仔哺乳母猪感染后,可能有不吃食、咳嗽、发烧、泌乳减少或停止,在泌乳逐渐停止的同时,仔猪吸吮含有伪狂犬病毒的母乳而受到感染,由于母猪感染后免疫,受到初乳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小猪死亡率低,但是,仔猪在感染后36小时开始可能出现抑郁、呕吐、发抖腹泻、脱水、衰弱、卧地不起、死亡;有的出现摇晃、后退、犬坐、流涎、转圈、惊跳、癫痫强直性痉挛、后期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最后死亡,2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34周龄的病死率不到50,断奶后育成期猪往往并发病毒性肺炎,病死率可达3050。(3)病理剖检特征变化非化脓性脑炎,脑膜充血、水肿,脑实质小点状出血;淋巴

11、结、扁桃体、肝、脾、肾和心脏上,可见到直径12毫米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类似会点或小米点的坏死点,数量不等。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卡他化脓性和出血性炎症,内有大最泡沫样液体。胃肠粘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胃底粘膜有片状出血。(4)动物接种试验用无菌手术采取病料(脑、脾)制成1:10悬液,加青、链霉素每毫升各5001000单位,置4度冰箱过夜,离心沉淀,给每只家兔皮下接种上清液1.0毫升。接的皮肤出血。同时病兔表现不安,并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这时家兔极度衰弱、呼吸困难、流涎、四肢麻痹、衰竭死亡,病程多为23天。(5)清学检验免疫荧光法检查脑、扁桃体压片或冰冻切片,见核内荧光;中和试验

12、、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琼扩试验、补体结合反应、ELISA等方法检验。综合以上5点即可确切诊断。防制方法(1)只能从无此疫病场引种,并在场外隔离检疫1个月,其间进行血清抗体检查,阴性的方可入场。(2)对于疫区和周围受威胁区的猪场,选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菌苗、基因缺失灭活菌苗(适用于原种、父母代种猪场),或者用伪狂犬病病毒K61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3)对正爆发伪狂犬病的猪场,应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选用弱毒苗,以期迅速而全面地建立免疫保护。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可很快控制发病。在疫情稳定后,则以使用油乳剂灭活苗为主,以期获得稳定而较持久的抗体水平,并减少因使用弱毒疫苗带

13、来的散毒可能性。4、猪细小病毒病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病之一,特别是以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而母猪无明显病状为特征。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染,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胚猪率可高达80100。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病毒一旦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并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反应阳性。(2)临诊特点往往在猪场同一时期内有多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象,并且大多数是初产母猪,流产后母猪本身没有任何临诊症状。多数初产母猪受感染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但可

14、长期带毒排毒,可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被感染公猪的精细胞、精索、附睾、副性腺中都可带毒,在交配时很容易传给易感母猪,而公猪的性欲和授精率没有明显影响。(3)病原分离及鉴定取小于70日龄的流产胎儿、死胎的脑、肺肾等病料送检、作细胞培养和鉴定、血凝试验或荧光抗体检查。(4)血清学诊断常用血凝抑制试验,还可用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补体结合度验等方法诊断。防制方法(1)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常用血凝抑制试验,当HI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才能引进。(2)对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3)在本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

15、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4)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5、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近年新发现的由莱得斯塔德病母引起的一种以流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猪的传染病。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猪是唯一易感动物,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对一月龄仔猪和妊娠猪最昀感染,危害性最大。此病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感染途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怀孕母猪对仔猪可垂直传播。患病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播。所以病猪、无症状的带病毒猪、患病母猪所产的仔猪,以及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皆是传染源。(2)临诊证状妊娠母猪:主要见于怀孕100天以后母猪,突然出现厌食,一部分母猪可能出现打喷涕、咳嗽等类似流感的呼吸道症状;一部分母猪呼吸急促、体温稍高(39.540度),有一过性低烧,严重的呼吸困难,约2左右病猪,耳尖、耳边呈蓝紫色,四肢末端和腹侧皮肤有红斑、大的疹块和梗死,阴门肿胀。通常在急性感染时期,怀孕母猪约在妊娠100112天发生大批(约2030)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泌乳减少。病后恢复的母猪,有些呈现发情期明显延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无效,但是大多可以配种怀孕。 哺乳仔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